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
沒有新型農民,就不可能有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首先必須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已被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所一再證明。
現階段我省農民不僅文化素質偏低,而且基本沒有受過正規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教育和培訓。一項抽樣問卷調查表明,目前我省農業勞動力中具備小學或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1.3%,具備高中和中專文化程度的只有14.7%,具備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為2.1%,農業勞動力仍以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為主體。從技能培訓狀況來看,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省農業勞動力中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的高達70%,大多數農業勞動力沒有經過正規的職業培訓。
盡管近年來面向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很多,但目的在于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實際上是為非農產業培訓合格勞動力。長此下去,從事農業生產和經營的農民素質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難以在國際化、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和現代高新技術在農業中日益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擔當發展現代農業主力軍的角色。因此,要發展現代農業,農業教育必須先行;而發展農業教育,政府責無旁貸。
當前我省教育體系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不起來,而整個教育系統又存在嚴重的非農導向,這就造成了農村所需要的實用人才根本就沒有相應的教育機構或組織愿意去培養。大學生不愿到農村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所學根本就無法有所用。因此,要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首先必須完善農村教育體系,加快發展農業教育。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農村教育學院。省級以現有的農業院校為依托,市級以農業高職學院(中等農業學校)為依托。農村教育學院的主要功能是:培訓新型農民和農村學校(農業中專學校、農村職業高中、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專業教師(包括農村中小學的生物、綠色證書教育專業教師);開展農村教育、農民教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學術研究,編寫培訓教材;面向農民開展示范、指導、推廣等社會服務,農業、教育、科技部門參與業務指導,這是“三教統籌”(統籌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和農科教結合的一種具體實現形式。
2、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農村未能繼續升學初中和高中畢業生。要大力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使農村未能升入高中和大學的青年農民學習到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知識以及農村實用技術,逐步成長為新型農民和技能型、創業型人才。現在,鄉鎮的一些中小學生源已經不足,許多教室和教學設施空置,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完全可以向職業教育的方向發展。農村成人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具有帶動性、典型性、示范性的農村能人,主要是農村基層干部、農村經紀人和各類專業大戶(如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農產品加工大戶等)。在當前農村實用人才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尤為重要。農村成人教育形式要多樣化,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3、鼓勵社會力量開展農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鼓勵涉農企業在農產品基地對農民開展生產技術培訓,鼓勵農民合作組織(包括專業技術協會、合作經濟組織等)開展更加自主、開放、靈活、多元和個性化、特色化、人性化的教育,有更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培訓。對于這些培訓,政府應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4、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地方各級黨校應加強對鄉鎮黨政負責人、村組干部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條件的,可以鼓勵他們通過脫產學習的方式,到有關高校參加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為了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干部的自身素質,使他們在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承擔起帶頭人的作用,必須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方式,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培養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