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民主黨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國內外興起綠色交通理念,鼓勵人們以步行、騎自行車、乘公交系統、軌道交通為主要出行方式,其目的是推進城市交通向“通達、有序、安全、舒適、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模式轉變,其方法是降低公眾出行對小汽車的依賴,減少個人機動車輛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潔干凈的燃料與車輛。我國城市交通中小汽車發展過快的趨勢將對社會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主要危害是產生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造成城市交通擁堵等。發展綠色交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舉措。武漢城市圈作為國家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應率先發展城市綠色交通,轉變交通模式,并由此帶動全省城市綠色交通發展。
一、國內外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的實踐探索
發達國家也經歷了過度的城市化、私人汽車的盲目普及階段。時至今日,綠色交通作為可持續發展延伸的一個重要理念,在眾多發達國家城市交通規劃中一直被奉行。如澳大利亞悉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其《21世紀城市與綜合交通規劃》中提出把依賴汽車的城市結構改變為以鄰里單位發展為中心,建設步行和公共交通和諧發展的城市結構;美國于1991年頒布的“冰茶法案”中提出把交通發展的重點由新建基礎設施轉向通過強化各種交通方式聯運來提高運輸效率,使城市交通常具活力;新加坡用綠色交通理念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花園都市;巴西通過建設園林化的交通空間、開發使用環保車輛、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來創建城市綠色交通。目前,國際上已有超過1000個城市開展過9月22日“無車日”活動,9月22日成為“歐洲無車日”、“國際無車日”。
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城市化進程正在加快。我國部分城市如天津、上海、北京、西安、石家莊、南昌、海口、長沙、杭州等近年來紛紛針對私家車盲目普及帶來的系列問題,提出打造“綠色交通體系”,試圖扭轉公眾乘坐“私家車”的趨勢,但目前執行力度還不夠,收效不顯著。比如2009年9月22日“全國無車日”,雖然我國有100多個城市響應和倡議,但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市民并不知道這個日子,過往車輛依舊如往常一樣來來往往。這些都說明,我國城市發展綠色交通的任務還十分繁重。
“無車日”不是對汽車文明的否定,而是通過這種形式,推進現階段城市交通模式的轉變。發展武漢城市圈及我省城市綠色交通,四個方面觀念的更新非常重要:一是要牢固樹立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業的觀念,城市公交關系到社會公平,體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選擇公交就能讓城市交通暢通起來,要始終把公眾便利作為公共交通發展的落腳點。二是要更新城市空間資源科學合理分配的觀念,根據行人數量而不是機動車數量分配城市空間資源。三是要形成“綠色交通”的發展觀念,其本質就是要充分考慮到節能和環保的需要,降低公眾出行對小汽車的依賴。四是要扭轉公共交通只適合低收入人群的狹隘觀念,國際經驗證明,公共交通適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無論窮人還是富人、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可利用公共交通實現舒適、高效的出行。
二、打造城市綠色交通的措施建議
在武漢城市圈及我省城市發展綠色交通,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倡導和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推行公交優先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各部門、多方面的長期協同合作,其中政府是公交優先戰略的主導者和引導者。政府不能將公交部門作為盈利機構,需要將其納入公共事業單位來發展和運營。
2、調整政策,控制私家車發展。通過調整相關政策如提高上牌費、停車費、道路使用費等,制約私家車的過度增長和使用。如向大排量汽車征收高額環保稅,促使民眾選擇公交系統,將小汽車發展的總量控制在道路交通條件和城市環境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也可引入香港地區和新加坡成熟的車輛配額制度,采用市場和經濟手段調控和限制私家車發展。每年根據交通狀況、車輛報廢情況和道路容量等計算本年度車輛增長率,購買新車(公共交通運具)必須持有擁車證,而不同車輛的擁車證價格是由市場動態決定的,由此有效控制了長期范圍內車輛數量的過快增加。
3、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發展天燃氣汽車。天燃氣憑借其低廉價格和方便服務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推廣,是汽油和柴油最好的替代燃料。推廣燃氣汽車是國家政策鼓勵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目前成都、重慶、哈爾濱、蘭州、深圳等大城市已經制定了發展天燃氣汽車的優惠政策,值得我省城市借鑒。
4、改善市民出行環境,營造綠色交通氛圍。加強城市交通道路的綠化和改善步行環境,是營造綠色交通環境的關鍵所在。道路綠化應盡量采用喬木,在交通任務重、道路寬度不足的路段,也可在建筑物墻上垂直綠化。通過科學規劃和整體設計,改善市民出行環境,提高中心區人行道標準,逐步擴大安裝行人信號燈進交叉口設計,增設安全島;在人流、車流繁忙的路口設置高質量的行人過街設施;在有條件的商業區,設置與機動車完全分離的步行街和步行區;在新建住宅區,建設良好的步行設施,提高居住質量;對非法占用人行道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讓步行者無障礙行走。
5、重視步行和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城市交通規劃中,應該讓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成為受鼓勵的出行方式。國外很多城市都開辟有專用的自行車專用車道。我國素有“東方自行車王國”之稱,但隨著城市發展,有些城市取消了自行車道,迫使自行車擠上人行道或者機動車道,危險叢生。政府應高度重視自行車專用車道的規劃,通過鼓勵市民踏自行車來減少污染,改善城市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