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民主黨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我省輸送了大批專業實用型人才,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當前,我省職業教育發展仍存在五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教育體系的宏觀布局不盡合理,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嚴重脫節;二是政府投入嚴重不足,辦學條件相對落后;三是人們的教育價值取向出現偏誤,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四是管理體制不順,資源浪費嚴重,辦學效率不高,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五是就業準入制度落實不到位,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目前,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確立了四個優先領域,其中就包括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多年來實施科教興鄂戰略,更是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為盡快解決這些問題,特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依據社會需求導向調整教育體系的規模和結構,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合理布局、協調發展。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對高等教育的規模和結構要進行科學有效的調控,在當前高等教育需求極其旺盛的條件下,教育行政部門掌控高校招生計劃指標的制度是完全必要的,近期不宜放開,只是這種計劃權要有利于優化規模和結構,而不是相反。基于目前的現實情況,應適當壓縮普通本科的招生規模,擴大職業教育(包括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使高等學校(包括高等職業學校)的整體布局趨近合理,使各類招生規模和結構能夠適應社會需求。
2、加強政策引導,形成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溫家寶總理指出:“重視技能,重視技工,要成為社會的一種文明風尚。我們不僅要尊重那些有理論素養的教授、專家,也要尊重那些自己動手、實際操作、有發明創造的技術專家。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出版和其他大眾媒體,都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社會貢獻,掃除重學歷輕技能、鄙薄職業教育的迂腐落后的觀念,使新的求學觀、擇業觀和成才觀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因此,應充分利用各種輿論工具,積極進行宣傳和引導,為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創造更優的政策空間。
3、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職業院校同政府職能部門、行業、企業等方面的關系,建立行業、企業、學校、政府共同參與的機制。德國建立了“雙元制”高職教育模式,即以國家立法的形式規定了行業、企業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權力和義務,企業有義務接納職業院校的學生實習。我省可以借鑒“雙元制”模式,在全國率先制定并出臺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學校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幫助學校解決產學研合作辦學、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積極推進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改革,努力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發展環境。職業教育體制的改革,要大膽探索多元化、民營化的辦學路子。一要推動公辦職業學校大膽探索并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并存的辦學體制。鼓勵由職業院校牽頭,以專業為載體,組建有行業、企業、學校參加的職業教育集團。二要大力推進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制定和完善民辦學校在建設用地、資金籌集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加強管理,提高辦學質量。三要擴大職業教育對外開放,積極開展中外、港臺職業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四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職業教育的強大合力。
5、調整職教目標,著力構建現代職教體系。一是有效整合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加大對全省高職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力度,初步形成專業布局合理、辦學規模適度、辦學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教育格局,進一步提升亮點,加快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基地建設。二是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以優質職教資源為龍頭,完成縣域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調整,按照省部共建協議的要求,進一步統籌和優化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三是積極開展各類社會培訓活動,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推動各類教育資源面向社區開發、共享,加快構建湖北終身教育體系。
6、理清職教思路,著力搞好本土職教特色建設。要從本地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人才需求走向入手,著力打造與經濟建設緊密聯系的本土特色職業教育。一是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要突出本土經濟特色。根據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變化趨勢,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將專業設置的重點轉向生機勃勃、前景廣闊的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地方產業發展培養大批實用人才。二是在重點實訓基地建設上要體現為本地經濟服務。加強校內校外兩類實訓基地建設,不斷創新產學工結合的途徑和方式。三是要正確引導學生就業,樹立開拓型就業觀和腳踏實地的創業觀。
7、瞄準職教方向,著力創新職教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創新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企事業單位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訂單,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用人單位進行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根據具體情況,可分別采取學校為主的培訓、企業(行業)為主的培訓和校企股份合作的模式。
8、突出職教重點,著力培育五大專業人才。人才培養的方向要以經濟發展的方向為坐標,充分為本地經濟發展服務,重點培養為促進湖北經濟建設服務的幾種固定專業人才,即農業產業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復合型人才以及創業型人才。
9、切實推行就業準入制度,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一要嚴格實施就業準入制度,促進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用人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凡是屬于國家和省規定的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并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從事一般職業或工種的,必須優先錄用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也必須接受必要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二要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院校學生參加中級技能鑒定可免除理論考核,只要具有操作技能便可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三要抓緊制定、完善就業準入的法規和政策。四要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勞動、人事、工商等部門要選擇與人民生活、安全、健康最密切的職業工種重點進行監察。
10、開發技能型人才存量資源,拓寬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渠道。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人由勞動人力資源變成了就業困難群體,其中包括上世紀國有企業經濟體制轉型期散失的技能型人才。充分挖掘開發這些技能型人才的存量資源,是我省職業教育必須研究的新課題。要設法搭建技能型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服務平臺,建立技能型人才信息庫,依據本省就業需求情況,對這些人才資源進行再培訓,達到技師或高級技師水平后,由政府提供補貼向企業推薦,或引入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或扶持其創業。這種模式既挖掘了技能型人才存量資源,又促進了相關人員勞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