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快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

2014-09-15 00:56:36  
字體大小:【

 

農工民主黨湖北省委員會

    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意義及其深遠。

    我省是農業大省,農業農村經濟在省域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我省農業發展至今仍具有弱質性、傳統性等特點,影響現代農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新形勢下,如何抓住中部崛起戰略機遇,推進現代農業,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探索研究。現就加快發展我省現代農業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投入有限,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在國家投入的農業基本建設項目中,地方配套資金一般難以到位,使農業基礎性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農業內部積累資金(包括外來資金)流向農業生產的資金轉化率偏低,用于農業擴大再生產的資金極為有限;農業投資項目的影響小使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等力度弱、數量少,農產品出口創匯生產基地的規劃建設與引導不夠,與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市場化發展需要的差距仍然較大。

    2、人力資源不足,高素質農民缺乏。農民收入的增長主要依靠其知識、技術、信息和資本集約的結合,依靠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的創新,尤其要依靠適宜的市場經濟環境。然而,目前農村大量勞動力(包括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大多流向城市,尤其是高素質農民基本上全部流向城市。

    3、農產品質量不高,加工增值率偏低。我省農業初級原材料生產比重過大,依靠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化增值帶來的效益低,農產品附加值少。種子、種苗、種畜禽等品種優化難,質量安全技術標準不完善,農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加工嚴重滯后,加工轉化增值能力弱等,導致農產品質量不高和加工增值率偏低。

    4、組織化程度較低,生產經營規模較小。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使生產、經營過于分散,降低了農業生產與經營效率。雖然近幾年來出現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但因其法律地位不明確,內部管理不規范,加之會(社)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專業人才缺乏,影響其專業合作組織的穩定發展,其帶動能力不強。

    5、農業品牌較少,市場開拓受限。我省農業品牌不多,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在高端市場占有率較低。以武漢為例,主要超市經營的數百種上架食品中,我省本地生產的產品數量較少,在獲得認證的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中,能夠進入武漢各大超市的數量也極為有限。

    6、市場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暢。信息和銷售渠道是農產品走向市場、獲得經濟效益的橋梁與紐帶,市場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暢是我省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

    二、對策及建議
    (一)創新工作思路,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
    1、明確三個方向,優化配置農業資源。首先,應樹立以工業帶動農業的意識。依靠工業發展為農業提供現代化的物質技術裝備,改善生產條件,吸納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優化配置農村資源,使農業獲取更高效益。其次,應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農業項目建設。通過項目帶動,吸引各類資本和市場主體投資農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村工業化水平。第三,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按標準組織生產,培育農產品市場品牌,壯大產業產品規模,搶占市場份額。

    2、把握四項原則,發揮服務綜合效應。①把握非均衡發展的原則,突出壯大龍頭企業群,避免建設上的“平面推進”。②把握主導產業優先的原則,優先扶持對區域經濟起支撐作用的產業發展及與之相關聯的龍頭企業建設,形成特色鮮明的加工企業群和主導產品群。重點推動糧油加工、果汁果奶、乳業系列、白酒果酒、桔瓣罐頭等加工業發展。③把握互惠互利原則,大力推動產業化組織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讓農民在得到出售農產品直接利潤的同時,逐步分享到加工流通環節的間接利潤。④把握尊重農民意愿的原則,不搞命令式,不搞“一刀切”,通過宣傳引導、示范帶動和政策激勵,促進農民積極參加產業化經營。

    3、樹立五種觀念,推進產業深化發展。①樹立“市場第一”的觀念。以需求為導向,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產品,并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建立新機制。②樹立“比較優勢”的觀念。要在確定抓好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特色、規模和效益,促進資源優勢向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轉變。③樹立“適當超前”的觀念。積極引導農民追蹤市場,超前調整,大力推廣種草養畜、豬沼果魚、糧經套種、林中間作、種養加一體化等新型高效模式。④樹立“整體聯動”的觀念。做到經濟與社會、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鎮整體聯動,確保農業結構調整在社會循環中獲得可靠依托。⑤樹立以改革促調整的觀念。通過改革農村經濟體制、生產組織形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促進農業結構有序調整,探索構建新的經營管理機制。

    (二)推動產業升級,用企業化理念引領農業
    1、以產業龍頭建設為重點,推動龍頭企業集群化。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著力打造水果、畜牧、茶葉、蔬菜、水產、中藥材、食用菌和糧油等八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一要全力招商,打造龍頭。瞄準國內外產業化優強企業和知名品牌,外出招商,引進知名龍頭企業。二要搭建平臺,建設園區。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園區建設,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各方投資主體參與園區建設,吸引大量龍頭企業落戶。三要大力扶持,增強競爭力。除了應給予政策優惠外,還應將財政、扶貧、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集中幫助重點園區、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發展。

    2、以優質基地建設為中心,推動產業發展板塊化。在推動龍頭企業集群化的同時,應特別注重建設與龍頭企業配套的優質農產品基地,大力實施“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區域規劃。按照畜牧、水產、水果、茶葉、蔬菜、中藥材六大特色產業科學布局定位,制定發展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板塊基地。第二步是示范帶動。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建基地帶農戶,幫大戶帶周邊,實施優質果、茶、糧工程及“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種草養羊和生豬模式化養殖、“三牛”替代等示范工程。第三步是重點突破。選擇最有特色和能帶動農民收入增長的產業及品種,集中力量加速建設,形成規模。

    3、以流通組織建設為載體,推動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大力倡導和扶持發展農村各類專業協會、生產合作社、產銷聯合體等民間流通組織,有效促進生產與市場對接。加強對這些農村中介服務組織的制度規范,引導他們在為農戶提供產加銷服務時,有效規避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

    4、以無公害項目建設為目標,推動農業生產標準化。積極推動各地就本地特色產品制定發布農業地方標準。通過示范帶動、企業引路、全程監控、訂單約束、技術支撐“五法”并舉,交叉覆蓋,把標準化生產落到實處。同時,應進一步加大評審、申報力度,著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工作。

    (三)用科學發展觀統籌農業,促進持續發展
    1、把發展現代農業與加快農村工業化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城市投資向農村中小企業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分流”。據粗略估算,近年來我省流向農村興辦農產品加工項目的民間資本超過100億元,目前縣市區一級新上工業項目70%以上是農產品加工企業。

    2、把發展現代農業與推進農村城鎮化結合起來。在城鎮建設發展規劃中,發展現代農業應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即在龍頭企業布局上實現由零星分散向城鎮園區集中轉變,在產權結構上實現由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轉變,在經營形式上由國營向民營轉變。制定《湖北省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將現代農業和城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深化鄉鎮工業園區建設。

    3、把發展現代農業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結合起來。現代農業發展帶動了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領域和勞動力需求,一部分農民經過培訓外出務工,一部分農民就近轉化到非農產業。這些農民向非農產業的轉移,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也給城市帶來更大的消費市場。應進一步加快用現代農業統籌城鄉發展的步伐,通過扶持項目和發展特色產業基地改善貧困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低收入農戶自我發展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