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構筑全方位醫療保障體系

2014-09-15 00:56:07  
字體大小:【


馮友梅  委員

    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發展加快,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這表明我國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構建了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為主體的架構;在體制上,基本完成了從原來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的福利型向社會醫療保障型的轉軌;在制度層面上,初步形成了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以各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為補充、以社會醫療救助為底線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這些進展,對保障人民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幾年,我省在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和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總體上看,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相比,我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尚有一定的距離。特別是和國內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相比,我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城鄉居民還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還有待提高;二是各項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水平還不高,一部分群眾,特別是大病、重病患者醫療負擔還比較重;三是城鄉、區域之間醫療保障制度缺乏統籌協調,人員身份轉變、跨地區流動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困難;四是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的水平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改革的全面推進和攻堅中認真加以解決。

    為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1、增加政府投入和財政補助,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目前我省沒有參加醫療保險的人群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經濟轉軌過程中部分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如各類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既沒有單位可依托,個人也無力參保;二是在自愿參保原則下,部分年輕健康人群不愿參保;三是部分收入較低的靈活就業人員反映按職工醫保繳費水平完全由個人繳費,負擔太重,承受不起。針對上述情況,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首先要落實財政補助政策,妥善解決好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保問題。中央財政將對中央及中央下放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保費率給予適當補助,按以獎代補的原則,幫助地方將這兩類退休人員全部納入職工醫保。地方財政也要投入資金,解決其他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保問題。其次,要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8\]119號)精神,逐步將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再次,要研究制定包括財政補助在內的具體政策措施,逐步解決部分低收入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

    2、提升醫保報銷比例和限額,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目前,我省基本醫療保險以保障住院和門診大病為主,普通門診醫療費用沒有實現統籌,基金支付設有起付標準、自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住院和門診大病的支付比例也還不高。在改革初期,這樣的保障范圍和水平與低水平起步的原則是一致的,但隨著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群眾對保障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多年來醫療保險也積累了相當規模的結余基金,提高待遇水平有了一定基礎。因此,一方面,要在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并結合當地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各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最高支付限額,另一方面,要在認真分析基金收支情況基礎上,指導地方提高城職醫保、城居醫保和新農合住院及門診大病的支付比例。此外,還需探索適合困難人群的醫療費用支付辦法,可以探索定醫療機構、定服務范圍、定結算標準、定服務質量的辦法,盡可能降低困難人群支付比例,確保他們享受醫保待遇,以逐步解決困難人群享受醫保待遇個人自付部分醫療費用難以承受的問題。

    3、完善各項制度銜接,探索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醫療保障體系。建立一個覆蓋全省、適應各類人群的經濟能力和醫療需求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關鍵,是要把醫療保障體系當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充分發揮各種制度的和諧共生和銜接互補功能,即要設計一個合理的制度框架。因此,政府應積極探索設立多個檔次的籌資水平和相應待遇的保險層次,增強制度的靈活性和彈性;應打破以人設制,允許部分困難從業人群在不同醫保制度間進行選擇,發揮城鄉居民醫保兜底的作用。醫療保障體系應是多層次的,醫療救助制度、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都是這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需要調動和整合社會各類資源,促進社保與商保、保險與醫療、管理與服務等多領域的密切合作,建立起長效穩定的平衡和制約機制,并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明確各項制度的邊界。可以依據個人意愿和家庭經濟條件,樹立分階段、分區、分層次、分群體的保障原則,循序而進,先中心城市,后地縣級市;先城鎮,后農村;先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城鎮居民生活救助,后其他保險、福利;先保最基本生活,后共享社會成果。此外,可鼓勵與引導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發展城鄉基層衛生服務事業,以促進醫療救助、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的有效協作及醫療衛生事業全面均衡發展,形成醫療事業多元化投資格局,實現醫療資源最優化配置,充分滿足居民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4、強化政府職能,建立健全我省基本醫療保障系統。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醫療服務系統的改革,在現行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下實現全民醫保,而這一切都將有賴于政府的推動。在現有社會醫療保險的制度框架下進行漸進式的改革,并且逐步從城市擴展到農村,以最低的成本推動建立一個普遍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從而抑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社會問題。強化政府職能,不僅要求政府正確地行使職責,還強調政府應充當醫療保障的管理者、醫療市場的規劃者和監管者,以強勢第三方的身份同醫療服務提供者訂立契約從而控制和保證基本醫療服務的費用及其質量,并通過稅收和(或)對醫療/醫藥機構的特種稅收,滿足國家醫療保障系統的經費來源。以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為基礎,對無力參加社會醫療保險人群(包括農民、兒童、失業者、社會貧窮階層等)組織實施醫療救助,以提供經濟、適宜的社區衛生服務從而提高貧困居民對其基本醫療需求的可及性。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同濟醫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