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人才集聚的效果直接關系到中部地區內生增長能力的培育??v觀中部各省市,湖北武漢集人才區位、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等優勢于一身,中部崛起,武漢城市圈勢必先行。而在武漢城市圈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競爭與集聚戰略,加大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能的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打造中部人才洼地,是武漢城市圈率先在中部地區崛起的關鍵。因此,必須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把武漢城市圈打造成為中部地區人才洼地。
武漢城市圈具有明顯的人才資源優勢。截至2007年底,武漢地區各類人才總量約為128萬人,年均增長9.4%。目前,武漢市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數量可觀、門類相對齊全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隊伍。武漢地區人才綜合競爭力僅次于北京、上海,人力資源、人才配置水平、人才資源教育水平均處于領先位置,人才文化素質全國排名第二,人才創新的環境和狀況位居全國前列。
一、武漢城市圈積聚人才資源的主要障礙
通過相關分析,我們認為,武漢城市圈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存在著“三難”問題:缺乏吸引力,埠外人才難引進;缺乏凝聚力,本地人才難留??;缺乏驅動力,現有人才難盤活。具體表現在以下主要方面:
1、人才管理體制僵化。國有企業人事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嚴重影響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成為企業人才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2、科技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萍既瞬刨Y源較多地集中于第三產業,其中又以教育、衛生兩大行業所占比重大。各產業人力資源的專業結構也不合理,第二產業科技人才太少,不利于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3、在崗職工工資水平缺乏競爭力。2008年湖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3元,低于全國15781元的平均水平。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的平均勞動報酬只相當于全國水平的二分之一。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長明顯滯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
4、專業技術人才績效管理不到位。技術職務實行終身制,專業技術職稱評聘不分開,尚未形成社會化的激勵體系,嚴重影響了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績效的提高,直接導致科技人才嚴重流失。
5、人才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尚未充分發揮作用。人才流動渠道不通暢,供求主體地位不明確。人才市場運行機制存在著明顯的分割和扭曲現象。
二、武漢城市圈引進高端人才的政策建議
1、在人才引進中,堅持“剛性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對于直接引進的人才,及時辦理行政關系、戶口遷移等各種手續,幫助解決住房、家屬工作安排等問題。對于“戶口不遷、關系不轉、雙向選擇、來去自由”的人才,可以采取兼職聘用、學術交流、技術合作、項目指導等形式,使人才為我所用。必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盡快建立武漢地區人才“工作居住證制度”,實行市民待遇,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各類高級人才通過技術入股、合作開發、咨詢顧問、考察講學、學術休假、兼職及技術承包等形式來武漢地區工作。
2、實行項目引進和人才引進雙軌并行。一是選擇部分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公開向國內外招標,由武漢城市圈和受益單位提供項目開發經費、科研環境。二是加強與國家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通過制定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提供寬松的投資環境,鼓勵和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帶技術、項目、科研成果來武漢地區研發新產品,進行科技攻關和短期服務。三是加大干部異地交流力度,通過派遣干部到發達地區掛職學習帶動發展。
3、緊缺人才和精英人才特事特辦。應利用現有產業的比較優勢,以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技園區為載體,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加強對人才需求的預測和規劃,定期發布人才需求目錄,提高人才引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人才方面,應重點抓好三個創業平臺建設:一是博士后工作站;二是留學生創業園;三是大力引進國外專家和智力。同時,對引進的高層次緊缺人才可以考慮在個人所得稅上給予優惠政策。對急需引進的人才,涉及檔案、工資、住房、家屬隨遷及工作安排等事宜的,可本著從寬從優的原則一事一議,特事特辦。
4、源頭上定向訂單培育人才。一是用人單位可實行“訂單人才”的辦法,先與尚未畢業的博士、碩士或學士在校生簽訂引進協議,以實際科研項目作為畢業論文題目,提供一定的科研費用,或為他們的學習、科研和生活預支付一定費用。二是事業單位出現空編時優先從全日制本科生中考錄,特殊崗位急需全日制本科以上畢業生經人事部門考核確認后可以超編安排。三是凡自愿到武漢地區就業的外埠生源畢業生,可先辦理落戶許可,落實就業單位后直接獲得本地戶籍。四是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習制度,通過雙向選擇的辦法,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應屆畢業生到企事業單位實習,對表現優秀的,在企事業單位招錄人員時優先安排。
5、以用為本,確保人才用得上。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稟賦和個性,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人才作用充分發揮。創新人才選拔機制。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交流、輪崗等方式,盤活機關事業單位存量人才。事業單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實行績效工資制,收入分配逐步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干部職級職務與崗位職務分離,實行中層干部“零起點競爭”,不惟身份、不惟資歷、不惟臺階,全部實行競爭上崗。
6、優化環境,確保人才留得住。一是建立高層次人才聯系服務中心。在高層次人才比較集中的單位設立聯系服務站,按照“簡便、快速、高效”的要求,“一站式”地為高層次人才和各類優秀人才提供關系轉接、項目對接、難題處理等方面的服務。建立人才事項督辦制度,對人才直接反映或通過熱線服務電話等渠道了解到的人才事項,限期辦理。二是資金扶持上不封頂。對高層次人才承擔的項目和課題,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能夠引領科技創新并帶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項目,給予不低于10萬元的啟動資金扶持,上不封頂。三是不斷完善激勵機制。設立“武漢城市圈杰出人才獎”,作為人才表彰的最高獎項。同時,按照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不同類別,分別設立人才獎項。另外,適當增加優秀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在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名額,優先推薦優秀人才參加勞動模范等榮譽的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