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房地產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2014-09-15 00:56:35  
字體大小:【

 

周漢生  委員

    一、房地產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
    1、行業吸引力波動較大。隨著房價跌宕起伏,行業利潤率也有波動。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和股票市場高收益,使得資本開始逐漸轉向股市和其他行業。例如2008年有關部門評出的武漢房地產十強企業中的2家公司,其經營重點已從房地產轉向造船和能源行業。類似的,不少開發企業開始轉型,如介入高科技行業,謀求資產的“輕量化”,以多元化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2、引發連鎖反應的風險。房地產行業既包括開發企業,也包括勘察、規劃、設計企業、建筑施工與監理企業、建筑材料供應商、投融資機構、物業管理公司等,其行業內涵和外延是相當大的。從過去的實踐看,房地產行業的增長直接對建材業、建筑業、金融業的發展和財政收支平衡、居民住房改善起到了促進作用。

    3、企業缺乏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體系。根據對武漢5家房地產企業的調查,發現大部分企業對國際金融危機應對不足,沒有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嚴重缺乏風險意識。表現為企業的預測能力較弱,對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對風險的評估能力較弱。在房地產景氣周期內,投資者往往被高收益率吸引而忽略了風險的存在,一些企業在購置土地時,過高地評估了項目收益。企業普遍缺乏風險管理制度和管理部門。

    4、企業財務管理難度大。一是存在資產結構風險,房地產企業一般貨幣資金的比重不高,平均只有9%,其它行業一般在11%以上;二是資產周轉率偏低,房地產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其資產周轉率相對較低,一般只有1.0,為維持企業經營,其銷售利潤率必須比其他行業高,而且房地產業生產周期較長,流程壓縮困難,資金的回收期也相應較長;三是融資渠道單一,目前房地產企業為了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多采用債務融資,即主要是向銀行借款。相對于大型房地產企業,中小企業財務狀況更不樂觀,一方面其融資渠道單一,被國內證券市場融資的高門檻拒之門外;另一方面由于內部管理不夠規范,信貸資信普遍不高,造成其他外來投資者對此類企業的借款請求非常謹慎。

    5、行業科技投入不足。整個行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表現在企業管理水平和建筑科技應用上缺乏進步甚至倒退。環保投入不足,整個行業對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兩型社會”重視不夠。由于成本效益失衡,表現出典型的市場失靈現象。

    6、政策掣肘風險。存在兩個突出矛盾,一是土地政策與房產政策的矛盾。由于土地和房產開發分屬于不同的行政部門管轄,政策目標和導向上有很大差別。因此有時缺乏協同效應,存在政策掣肘的風險。二是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政策存在兩難。據課題組對房地產企業負責人的訪談,他們十分關心政府如何處理好商品房與保障性住房的關系。因此能否變兩難為雙贏,避免相互掣肘,從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做出相應的貢獻值得深入探索。 

    二、對策建議
    1、加快土地市場化進程。土地市場化不是簡單的放松政策管制,而是進一步規范土地政策,加大制度供給的力度。圍繞土地市場,以增加有效供給為主要手段,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加大城鄉結合部和交錯區的開發力度,積極促進集體建設用地流轉。(2)促進存量地和閑置地塊的利用,通過開征空地稅、閑置費等措施,進一步加大存量房消化力度,保持開發力度的連續性。(3)城中村改造力度進一步加快。對危舊房改造加大力度,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對因拆遷難導致的問題,應加強協調,尊重弱勢群體,按照市場價格保障賠償標準和及時兌現。政府對成片危房、棚戶區也可以結合城市規劃開展異地安置,引入社會資本和開發企業進行改造。(4)加大地價監控體系建設,建立標定地價的定期發布制度,引導企業的土地購買和儲備行為,保持房地產存量與增量的均衡。(5)改善土地政策與房產政策的銜接,當前尤其是對劃撥用地嚴格控制,繼續加大土地市場公開出讓的比重。對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也納入市場交易范圍,列入投資和成本審計。

    2、改善行政審批效率。為合理縮短建設周期,提高建設效率,可考慮采取如下措施:(1)改善現有窗口申報制度,實行限時審批、網上審批、保證窗口8小時工作時間等辦法,進一步加快辦結效率。(2)改革現有審批環節,推行精簡放權。政府組織中的技術部門推行扁平化管理,相關事業單位(如勘測、規劃設計院所等)加快體制改革,提高辦事效率。(3)建設開發環節的審批單位實行合署辦公或聯合辦公。(4)一般商住小區建設,只要土地手續完善,項目符合城市規劃,開發主體具有資質,應免去帶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投資審批。(5)結合城市控制性規劃,進一步細化規劃報建審批的技術規范,對建筑色彩、建筑形式等要素制定規劃引導,避免開發企業盲目求新求異,造成報建審批上來回反復。(6)凈化建設環境,嚴懲建設開發環節的腐敗分子,嚴厲打擊建筑市場黑惡勢力。(7)妥善解決因拆遷征用導致的土地糾紛,重視仲裁和法律申訴渠道的建設和規范,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如不動產評估事務所、房地產開發企業協會、土地估價師協會等)的中介和服務功能。

    3、試行保障性住房封閉運行。目前政策上對保障住房的銷售主體有嚴格規定,但售出后,業主可以自行轉讓。土地出讓金補繳價格相對來說遠遠低于市場價格。這就造成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在同一個市場上互相競爭,為社會福利轉化為土地發展權收益留下了操作空間,造成了效率和公平的損失。建議保障性住房原則上只可以申報一次,且其流轉時暫時其轉讓的對象,即限制為必須出售或出租給符合申報條件的中低收入居民,如擬出售房屋無買家也可以由政府按評估價格優先贖回。對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交易實行嚴格的雙軌制,可以避免兩者互相影響。

    4、加大行業科技投入力度。盡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因素一直是被房地產行業忽視的重要因素。為此建議:一是加快住宅產業化的研究與應用。住宅產業化是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它可以有效縮短建設周期,提高抗震強度、減少施工誤差,實現精細化生產。應結合“兩型社會”建設,建立區域住宅產業化推廣基地,推動住宅產業化工作。二是提倡成品化集成裝修。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住宅裝修采用成品化集成方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助于提高裝修質量、加快裝修速度、減少空氣噪聲污染、防治“裝修游擊隊”不規范施工造成的安全隱患。當前制約這種方式推廣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標準和部品價格較高。因此應及時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并強制執行。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的加大研發力度,提高規模化生產程度,進一步壓縮部品的價格,使之具備市場競爭力。

    5、加強房地產專業精準研究。一是研究制約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地方因素。客觀上,影響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主要是宏觀因素,如國家戰略、發展規劃、人口因素、財政與貨幣政策等。但房地產行業具有地域性極強的特點,一些區域性因素和政策實施中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如城市擴張和功能定位、市場公平競爭機制、土地供應和流轉、城中村改造、落后社區與危舊房的改造、公共交通發展、公共設施投入均衡性、行業科技投入狀況、住宅產業化水平、房地產開發行政審批的效率、行業勞動力的供給與從業人員素質改善、地方財稅措施、地方法律法規環境、地方人口生活心理習俗等。二是預測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一般具有周期性波動的特征。對于市場各參與主體來說,要特別關注市場拐點。準確預測甚至通過宏觀政策影響變動周期和振幅,就有可能減輕市場快速下滑帶來的風險和損失,這對消費者和企業雙方都有利。理論研究目的之一就是基于周期波動規律來預測房地產市場走勢,從而為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時,可以把握景氣周期和非景氣周期的特殊性,支持房地產行業盡快擺脫當前的困境,迎接經濟復蘇,實現可持續發展。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民建湖北省委員會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