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進一步促進湖北就業的幾點建議

2014-09-15 00:56:16  
字體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2007年始發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導致了全球性的就業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顯著呈現,由于湖北地處中部,出口在經濟中的比重比沿海東部地區小,所以國際金融危機對湖北經濟和就業的影響相對沿海更晚,直接影響力度相對較小。但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涉及面廣,對湖北就業的影響仍然非常嚴峻。雖然2009年下半年來全球經濟已有轉暖跡象,但是如何促進經濟復蘇、擴大就業仍然是全國和各地區的工作重點。

    一、 湖北就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特點
    當前湖北就業大軍中比較容易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的群體,一是農民工,一是大學畢業生,他們是受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就業群體。從2008年7、8月開始,我國沿海地區一大批企業停產關閉,導致我省大量農民工返鄉。省勞動保障部門公布的農民工失業回家人數至當年底已有111.97萬人,占全省省外農民工的15.6%。2009年一季度湖北省返鄉農民工達422.5萬人,到4月底雖有358.5萬人再次外出務工,但仍有33萬人失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湖北省高校畢業生2009年有36.76萬人,截止3月1日,全省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為20.56%,與上年同期(21.75%)略有下降。2009年畢業生人數比上年減少5.5萬人,但據省教育廳抽樣調查表明,用人需求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一半。

    湖北就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主要特點是:
    1、出口萎縮是就業難的主因,伴隨而來的投資意愿下降導致失業增加。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就業首先遭受沖擊的是東部沿海地區出口企業和產業部門。東部沿海地區就業人數的降低是湖北農民工返鄉人數非正常增加的主要原因,2008年底數據顯示,湖北外出務工人員總數達1036萬人中,在省外務工的約700.13萬人。湖北本省出口在2008年末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也開始顯現,出口增幅從10月份的54.6%下降到3%和1.2%的低位,2009年出口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出現了2006年以來首次單月出口的下降。本地區出口的萎縮給當地的生產和就業帶來了更大沖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跨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投融資開始受到約束,中國制造業也出現了成本上升和利潤率較大幅度下降并存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國外資本減弱了對中國的投資意愿,不少出口導向的外商企業或國內企業不得不削減生產或關門倒閉,從而惡化了失業問題。

    2、省內二三產業薄弱,結構滯后,無法應對短期內大量失業人口的增加。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就業沖擊最大的群體是農民工,湖北省的農民工超過60%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一帶打工。危機后當地企業或停產或倒閉或減薪,致使大量民工返回所在地重新等待就業。而湖北整體上仍然屬于一個農業大省,從就業結構看,雖然第一產業就業比重逐年有所下降,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呈上升趨勢,但是第一產業仍然占據就業結構的第一位(超過40%)。二三產業滯后,而農村剩余勞動力多,致使危機之下有大量失業人口需要安置。

    3、省內中小企業實力不強,縣域經濟薄弱,應對危機能力低,無法承載當地農村轉移勞動力。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力軍。湖北中小企業發展不足,縣市一級的企業基本都是中小企業。全省80%以上的個體工商戶、70%以上的私營企業集中在批發零售、餐飲等傳統領域,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很少。大多數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不高,初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在競爭中缺少核心技術和品牌產品,遇到危機沖擊,很多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存成問題。中小企業實力不強,也導致我省縣域經濟薄弱,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力不大。

    二、進一步促進湖北就業的對策建議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應該爭取和充分利用中央安排的4萬億投資的機會,同時鼓勵吸引其他投資參加,根據本省建設發展的需要,加大對以下基礎設施的投入:一是加快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農田、水利和生態環境建設、小城鎮建設、農業板塊基地建設以及實現農業產業化;二是加大一些重要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進度;三是加大對于具有正外部效應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投資,包括科研、教育、衛生、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除要利用政府的力量進行財政引導扶持外,應盡快制訂吸引VC/PE進駐的政策,運用各種力量助推新興戰略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結構的升級帶動湖北經濟的崛起,并提供相當的高科技產業就業機會。

    2、利用全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移有利時機,承接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實現以擴大就業為目的的經濟增長。應抓住機遇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技術轉移,充分發揮返鄉農民工帶來的管理和技術資源優勢,發揮湖北交通輻射中心的比較優勢,通過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促進就業增長。湖北在服裝制造業、副食加工產業、物流等方面具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在旅游業領域發展比較滯后但具備較大發展空間,政府應該在公共資源配置和政策指引上,鼓勵和支持這些有利于擴大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3、積極發展縣域經濟,扶持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湖北當前的人口資源及就業現實決定了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最佳選擇。縣市級政府應該抓住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完善投資的軟硬環境,對外積極招商引資,對內把農民工回歸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與新農村建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及縣域經濟的發展統籌起來考慮。鼓勵創業、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首先要積極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與國內外投資者合資合作;另一方面政府通過一定的形式提供融資擔保服務,鼓勵銀行創新金融服務品種,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其次,對有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農民工和大學生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創業。要降低創業門檻,簡化創業行政手續,并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有效促進中小企業的成長。第三,要健全服務體系,積極建立健全創業輔導、融資擔保、信用評價、技術服務、人才培訓、信息咨詢、法律咨詢等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社會化、規范化的服務。第四,要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舉辦技術中心,通過聯營、投資、參股等多種形式實現校企聯合或聯盟,以解決企業技術創新和高校學生就業問題。

    4、建立完整統一的就業信息服務網絡、長期高效的培訓體系和獨立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失業期間關系到勞動力切身利益和再就業的最關鍵的三個領域是失業保險、再就業培訓和就業的信息服務。對于失業保險,當務之急是農民工納入積極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范圍,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就業培訓服務,在進一步完善城市勞動力就業培訓服務和培訓市場外,要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術培訓工作,提高其就業素質,政府可以主動地組織定期在農村基層舉辦技術培訓活動,而不是被動的等待失業者尋求培訓。對于就業信息網絡服務,要在政府主導下,在全省范圍內建立權威性的統一規范的就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并與國家有關部委及主要勞務輸出省市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