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在全省進一步推行農技“派駐制” 完善“以錢養事”新機制的建議

2014-09-15 00:56:17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2006年以來,我省各鄉鎮農業四站(農技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農機站)作為鄉鎮的主要事業單位,全部參與了以“兩轉一退”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革,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都轉變了單位性質、轉變了人員身份、實行了農業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新機制實行以來,原有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線斷、網破、人散”的局面有了明顯改善,全省走出了農技推廣工作“無錢養兵”和“行政精簡再膨脹”的歷史怪圈,農業公益性服務工作得到了加強。

    在推進“以錢養事”新機制的過程中,全省各地積極探索鄉鎮公益性服務的運行模式,分別采取了三種不同的形式:委托服務制、定崗服務招聘制、行政主管部門派出制。

    從目前運行的情況看,委托服務制改革成效不太明顯,定崗服務招聘制運行效果也不佳,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專業人才聘用渠道不暢,冗員過多仍困擾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招聘制中簽訂招聘合同的三方分別是:鄉鎮與受聘員工是責任合同的甲乙雙方,縣(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為鑒證方。這就導致在鄉鎮招聘工作中,對解決原有鄉鎮其它部門改革剩余人員考慮過多,兼顧專業對口技術人員較少,將其它部門富余人員安排到農技部門,造成聘用人員素質不高。更為嚴重的是,服務人員受聘后又被鄉鎮政府重新委派其他工作,不能專心完成所聘崗位的工作任務,導致不同程度地存在農技服務機構有其崗位而無其人的現象。據了解,有的地方在聘人員中,領工資而不在聘任崗位上的工作人員約占1/3。二是經費落實不夠,影響工作積極性。據調查,不少縣(市)“以錢養事”經費存在不到位的問題,專項經費也存在鄉鎮極難按比例落實到位或支付時間拖延的現象,導致服務人員勞務報酬不能按月兌現,工作不主動,服務人員業務知識更新培訓更無從談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不能有規模、有成效、平衡地得到發展。三是國家有關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項目的實施受到制約。從2010起,中央將啟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根據項目要求,基層農村推廣“以錢養事”必須是實行派駐制才能實施,因此,我省大部分縣(市)將無法啟動該項目,無法從該項目中受益。

    相比之下,第三種“派駐制”模式更有利于各縣(市)農業主管部門有效履行職能,充分調動主管部門與鄉鎮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整體作用的發揮。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派駐制”模式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縣(市)認可。如武穴、仙桃、陽新、英山、江陵、公安、石首等縣市區,甚至包括改革最早的咸安區,都通過改革試驗,調整了農業“以錢養事”派駐制模式并建立起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機制,把好先培訓后上崗和引入競爭制“兩關”,實行合同管理,落實崗位責任制,切實解決鄉鎮農技中心人員工作報酬、辦公經費、養老保險及項目開支等問題,健全完善鄉鎮農技推廣中心的各項工作制度,確保農業技術服務工作的機制創新、服務創新,大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在全省主推“派駐制”模式。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行“管理在縣(市)、服務在鄉鎮”的縣(市)農業主管部門派駐制度,即縣(市)農業主管部門作為甲方負責管理,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是乙方,鄉鎮為鑒證方。

    2、完善“以錢養事”資金管理辦法。確保市、縣、鄉經費落實到位,縣(市)級國庫集中支付,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在財政開設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將“以錢養事”經費撥付到服務機構,個人報酬部分由縣(市)級國庫直接撥付到服務人員帳戶,確保服務人員醫保及養老保險問題得到落實。

    3、妥善解決好遺留問題。對原有招聘非專業服務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對在聘不在崗人員逐步實行縣市、鄉鎮聯合的考核、評定后進行輪崗或分流,確保鄉鎮農技服務機構人員到位、職責分明、成效顯著。對少數服務合同不到位、農技服務機構不明確的地方,盡快落實“以錢養事”新機制,盡快建立吸引大學生扎根鄉鎮,從事公益性推廣事業的選人、用人新機制,把農技推廣隊伍調優、調實,把農技推廣工作做大、做強。

    4、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在省、市財政進一步增加投入的同時,積極爭取中央基層農業推廣體系建設資金,搞好農業項目的整合,加大基層農技服務中心辦公設備、檢測儀器設備、試驗示范基地等設施的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