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以發展“低碳經濟”為切入點推進“兩型社會”建設

2014-09-15 00:55:57  
字體大小:【


歐陽建平  委員

    國家批準武漢城市圈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允許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先行先試。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突破口。“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顯著標志的綠色經濟。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經濟社會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發展“低碳經濟”要求資源循環使用,降低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走一條既保護資源、生態環境,又使湖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緊迫性
    幾百年來,由于人類生產生活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凸顯,嚴重影響了人類環境和自然生態,導致水資源失衡、農業減產、生態系統遭受損害,嚴重威脅著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面對嚴峻形勢,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發展 “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構建“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等,紛紛搶奪發展“低碳經濟”的制高點。我國已開始將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關的部分產業納入國家戰略。目前,我國已分別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法》等。最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向世界公開作出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湖北經濟增長主要靠工業支撐,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高。據有關資料,2009年上半年,湖北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2980.65萬噸標準煤。而湖北能源貧乏。例如,湖北煤炭需求靠北運,煤電因無煤可調受限制,不能滿足工業生產需要。水電靠天收,每逢枯水季節鬧電荒,到“戰高溫、奪高產”月份電力便嚴重短缺,經濟增長速度不得不因此放緩。這些實際要求湖北的經濟增長不能再走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發展老路,必須實施優先發展“低碳經濟”戰略,在節約資源、能源,減少工業污染,維護生態平衡上狠下工夫。惟有如此,湖北經濟才能保持持續、快速發展。

    二、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力度,發動全民參與。一是各級政府、新聞媒體、社區要加強“低碳經濟”教育傳播,引導公眾提高發展“低碳經濟”的認識,引領和助推企業節能減排,促使企業、居民人人自愿、自覺地采取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可以印制并向城鎮居民發放低碳城鎮家庭行為手冊,以此告訴城鎮居民在生活中如何減少碳排放量。二是倡導必須型、生態化的“綠色、精量”的生產、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反對奢侈型消費方式和過度物質化的生活方式,共同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各級黨政機關要在低碳辦公方面為全民做表率。要制定機關的節能方案、具體節能措施和指標,把黨政機關工作能耗率先降下來。例如提倡機關公務員徒步或騎自行車,或搭乘公共汽車上、下班,明令禁止乘坐專車上、下班和公車私用;要修改領導用車制度,保證領導工作用車,減少領導專車;要采取有效措施,精簡會議、文件,限制機關用電、用紙、用水。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地區“低碳經濟”發展戰略。一是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把發展“低碳經濟”列入城市和農村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預留“低碳經濟”發展空間,為各級政府和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戰略指導。二是組織力量對全省二氧化碳排放量開展普查,摸清二氧化碳排放家底,科學預測今后10年、20年、50年地區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在此基礎上制定我省碳排放規劃。三是對我省未來各階段的碳排放要有具體的指標要求。例如到2020年,我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能否下降45%-50%?據此對“低碳經濟”發展進行戰略定位。

    3、出臺新型產業傾斜政策,鼓勵企業發展“低碳經濟”。一是建立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例如確定近期和長期的碳價格,制定支持“低碳經濟”新技術推廣政策。對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分別從土地、資金匹配和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優惠。以政策調節手段,鼓勵企業低炭排放,限制高碳排放,走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的發展道路,減少和消除對環境的污染。二是以優惠政策扶持、積極引進新興能源、清潔能源項目。要加大新興能源、清潔能源應用的財政投入,促進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新興能源、清潔能源的發展,打造新興能源、清潔能源支柱、規模產業。要在全省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對建筑節能的技術開發、節能材料的生產,政府要研究價格補償機制。三是政府要引導生產、消費。例如鼓勵節能汽車的生產、消費,禁止冒黑煙、尾氣超標的車輛上路行使;鼓勵機械鐘表的生產、消費,限制電子鐘表的生產、消費;加大財政對公交的補貼,降低公交票價,鼓勵市民乘公交車出行等,以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4、先行試點、示范,總結、推廣經驗。一是選擇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業先行試點,作為地域探索“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二是在耗能高、污染重的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構建“低碳經濟”發展區,選定典型企業進行試驗、試點,取得發展“低碳經濟”的新鮮經驗,以典型引路,推進全省的“低碳經濟”穩步發展。三是增加重點領域和“低碳經濟”發展區開放度,允許其放開手腳大力發展。同時,積極向中央爭取“低碳經濟”優惠政策和重點項目,支持重點領域和“低碳經濟”發展地區快速發展“低碳經濟”。四是選擇部分社區、鄉村進行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先行試點,全方位減少碳排放。例如在城市禁止環衛工人露天焚燒樹葉等垃圾,在農村禁止露天焚燒秸桿、稻草等。五是在全省大中城市強力推行節能舉措。例如用3年時間率先在城市推廣高效照明光源,用5年時間將“一元節能燈”普及到全省農村,基本實現全省居民綠色照明。江西南昌被列入國家10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之一,將在4年時間內實施1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商業化運營試驗示范。南昌還建造了沼氣發電項目,一年可發電2160萬千瓦時。湖北武漢、黃石等大中城市也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為全省節能發揮示范作用。

    5、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一是著眼于中長期戰略技術的儲備,高度重視和鼓勵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的研發工作,鼓勵技術創新,同時理順企業風險投融資體制,支持企業開發低碳等先進技術,研發新型能源和替代能源。二是整合市場現有低碳技術,多途徑地在全省迅速推廣應用。三是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本地區的技術轉讓。四是以引進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為重點,建立清潔發展機制,以不斷增強我省碳減排的技術支撐能力,為今后全面、深入開展碳減排工作提供技術基礎。

    6、加大城市、農村綠化力度,提高碳匯能力。據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與碳排放關系的研究發現,林地具有碳匯功能,每增加1公頃林地可吸收5.77萬噸碳,相當于每公頃建設用地碳排放量的85.34%。也有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每增加1%的森林覆蓋率,可以從大氣中吸收固定0.6-0.7億噸碳。為此,政府要從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高度,更加重視推進城市和農村的綠化工程,以增強林地的碳匯能力。 要逐步建立起企業單位和城鎮居民為自己的碳排放買單的制度。研究、制定年人平碳排放標準和企業碳排放年最高限額,凡超過標準或限額的,必須到指定的碳匯林場種樹或花錢雇人到碳匯林場種樹,以激勵人們自覺減少碳排放,又增加城鎮綠化面積,吸納二氧化碳,緩解碳排放給地球帶來的壓力。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