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我市“十二五”規劃期間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調查與建議

2014-09-15 00:56:44  
字體大小:【

 

黃石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
 
 
    根據主席會議安排,3月份我們第一課組分別赴市直有關部門、大冶市、陽新縣和有關大中型企業,就我市“十二五規劃”如何抓住機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問題作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調研,現將調研收集情況報告如下:

    一、黃石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迫在眉睫
    黃石經過60年的資源型經濟為主的建設與發展,為國家作出過巨大貢獻。經國家“一五”——“六五”計劃的安排與發展,我市成為繼武漢之后,湖北省第二大產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雄厚的工業城市。冶金、機械、建材、輕工、紡織、化工、汽車、船舶、電子、醫藥等十大產業的發展,曾經孕育了大批產業工人、技術骨干和企業管理人才,也滋潤了黃石的工業土壤,這些曾經的輝煌,不應被忘記。但是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我們也錯過了很多調整的機會,發展中遺留了很多困難和弊端,經濟結構和經營方式落后是造成黃石發展不快,發展不優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次金融危機給黃石的發展又一次帶來沉痛的教訓。如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黃石的轉變已勢在必行,而且必須先醒先行。那么我們的難題在哪里呢?

    1、黃石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資源型工業經濟支撐,非資源型工業發展難
    長期以來,黃石依靠資源優勢,確定了以采掘業和資金、建材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基礎。在多次的調整、危機的影響和教訓之前,我們也反復提出需要轉軌變型、調整結構,但是實際效果不好,反而是工業結構越調越重,對資源依賴程度越來越高。2000-2009年近十年間,鋼鐵、有色金屬、水泥制造和采掘業四大行業的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69%上升到2005年的77%,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四行業仍占72.5%。關鍵的問題是一遇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危機的影響,導致全市經濟陡降,困難重重。而非資源型工業短腿,形不成此漲波消的互補局面。

    2、黃石的大輕工大幅度衰退,形成產業集群難
    在資源型經濟遇到困難的情況下,黃石的輕工業亦是每況愈下,根本不能發揮補充重工業發展遇到困難的作用,反而是占全市經濟總量的份額越來越少。2000-2009年近10年間,輕工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由22.5%逆向調整到14.2%。尤其是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橡膠制品、醫藥、紡織服裝中的大部分優勢已喪失,現有的輕工業除幾家企業獨秀外,普遍發展比較艱難。以東貝集團為例,其材料與半成品采購40%在外,市內與之配套的企業極少。

    3、黃石資源型經濟的增長依靠高能耗、大運量來支撐,保持低碳增長難。
從十年發展中的GDP、用電量、貨運量三個指標來觀察

 
2000年
2009年
增長
GDP
200.75億元
597.78億元
1.98倍
用電量
26.49億千瓦時
85.34千瓦時
2.22倍
貨運量
4969萬噸
6397萬噸
1.28倍

    2000年—2009年黃石GDP總量由200.75億元增加到597.78億元,增長1.98倍,但是全市用電總量由26.49億千瓦時增加到85.34億千瓦時,增長2.22倍。用電增幅比GDP增幅還高。規模以上工業用煤量由2000年280.8萬噸增加到2009年660.72萬噸,增加1.35倍。全市貨運總量由2000年4969萬噸增加到6397萬噸,并沒有看到經濟質量的提高。大進大出的滾滾車輪將市區道路碾得不堪重負。這種經濟增長靠大能耗、大運量支撐的狀況是難以為繼的。短時期內發展低碳經濟較難。

    4、效益和財源的增加相當大的程度上依靠價格上漲,經濟均衡增長難。
在資源逐步萎縮枯竭的狀況下,從2000年以來,黃石的鐵礦石、銅礦石、煤炭的產量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但遇到漲價期來到,效益陡然大增。在價格上漲到好的時期,黃石鋼鐵、有色、水泥制造及采掘業四大行業實現利稅占全市工業的87%以上,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四大行業實現利稅占全市工業的比重下降41.5%,這無疑是對全市財政收入的波動帶來致命影響,2009年,黃石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財政收入達到59.79億元,實屬不易,但是與產業鏈延伸抓得好和結構優化抓得好的銅陵、蕪湖相比,差距很大。十年前,銅陵財政收入只有8.18億元,比黃石少近4個億,2009年達到70億以上,蕪湖2009年已達到147.8億元。遇到價格上漲,黃石的財政形勢還可以,一遇危機,價格下降,黃石的財政收入陡降,有時還要靠借錢發工資,這種靠非內力提動的經濟發展方式亦是難以為繼的。

    5、投資力度和科技投入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強,靠內需拉動難。
這幾年黃石投資增加較快,但是對工業和商貿業的投資比重還是比較小,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在50%以上,但這些年工業投資占全市總量投資的比重在30—40%之間,除了幾個大企業的投資外,中小企業投資很小,新的工業投資項目建成達產的也很小。就基礎設施的投資來看,近兩年靠客來投資的鄂東長江大橋、大廣南高速、杭瑞高速拉動了幾個百分點。沒有合理的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更無高科技產業投資結構。科技的投入一般有較高的回報,但我們在科技投入方面總顯得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僅有9%的企業建有研發機構,高新技術產業自然就發展不足,產業增加值占GDP15%的目標都實現不了。這些都說明我們過去的增長都是粗放型增長,是大企業為主體的增長,是大起大落式的增長。這樣的增長缺乏長遠的競爭力,一遇然機沖擊,或遇上國家宏觀調控,就會陷于風雨飄搖之中。

    6、第三產業長期發展不足,提升層次難。
    和十年前相比,黃石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只增加1個百分點,由38.8%到39.8%。顯然發展不足。
    一是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后,我們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速長期低于GDP的增速0.6個百分點;二是第三產業內部仍以傳統商貿、運輸業為主,現代服務業如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科技、中介服務的發展不足。三是市場化程度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第三產業的社會化服務水平低,不成體系,產前、產中、產后的專業化服務薄弱,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沒有建立。如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未產生。

    此外,黃石中小企業發展緩慢。由于在觀念、環境上的差距,導致了全民創業的差距,人才、技術外流的現象比較突出,中小企業發展極為緩慢,盡管近三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數有所增加,但仍然沒有達到黃石較好時期的水平,中小型企業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00年占55.3%,十年后占56%,基本上沒有什么增加。和先進地區比差距就更大了。在工業發展中,城區工業有一定進步,但是也有很大困難,1999年改制以來,中小企業不但沒有增加,反而越來越萎縮,新的中小企業成長非常緩慢。城區工業不僅發展慢,而且塊頭小。2000年城區工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為14.4%,20009年降到11.3%,城區工業增加值總量由18.5億元到30.5億元,十年只增加12億元。

    二、關于黃石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思路。
    面對“十二五”發展期的到來,我們既面臨不少的難題,也迎來了很多機遇。我們既有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背景的牽引,也有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的政策影響;既有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的環境影響、沿長江發展的戰略機遇。也有兩比照(比照振興東北、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發展的影響。只要我們自己努力去爭取,去搏一搏,我們一定把多少年調整不到位的結構調整過來。因為我市迫切需要變粗放型增長為資源節約型增長,變分散經營型增長為集約型增長;變資金密集型增長為技術密集型增長;變高能耗型經濟增長為低碳經濟增長;變大企業獨撐增長為全民創業增長。這里擇幾個主要領域提出建議:

    1、工業要全面實施千億元工程,走轉型發展之路。
    黃石的工業雖然偏重,但它是我們長期以來寶貴的工業文化遺產,不能把它當作包袱。綜合來看,資源性傳統產業,需要提升改造,非資源性產業,要創新超越發展。

    一是要響亮地提出打造1000億元鋼鐵和1000億元有色金屬的目標,搭載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快車,依托新冶鋼為龍頭,把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做大、把高溫合金鋼做精、做廣。讓黃石的特種鋼占據世界各地、各領域,讓全世界最快速、最耐用、最博大的設備和裝置都用上我們的鋼材。

    二是要依托大冶有色金屬公司、中鋁華中銅業公司為龍頭,把有色金屬的冶煉及壓延加工做大,要在循環利用資源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銅冶煉生產規模,推進銅產品向下游延伸、重點發展優質銅線桿、銅合金棒材、特種電線電纜、各種異型線材、高精度銅板帶、銅箔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銅加工向深度轉變。大力發展鋁合金產品,走出電解鋁依賴大電耗的陰影。經過“十二五”加速,爭取再過10年,實現鋼和有色金屬分別達產1000億元。

    三是打造雙百億元汽車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集約發展,我們要抱住幾大汽車集團的大腿,把汽車零部件產品做精做大,盡可能地分得我國汽車工業的一杯羹。要動員三環集團采取更靈活的機制,把黃石鍛壓機床及數控機床做大。要償試發展礦山機械、建筑機械、裝載機械及拖拉機制造支持發展成套設備、輸送設備、把過去丟失了黃石制造也重新找回來,進行再次創業,爭取“十二五”期末,這兩大產業產值分別過100億元。

    四是打造雙百億元大輕工產業集群。要依托東貝集團、勁牌集團這些龍頭企業,抓住擴大內需的機會,立足黃石壓縮機的基礎,就近開發冰箱、冰柜、空調等制冷家電一族。要大膽規劃、精心組織、全力以赴實施振興我市輕工業、讓千家萬戶本土企業、輕工企業成為東貝集團的配套生產商,把黃石打造成制冷家電產品制造基地。還可以支持有色金屬的多種衍生產品如金、銀、銅等多種輕工制品加工業的發展。要利用勁牌的品牌優勢,打造食品飲品產業集群,進一步提高同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使“十二五”期末這輕工、飲品兩大產業分別實現產值過100億元。

    五是要堅守鞏固紡織服裝鞋帽業,打造雙100億元紡織服裝鞋帽產業集群,前面提到的大輕工和這里提的紡織服裝業都是有效就業場所,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們中部地區仍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要踏下心來支持其發展,要以服裝、鞋帽終端產品打造國際品牌為動力,全面帶動其研發、設計、工藝的創新、帶動紡織品的精細化生產。逐步實現訂單生產向品牌生產的兌變。 

    六是重振化工醫藥產業雄風,打造100億元化工醫藥產業集群。要在現有化工、醫藥產業基礎上,盯準武漢80萬噸乙烯化工項目投產之機,就近主動鏈接城市圈內這一化工產業生態,尋求下游產品的生產項目落戶我市。實現我市大產業中又一組100億元產業集群。

    2、農業、服務業要多方位實施百億元工程,走跨越式發展之路。
    我市農村地域狹小、農業塊頭小、總量小,依靠傳統農業來發展大產業是非常困難的,而服務業歷業基礎薄弱,按部就班地任其自由發展亦難見效。要跨越式發展農業與服務業,就要定出一個追趕目標:什么時候實現了1000億元工業產值,就什么時候必須實現農業與服務業也達到1000億元產值,按照這一目標,必須做到。

    一是要培育大型農業龍頭企業。要依托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市場腳跟穩的骨干龍頭企業來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的發展,形成立體農業生態體系。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出龍頭企業與基地的利益聯結辦法來,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把更多農戶納入產業化經營的鏈條。

    二是要發展壯大特色主導產業。以縣、市為單位確立一至兩個主導產業分別進行扎堆培植、繁衍。大冶要依托福潤、永惠兩個畜禽加工大戶的作用,著力打造百億元畜牧產業鏈條,建成畜牧養殖基地;陽新要依托棋盤洲糧油物流加工園區的作用,著力打造百億元糧油種植業產業鏈條,建成科學種植業基地;兩個縣同時積極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和水產品加工業,聯合打造百億元水產業鏈條,形成黃石特色水產養殖基地。

    三是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把握發展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帶的建設,引導支持農民組建專業合作組織。同時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長壯大的信貸、財稅制度;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制度和農業科學技能培訓制度,大量培養現代農業的人力資源。

    四是要創新投入機制,拓寬農業投入的新渠道。要運用財政投資的“杠桿效應”,引導倍數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從而形成幾何效應,進一步吸引資本流入,實現財政投資,金融投資、社會投資的良性互動。償試運用土地產權,礦產權、林權作為抵押物的信貸模式,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打開融資新天地。

    五是以市場培養為抓手,放手發展服務業。如果說發展工業是個如何順應市場問題,那么發展服務業就應該重視培育和建設市場,市場對服務業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從“十二五”起步,立足于長遠,在我市營造多個100億元市場,要整合全市物流業資源,營造100億元現代物流業和工業品市場;要整合全市商貿服務業資源,營造100億元消費品市場;要打造好黃石中央商務區,營造100億元現代服務業及總部經濟市場;要潛心打造旅游業,營造100億元文化旅游產業市場,要下苦功夫把這四個市場做出品牌,做出名氣,使有形市場站穩黃石,使無形市場輻射全國。

    此外,還要適度控制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在“十二五”至更長一段時間留出年產值300億元房地產市場發展空間,用以改善民居條件。只有定下長遠規劃,經過一屆又一屆的努力,實施跨越式推進,我們就能在服務業振興上打一個翻身仗。

    3、戰略性新興產業要重點實施“新興產業成長工程”,走創新發展之路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種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具有顯著戰略性、帶動性、先進性和高成長性的產業。我們黃石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分別分布在先進設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型生物制藥、節能環保等領域,產值已達到130億元,實現利稅14億元。這一族的產業的發展的看家本領就是創新,我們要大力予以扶持、發展。力爭“十二五”翻一番,達到300億元,在此基礎上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工程”。

    一是持續發展以鍛壓、華強和華信公司為骨干,促進數控鍛壓成型設備向高端化、智能化和高性能方向發展,形成年產1000臺規模。以華力公司、華耀公司和華強公司為基地,發展在國內具有顯著技術優勢的數控液壓轉塔沖床、數控液壓精沖機和數控螺旋壓力機等無切削金加工裝備,建成國內一流的無切削金加工成套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年產500臺規模。依托山力公司,開發熱鍍鋁鋅硅稀土合金帶鋼生產成套裝備等換代型涂鍍板加工成套裝備。在高速動車組檢測成套設備上,以邦柯公司為骨干,促進軸承輪對自動檢測智能存取優化選配系統,輪對自動檢測系統,輪對軸頸自動檢測系統等主導產品升級換代,開發動車用手推式軌道測量系統、鐵路基礎設施圖像檢測系統,實現在線故障檢測,自動識別環境災害。建設智能化輸送設備產業集群,促進產品由汽車制造領域向輕工、港口運輸、服裝和工程機械等領域擴展,建成全省具有強勁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基地。

    二是著力打造新材料產業。以精細化、高功能和復合化為發展方向,開發一批高性能、高技術含量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結構材料,促進材料產業升級換代。發展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電站鍋爐用鋼、高速鐵路用鋼、汽車關鍵部件用鋼、海洋船舶系泊鏈用鋼、石油鉆井用鋼、工程機械用鋼、軍工航天用鋼七類產品。加快實施中國航天總公司投資的特種專用電纜量產工程,建成國內重要的軍事、航天和核電站用電纜研發生產基地,形成年產1000萬千米規模。以高純公司為基地,發展電子級硫化鋅顯象材料,形成年產2000噸規模。以振華公司為依托,發展納米級鉻鹽的規模化生產技術,努力擴大應用范圍,形成年產1000噸規模。加快神州公司實施的高純多晶硅建設工程,形成年產1000噸生產能力。

    三是精心培植信息產業。以捷德金卡公司為基地,發展各類新型多功能和高可靠性金融卡。重點發展多功能高性能IC卡,居民身份證卡,適應中小學生要求的飾物型交通卡和高裝飾性異型卡等新型磁卡。預期形成年產5億片規模。以網安公司和金雀公司為重點,發展電力智能化控制裝備。攻克高壓無功補償裝置的遠程實時在線監測、自動分析和優化調節技術,完成產品標準化,形成年產電力智能化控制裝備10萬臺規模。以海智和奇迅公司為基地,在開發成功汽車制造業制造執行系統(MES)軟件基礎上,發展通用型(MES)系列軟件,建成省內重要的MES系列軟件開發制造基地。以晨信公司為基地發展光通訊元器件產業。開發高可靠性光纖活動連接器,促進主導產品LG型、PC型單模和多模陶瓷插針質量上檔,降低成本。開發新型光分路器和光分波器等新產品。形成年產200萬支生產規模。

    四是優先發展環保節能產業。以節能設備廠和天達公司為基地,發展高效節能退火爐、煤氣發生爐和干燥爐三大主導產品,提高為國家冶金、石化和能源工程配套能力。形成年產1萬臺規模。以登峰公司、中海公司和斯瑞爾公司為重點,發展為70萬千瓦水電機組、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大型石化裝備和重點型號軍用船只配套的高效換熱器,形成年產5萬臺規模,成為國內主要的高端換熱裝備開發生產基地。以黃石風機廠為基地發展高效節能風機。以提高產品可靠性、安全、節能和適應惡劣工況環境為技術發展方向,促進產品達到國外同類產業先進水平,建成國內重要的為礦山和地下施工裝備配套風機的研發生產基地,形成年產100萬臺能力。

    五是突破性發展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風電配套產業,依托東貝太陽能公司,開發太陽能和風能控制逆變一體機,為光伏發電和風電系統配套,形成年產2萬臺生產能力。同時,擴大風電配套摩擦材料、換能設備、摩擦材料及專用電纜產業規模。以金伏公司為基地,加快實施全國規模最大的30兆瓦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以奇明公司為基地,發展高效節能照明設備。利用該產品已列入國家節能產品目錄的有利條件,迅速擴大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形成年產100萬只生產規模。以耀新光電公司為基地,發展LED照明器件,相關照明設備、顯示屏和高檔背光源。
此外,鞏固和發展抗癌藥、激素原料藥和硬膏劑類藥特色和優勢,發展一批醫藥新品種和新劑型,開發、引進、轉化一批先進生物技術成果,培育新的生物技術產業增長點。

    4、大力抓好“三園一帶”建設,走集約發展之路
    一是結合我省即將實施的沿江經濟帶開發戰略,按照資源節約、集約式經營原則,統一制定和修訂“三園一帶”的產業發展規劃,以高起點、新標準大手筆進行產業布局,避免老式傳統產業在新區的復制乃至直接的搬遷。就是說無論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以必具有新設備、新工藝、新的生產手段才能準予落戶園區。凡符合規劃戰略要求的項目大量予以吸納,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把園區建成水、油、電、熱、資源共享體和污水處理、廢棄物處理利用共同體。

    二是瞄準大企業、大財團的戰略投資機遇期,尋求突破口,反復動員,邀請來黃參加“三園一帶“的開發。要大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產業發展環境,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為導向,以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產業信息化,打造多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做強做大新的主導產業。如此循環往復,使產業素質向集約化發展,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發展。要有一批10億元以上項目落戶,要設置每畝投資額度不低于200萬元,可供地單個項目投資在1億元人民幣的項目門檻。

    三是要創新體制機制。要突破地域框框,通過制定增加值和稅收分成政策,鼓勵各縣市區到“三園一帶”興辦項目,運用“飛地模式”來推進企業、項目的集聚,加快工業園區代步伐。力爭“十二五”期末在“三園一帶”再造一個黃石。

    5、要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走持續發展之路。
    工業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要嚴格實行工業節能減排工作目標責任制,強化工業節能減排跟蹤監測和監管,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推動可持續發展。一是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以冶金、建材、能源等行業為重點,深入開展企業能效對標活動,突出抓好國家和省重點監控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實施一批節能和環保整治工程,加快工業節能減排。二是要加大節能改造力度。研究促進工業節能改造的政策措施,編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專項規劃》,支持一批節能減排項目建設,鼓勵企業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動高耗能行業節能設備改造和節能流程再造。三是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貫徹落實抑產能過剩的有關產業政策,加快關停“五小”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四是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對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通過設立園區等有效方式,促進循環經濟模式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在冶金、建材等行業開展再制造試點,提高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6、要力推中小企業成長,走全民創業發展之路。
    一是規劃和指導縣域經濟、城區經濟的發展路徑,運用好國家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支持中小企業傍大企業、傍名牌、傍核心項目,參與其社會化分工、專業化協作,與其配套生產,彌補缺位,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

    二是動員千家萬戶自主創業,對具備一定技能積累、資金積累的農民工回鄉創業,幫助他們找準項目,提供政策咨詢,尋求信貸支持,起好步,走好路,創好業,然后帶領他們去闖市場。

    三是建立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基金。要以有限的基金吸引海歸人才,國內高端人才中的熱心創業者來黃石研發,孵化科技型產業。為了增強科技創業者的責任感,可以采取協議制、合同制約定他們的法律責任、信譽責任,迫使他們與我們共擔風險,共創新業,提高新創企業成活率。經過長期努力,一定會將黃石打造成高端創業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