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十二五”期間我省應大力發展高效綠色物流

2014-09-15 00:56:26  
字體大小:【



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


    如何打破地區間限制,把主要物流通道或走廊發展起來,是我省物流業“十二五”規劃發展的關鍵。隨著環境和經濟發展雙重壓力的加大,國家將把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而“綠色產品”、“綠色管理”等低碳概念將撲面而來,作為現代經濟組成部分的物流也同樣面臨著環保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湖北物流業要想在未來物流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占領和優先發展高效、綠色的低碳物流,搶占市場的先機。

    一、 湖北發展現代物流的有利條件和基礎
    1、三大物流圈正在形成。隨著我省區域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正在形成以武漢為中心的武漢城市圈物流圈、宜(昌)荊(州)荊(門)物流圈、襄(樊)十(堰)隨(州)物流圈等三大物流圈,初步核算,武漢、宜昌、襄樊三市社會物流總額占全省物流總額已近六成,特別是武漢城市圈的東西湖物流產業,依托區位優勢,已形成10公里的物流長廊,于2008年12月24日設立的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園區,對未來武漢城市圈的物流發展將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

    2、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快速增長。初步測算,2008年全省物流總額為25000億元,同比增長18.2%,近三年平均增長19.2%,物流業增加值780億元,近三年平均增長16.4%,占GDP的比重為6.9%,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7%。

    3、物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過多年建設,我省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運輸能力和運輸方式得到提高,運輸質量顯著改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2008年全省高速、一級、二級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2365公里、1371公里和15732公里,鐵路總里程達到2024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及集裝箱吞吐能力分別達到2.1億噸和80萬標箱。

    4、一批現代物流企業正在發展壯大。隨著我省現代物流的發展,加上我省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少境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開始進駐我省,并帶動我省物流企業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實現第三方專業物流。目前全省已有各類物流企業5000余家,4A和3A物流企業分別達到近十家,物流骨干企業數量和質量較以往有了較大的突破,其中武漢市注冊資金1000萬以上的物流企業達到32家,全國知名物流企業在武漢設立的區域性物資儲運、調撥機構達20多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功能正在穩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原有商貿、交通、倉儲企業為主,依托自身優勢,發展特色業務、積極向現代物流發展的態勢。如捷富凱、日通、車城、中遠等物流企業為工業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產品配送提供物流服務,已成為我省為制造業服務的物流骨干企業。

    二、現階段湖北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物流管理體制分散。物流是跨部門、跨行業的復合型產業,物流的發展涉及到省發改委、商務廳、交通廳、武漢鐵路局、武漢海關、民航、郵政、質檢、國土、經濟與信息等相關部門。雖然在2006年3月,由省發改委牽頭,建立了省直15個部門和單位參加的現代物流聯席會議制度,取得了一部分成果,但由于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管理,各部門無法形成合力,效果并不理想。

    2、物流企業規模小,物流資源分散。從目前我省物流企業整體來看,無論是物流服務的硬件還是軟件,都與省外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有很大的差距,物流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資源分散、市場競爭力不強的狀況依然存在。2008年中國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50位,湖北省僅入圍1家——武漢商貿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收入120693萬元,排名第37位。因此,湖北物流企業通過組建戰略聯盟,形成以大型企業為核心、以中小企業為補充,大中小相互結合的模式,整合分散的物流資源,提高物流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3、物流現代化水平相對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湖北省的物流產業的信息技術比較落后,信息管理技術等先進的物流技術掌握和使用所占比例相對較低,物流運輸過程中空駛的比率達到50%,公路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嚴重,社會資源浪費嚴重。由于交易方式過于單一,無法實現無紙化交易,因而物流作業效率低下,交易時間長,成功概率低。

    三、 面對未來市場,湖北物流業應采取的對策措施
    在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制訂中,應在結構調整中加大和推進物流業的發展。
    (一)加大資源整合的力度
    1、政策整合。清除部門、地區保護主義的政策和法規,盡快建立統一開放的大市場。這是物流業長遠發展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當前最為迫切的任務。部門和地區保護主義只能保護一時一地的若干企業利益,卻無助于長遠和整體的部門、地區發展。必須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經營行為,加強對不正當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經營行為的糾正和制約,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使各類物流企業能夠平等地進入市場,在統一、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當前首先應從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和線路審批制度入手,打破地方和部門保護,保進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2、制度整合。有關部門一定要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去除吃、拿、卡、要的陋習和拖沓推諉的工作作風。要切斷政府部門與壟斷物流企業及企業負責人的不正常利益關聯,杜絕用政府行政權力粗暴干預市場正常運行和競爭秩序。要在物流規劃建設、技術改造、查驗通關、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財稅金融方面給企業以支持,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搞好協調服務。并積極幫助解決物流企業在跨地區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工商登記、辦理證照、統一納稅、城市配送交通管制、進出口貨物查驗通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建立與周邊地區物流管理部門的信息溝通渠道,公開和及時通報有關物流信息,以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服務及管理體系。

    3、信息技術整合。加快以武漢、宜昌、襄樊為重點的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形成覆蓋全省、輻射華中的現代物流中心,由省政府的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負責物流信息化平臺的規劃,形成第三方物流組織提供各種物流信息,以實現物流信息全省共享。該平臺的功能主要是標準化和信息共享,便于提供物流信息化編著制定及選擇、電子地圖和交通信息服務、企業信用信息披露及電子認證服務、物流金融服務、電子稅務申報、電子通關服務等“一站式”服務。例如上海普陀西北物流園采用網上的“貨車配對”交易模式,包攬了全市70%大賣場和40%醫藥的物流配送,擁有2.6萬家會員,每天有40多萬家企業參與網上的“貨車配對”交易。目前湖北省內只有武漢市舵落口建材大市場建有網上貨物交易的模式,因其覆蓋范圍有限,效果不太明顯,合作伙伴也非常少,更多的還是傳統的貨找車和車找貨的交易模式。因此有必要在武漢、襄樊、宜昌各設立一家試點交易園區,由省發改委、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商務廳、稅務局等部門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園區從事物流的企業參與,共同打造湖北省“貨車配對”的網上在線交易模式,同時各個交易園區的電子信息資源實現遠程共享,提高車輛在途貨物的運輸效率,提高對貨物的監管力度。

    (二)提高物流的效能
    根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我國工業企業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業自己和供應方承擔,商業企業比例更高,兩者相加達到94.1%。而湖北很多大型企業大多數都有自己的運輸企業,受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經營模式、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影響,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而第三方物流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難以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準確的增值服務,大力發展我省社會化的高效的物流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各運輸方式中,水運最經濟、對環境污染相對較低,運輸成本大約是鐵路運輸的1/25—1/20,是公路運輸的1/100。2008年,湖北省公路運輸完成貨運量4.79億噸,水路運輸完成貨運量0.85億噸,是公路的五分之一。湖北省擁有全國最多的水網,水運發展條件好、潛力大,應改變目前“重公、鐵,輕水運”的運輸方式,發揮出水運的優勢,有針對性采取一些硬性規定,要求企業將部分貨物從公路或鐵路轉向到水運。

    (三)發展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倫理學理論、外部成本內部化理論以及物流績效評價理論基礎之上的新的物流發展觀。它是一種能抑制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凈化周圍的環境,與環境共生的物流。它具有資源節約、低能量消耗、可循環利用等特點。要對物流業進行“綠化”改造,就必須正視物流現狀,在合理配置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設計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和網絡構筑,避免或減少重復建設和人為浪費。

    1、實行聯合一貫制運輸,充分發揮陸運、水運、空運的優勢。聯合一貫制運輸是指吸收鐵路、汽車、船舶、飛機等基本運輸方式的長處,并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商品運輸的一種方式。應在物流成本(含社會成本)最小化的情況下對運輸方式進行有機的選擇和組合,實行聯合一貫制運輸。另外,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運輸管理體系,并建立起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即智能運輸系統),從而使公眾能夠高效地使用交通物流工具和設施,體現綠色物流節約資源的本色。

    2、合理規劃物流網點布局,建設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現代化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綜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資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一體,成為產銷企業的中介,是整個物流企業的靈魂所在。針對我省現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設遲緩的情況,應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設施和基礎齊全、消費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與信息發達的特點,建立現代化物流中心,然后帶動周邊地區、中小城市和農村的繁榮發展,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物流體系。這樣,物流中心就充分利用了資源,形成較高的經濟效益。

    3、開發和應用先進的設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先進的設備能夠有效地代替簡單重復的手工作業以節約人力資本,提高效率。所以應積極改進設備,提高機械化水平和自動化水平(如在物流中心使用自動化的搬運設備),使綠色物流在更廣泛的領域獲得發展。

    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高效綠色物流發展的網絡平臺。信息技術的威力不僅能改造舊的運行方式,而且能摒棄舊的規則,創造新的方式。正是因為有了信息技術,逆向物流、共同配送等綠色物流的重要措施才得以克服高成本而實現,并且在更廣泛的領域內實現資源共享。網絡技術的發展,通過電子商務,使物流渠道由原來的金字塔型轉變為扁平型,有效地縮短采購周期,節約大量流通成本。所以要引導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加強條形碼(BC)、電子數據交換(EDI)、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推進網上物流信息和商務平臺的建設,綠色物流也就能夠在成熟的網絡平臺上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009年12月份武廣客運專線的開通,為湖北打造四通八達的3小時經濟圈提供了可能,因此作為經濟發展的物流,湖北應該積極搶占制高點,發展符合未來經濟發展的低碳物流,即“高效+綠色”物流。低碳物流一方面提高了企業效率,另一方面倡導綠色理念。要科學編制和實施好“十二五”規劃,為湖北省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