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快我省物流業發展的建議

2014-09-15 00:56:36  
字體大小:【

 

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

    一、我省物流業發展的概況
    1、三大物流圈初步形成。隨著我省區域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武漢為中心的武漢城市圈物流圈、宜(昌)荊(州)荊(門)物流圈和襄(樊)十(堰)隨(州)物流圈三大物流圈。初步核算,武漢、宜昌、襄樊三市社會物流總額占全省物流總額已近六成,特別是武漢城市圈的東西湖物流產業,依托區位優勢,已形成10公里的物流長廊。2008年12月24日設立的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園區,對未來武漢城市圈的物流發展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

    2、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快速增長。初步測算,2008年全省物流總額為25000億元,同比增長18.2%,近三年平均增長16.4%,占GDP的比重為6.9%,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7%。

    3、物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經過多年建設,我省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運輸能力和運輸方式得到提高,運輸質量顯著改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2008年全省高速、一級、二級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2365公里、1371公里和15732公里,鐵路總里程達到2024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及集裝箱吞吐能力分別達到2.1億噸和80萬標箱。2008年我省完成貨運量6.67億噸,同比增長14.0%。全省貨運周轉量1938.01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9%。

    4、現代物流企業實力進一步壯大。隨著我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加上我省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少境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開始進駐我省,并帶動我省物流企業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實現第三方專業物流。目前全省已有各類物流企業5000余家,四A和三A物流企業分別達到近十家,物流骨干企業數量和質量較以往有了較大的突破,其中武漢市注冊資金1000萬以上的物流企業達到32家,全國性知名物流企業在武漢設立的區域性物資儲運、調撥機構達20多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功能正在穩步提高,初步形成了由傳統商貿、交通、倉儲企業為主積極向現代物流發展的態勢,如捷富凱、日通、車城、中遠等物流企業為工業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產品配送提供物流服務,已成為我省為制造業服務的物流骨干企業。

    5、商業連鎖物流漸成規模。近年來,我省商業連鎖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通過依托自身較為完善的物流系統,實行集中管理和統一配送,并運用自建、租賃、收購、兼并等多種形式加快連鎖擴張步伐,擴大賣場規模,涌現了如武商集團、中百集團、中商集團等較有影響力的商業連鎖企業。目前全省批發零售貿易連鎖門店總數達3000多個,營業面積300多萬平方米,實現商品銷售額500多億元,統一配送商品購進額占購進總額的50%以上。

    二、我省物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物流管理體制分散。物流是跨部門、跨行業的復合型產業,物流業的發展涉及到省發展與改革、商務、交通、鐵路、海關、民航、郵政、質檢、國土、工業與信息等相關部門,雖然于2006年3月建立了由省發改委牽頭,全省省直15個部門和單位參加的現代物流聯席會議制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體制問題,各部門難以形成合力。

    2、物流企業規模小,物流資源較為分散。從目前的物流企業來看,無論是物流服務的硬件還是軟件,都與省外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的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2008年,中國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50位中,我省僅入圍了一家,即武漢商貿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收入120693萬元,排名37位。而排名第一位的中遠集團(COSCO)營業額達到驚人的12259661萬元。因此,我省物流企業通過組建戰略聯盟,整合分散的物流資源,提高物流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以港口貨運為例,武漢市轄區內有陽邏港和楊泗港,由于港口貨物的貨源不足,相互之間采取價格戰策略,導致雙方的江海直達運輸開一陣停一陣,無法形成常態化,對湖北這一內陸省份而言,難以利用長江水運的天然優勢來打造黃金水道。

    3、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居高不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物流運行效率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目前國際上經濟發達國家的這項指標在10%左右。初步測算,2008年我省社會物流總費用2050億元,同比增長21.3%,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8.1%,與發達國家相比這一比率仍高出1倍左右。我省通過降低社會物流總費用來提升GDP還有很大的空間。

    4、物流現代化水平相對落后,裝備標準化程度較低。我省物流產業的信息技術比較落后,物流的信息管理技術等掌握和使用所占比例相對較少,物流運輸過程中空駛的比率達到50%,公路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嚴重,社會資源浪費嚴重。由于交易方式過于單一,無法實現無紙化交易,因而物流作業效率低下,交易時間長。標準化的物流不僅降低了操作難度,減少了物流損失,降低了物流的綜合費用,可以為客戶提供高效低成本可靠的物流服務。如托盤尺寸,規格各異,上下游企業間的托盤很難共享使用,造成重復搬運,效率低下。

    5、物流市場管理紊亂,物流園區缺乏統籌規劃,功能重疊、服務同質化,相互之間形成內耗。我省的物流市場比較大,但真正形成有競爭力的規模以上物流企業并不多。以運輸市場為例,國有企業在運輸成本上無法與民營企業競爭,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的運輸成本是由運輸和裝卸搬運這兩項主要成本組成,而民營企業僅只有運輸成本,因而可以以零利潤或者虧本的方式進行貨物運輸。分布全省的大大小小的物流園區缺乏統籌規劃,都是大而全的經營模式,沒有各自鮮明的特色和分工,難免互相爭搶貨源和客源,造成無法合作和惡性競爭。

    三、關于加快我省物流業發展的建議
    1、建立完善的政府部門溝通機制和適應物流發展的統計公告制。由于物流涉及的部門很多,現行各部門制定的相關法規和規章中,部分已難以適應現代物流一體化運作的要求,亟需修改完善。因此有必要對全省物流業發展加強組織和協調,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和協調機制,統籌物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政策。建議設立省級的物流專項會議制度,并組建物流辦公室,由省政府牽頭,組織省發改委、商務廳、交通廳、武漢海關、長江航運管理局等等物流有關單位,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解決在物流業發展中的一些政策問題和標準化問題。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物流協會的作用,由物流協會負責物流數據的分析與統計,完善物流統計的各項指標,以便更好地實行物流信息公告制度。

    2、加快物流公共平臺的信息化建設。重點建設武漢(城市圈)物流圈、襄樊城市圈、宜昌城市圈物流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平臺,進而形成覆蓋全省、輻射華中的現代物流中心。由省信息化部門負責物流信息化平臺的規劃,以建成全省共享的物流信息公共平臺。要在全省范圍內大力宣傳和推廣國家已頒布實施的物流計量標準、貨物分類標準、信息代碼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其中重點是推廣和執行貨物的包裝、條形碼標準,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運輸工具的集裝箱裝卸,托盤、貨架、裝卸機具標準以及倉儲建設標準等。為盡快改變傳統的貨找車和車找貨的交易模式,建議在武漢、襄樊、宜昌各設立一家試點交易園區,由省有關部門設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園區從事物流的企業參與,共同打造我省“貨車配對”的網上在線交易模式,同時各個交易園區的電子信息資源實現遠程共享,提高車輛在途貨物的運輸效率,加大對走途貨物的監管力度。

    3、加快整合物流企業,建立物流產業基金,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促進運輸的市場化和倉儲的社會化。我省急需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競爭力的物流企業,特別是第三方現代物流企業。一方面應通過改制、上市、兼并、重組等多種方式,盡快形成一批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要加快我省大型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的聯動,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減少對非本行業企業從事運輸、貨運代理等業務的限制,促進運輸的市場化。繼續深化商業、外貿、糧食、棉花、供銷等行業管理體制和倉儲經營體制改革,打破行業和地域限制,促進倉儲設施從原有行業和企業分離出來,統一向社會租賃或出讓,推進倉儲設施的社會化,提高全社會倉儲設施的利用效率。當前要以武漢、襄樊、宜昌為物流樞紐中心,圍繞樞紐中心建設一大批集市場信息、倉儲、配送、多式聯運及展示、交易功能于一體,輻射全國的現代化物流基地。要以大型連鎖、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業企業為主體,建設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一個至兩個區域性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綜合性和專業性物流中心相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真正培養一批具有本地競爭實力的物流企業。

    4、積極推進我省現代物流業的整體規劃。利用我省即將編制“十二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契機,重視和加強現代物流業的整合、規劃和建設。按照把武漢打造成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的定位,重點建設以武漢、襄樊、宜昌為中心的1小時物流服務圈,積極發展面向全省及周邊省市的3—6小時物流服務圈和面向全國大多數城市的8—10小時物流服務圈,努力把武漢城市圈建設成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物流中心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應鼓勵物流園區的企業與港口、高新技術開發區實現“區港聯動”和“區區聯動”,實現我省江水運港口優勢和保稅政策的有利疊加,推進整個湖北長江沿岸港口的跨越式發展,將武漢新港打造成長江中游地區物流樞紐港,打造成國際物流的中轉港口。

    5、鼓勵企業發展集裝箱運輸,開展多式聯運。以建設長江集裝箱干線樞紐港為核心,形成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和有機銜接的集裝箱運輸系統。重點是發展湖北境內長江沿線的專業化集裝箱泊位建設,通過挖潛改造、新建港區和提高裝卸效率,增強港口集裝箱裝卸能力,完善配套設施。同時加快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重點建設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擴大鐵路雙層集裝箱列車運行范圍,提高鐵路集裝箱整列到發、裝卸和中轉能力,發展固定集裝箱班列,提高送達速度。改善集裝箱生成地與港口間公路通道布局,進一步提高通行能力。加強公路主樞紐場站與水運港口有關設施的建設和整合,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發展水運集裝箱樞紐站或物流中心,特別要加強集裝箱樞紐港口內公路與鐵路設施的銜接配套,進一步減少貨物的零散運輸,加快貨物的流轉。鼓勵企業發展集裝箱鐵水聯運和集裝箱公水聯運,進一步降低能耗。

    6、大力規范物流園區的建設,實現物流園區功能整合。要改變政府全程參與的模式形式,讓物流企業做主角的新格局。讓物流企業參與物流的規劃與建設,使各個園區根據自身的定位與優勢,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物流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