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斌 委員
湖北的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支撐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增長、解決就業、增稅、創匯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也正是民營經濟大發展的重要時期。
一、我省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
當前,我省民營企業發展呈現出“五大轉變”的趨勢:一是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逐步實現從主要依靠人緣地緣優勢向主要依靠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轉變;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增多,新興行業涉足更多,產業層次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實現從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業和商貿業,向全面進入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制造業、基礎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轉變;三是國際競爭意識增強,海外融資投資企業增多,外向型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實現從主要依靠省內資源和國內市場,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四是集團化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增多,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實現從現有的中小規模經營向規模化、集群化轉變;五是注重節能降耗,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逐步實現從比較粗放的經營模式向注重信用、質量、生態和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轉變。
投資、經營環境是民營經濟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是一個地區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一個好的發展環境有利于增強城市吸引力、激發企業活力。大多數企業家說,“現在政府領導非常重視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這種現象是近十年來的重大轉變。長期有這樣好的大環境,我們有信心發展自己,壯大企業。”但就目前而言,湖北部分地區的投資環境仍不夠理想,投資環境仍被列為民營企業外遷和資本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關于優化投資經營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建議
1、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營造“招商、愛商、親商”的投資氛圍,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為發展區域經濟,很多地方政府都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以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入駐,在這樣的“利誘”面前,企業是來了,但是過不了多久又走了。原因是什么?關鍵就是招商以后的服務工作。有的地方政府都把重頭戲放在了臺前招商,企業進來了,就不管了,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認為,我既然把你招進來了,企業就必須聽我的,但是企業的發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民營企業,經不起反復的折騰。所以,要發展地方經濟,招商很重要,但是如何留住企業更重要,要營造出一種招商、愛商、親商的氛圍,真正做到為企業的發展排憂解難,把企業“留住”,這樣才能促進地方經濟更好的發展。
2、進一步放寬政策,讓更多民營企業參與湖北的城市建設。近年來,在中部崛起的呼聲中,我省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1+8”城市圈、武漢港的興起和發展都將為湖北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提速作用。進一步放寬政策,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1+8”城市圈和武漢港的建設中來,不僅可以讓民營企業感受到城市發展的主人翁意識,加強民營企業對城市發展的責任感,加快民營企業自身的發展,多姿多彩的民營企業也可以為我省的城市建設帶來更多的活力與創造力。
3、推進產業集聚,培養民營企業的抱團意識,大力培植一批優勢的民營企業。中部崛起的呼聲以及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勢頭都是湖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以園區為載體集聚式發展,形成專業化分工配套的產業環境,并與市場建設相互促進,形成特色鮮明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要著力培養我省民營企業的抱團意識,大力培植一批優勢的民營企業,激發民營企業更多的發展潛力和活力,幫助他們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排頭兵,讓他們在更廣闊的領域發揮最大的價值。
4、引導更多的外地民營企業走進來,幫助湖北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為我省民營企業的發展搭建更廣闊的平臺。企業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發展理念是一個最快的途徑。上海政府每年都會請一些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到上海,聽取他們對上海發展的一些意見和建議,這個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聽取諫言的過程,更多的是一個促進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可以為本地的企業與外地的知名企業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走出去。同時,政府也可以邀請本地的優勢民營企業參與到政府對外的訪問交流活動中,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學習與交流的空間以及更大的發展平臺。建議我省學習外省市的先進經驗,以活動為載體,以交流與合作為紐帶,推動我省民營企業更上一層樓。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省工商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