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  構建和諧土地承包秩序

2014-09-15 00:56:16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民盟湖北省委員會

    《農村土地承包法》的頒布實施,賦予了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中共十七大再次明確指出,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的不斷涌入,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顯得尤為必要。

    一、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的積極意義
    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率和綜合效益;有利于農業適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有利于推動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加民間資本投入農業發展的可行性;有利于農村經濟組織、經營形式的發展創新。

    二、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上不夠統一。政府、主管部門缺經費、怕麻煩不能積極作為,農民怕失地有顧慮,企業怕農民變卦惹糾紛。一方面,在部分村組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有的把穩定土地承包關系與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對立起來,把穩定家庭承包經營體制與狹隘的地塊穩定混為一談;有的認為土地流轉是農戶自己的事,法律上明確規定“既不能強迫農民流轉,又不能阻礙農民流轉”,政府及各級干部沒有必要參與土地流轉;還有的人認為,農民土地流轉,集體得不到任何好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部分鄉村干部在土地流轉中缺位、錯位、越位現象比較突出,不敢大力宣傳,不敢因勢利導,不敢大膽創新,在引導和推動土地流轉時不積極、不主動,從而影響了土地合理流轉的進程。另一方面,流轉雙方各有擔心,對流轉心存疑慮。農戶存在“兩怕”思想:一怕喪失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沒有了生活最低“保障線”。部分農民認為外出務工是出路,回家種田是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賺不到錢,還可以回來種田,心里踏實;二怕土地流轉后得不到土地被征用時的全部補償,這主要是城郊地區農民的擔心。轉入方也存在“兩怕”:一怕政策不穩定;二怕與轉出的農戶“扯皮拉筋”,與千家萬戶打交道,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導致一些種田大戶和企業主有些猶豫。前“兩怕”導致農民不愿意拿出土地進行流轉,后“兩怕”導致受讓方不敢大膽投入,不敢大規模開發經營。

    2、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機構體制多樣,有的地區有人無錢管事,有的地區無人無錢管事,規范性文件規定沒有具體化。目前土地流轉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尤其缺乏連接流轉雙方的中介服務組織,致使土地流轉雙方信息受阻,“要流轉的轉不出,要租賃的租不到”,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土地流轉的進程。加之近幾年鄉鎮機構改革,主管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農經部門職能弱化,大部分農經隊伍力量不強,多數縣(市)區和鄉鎮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轉服務機構。

    3、流轉行為不規范。具體表現為:一是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大多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一旦發生糾紛,解決起來將十分困難。二是一些成規模的土地流轉,程序、手續不夠規范和完善。三是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合同當事雙方主體的缺失與錯位。一些租用土地的企業(公司)和部分村組干部認為,租用上百畝或上千畝的土地與一家一戶簽訂合同太麻煩,在沒有農戶簽字委托的情況下,由村委會代替農戶直接與企業簽訂合同。沒有按照農村土地流轉的有關規定和程序規范操作。這樣造成的后果是若任何一方違約或出現糾紛,村委會將會成為矛盾的焦點。四是合同條款不完備,有些規模經營的企業在與村組、農戶簽訂流轉合同時,一般沒有明確違約責任,一旦發生糾紛,解決起來難度相當大?,F在因土地糾紛信訪上訪的,相當一部分就是因為土地流轉不夠規范、程序不夠到位而引起的。

    4、政策宣傳引導不到位。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流轉的重大意義應該說有一定認識,但真正把土地流轉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還不夠,在宣傳有關土地流轉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工作等方面還有差距,在總結推廣土地流轉典型,親自辦土地流轉示范試點上還缺乏力度,這也是導致土地流轉進展緩慢、規模偏小的重要因素。

    三、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的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促進農村土地依法流轉,地盡其用。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的宣傳培訓力度。對撂荒或廣種薄收,影響周邊農戶農業生產的要給予一定的經濟制裁、村規民約管制或曝光公示。

    2、政策源頭引導,切實解決農民后顧之憂。逐步破除城鄉二元化藩籬,推進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取消不利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各種限制,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條件,鼓勵農民進城安家落戶。省級層面要盡快出臺政策,對在城市連續工作3年以上,人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如達到本地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農民,要放開經濟適用房、城鎮居民醫保、養老、失業保險,讓進城務工經商農民沒有后顧之憂。加強對農民工的專業、法律、文明禮儀的培訓力度,切實增強農民在城市的適應生存能力。

    3、健全機制,搭建平臺,切實履行服務職能。省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條例,理順體制,明確職責,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的信息發布、價格指導(如規定村級組織引導流轉的,流轉價格不得低于當地同類土地單位面積上前三年的平均純收入)、流轉程序、合同管理、糾紛調處和政策保障(各級政府應將土地流轉管理的工作經費以不少于每畝0.3元的標準納入財政預算)。在縣、鄉級政府逐步建立服務功能完善、管理規范嚴密的土地流轉平臺。

    4、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宣傳力度,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從事農業開發。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化企業政府貼息貸款、免稅減稅及在基本農田保護地范圍內允許企業有5%的面積作為臨時用地建設加工及管理設施。

    5、強化組織領導,搞好部門配合,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各級、各部門要將土地流轉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有關綜合部門要加強對現有補貼政策的研究,積極探索支持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要在土地租用、以獎代補、稅費減免、項目扶持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推動土地流轉,縣(市)區一級要拿出專項經費,支持土地流轉中心和信息平臺建設,健全完善合同管理和仲裁機構;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土地流轉專項獎勵基金,對推動土地流轉的個人、單位以及規模流轉的農戶,給予適當獎勵,增強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級農經部門要認真履行好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土地流轉管理及糾紛的調處等工作職責。信訪部門要全力做好上訪群眾的接待工作,消除對立情緒,服務土地流轉。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土地征用、占用補償的管理,防止以土地流轉的名義,擅自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