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陽光政府 維護群眾利益
2014-09-15 00:55:57
武漢市江夏區(qū)自2006年5月份啟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以來,已經開展了三年多,江夏區(qū)的各項工作已步入正軌。如何打造陽光政府,維護群眾利益,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政務公開工作實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
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打造“透明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
一是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將財政與編制政務信息實行“陽光操作”,通過互聯(lián)網絡等形式向社會公開,有利于暢通人民群眾反映意見的渠道,解決人民群眾最需要、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有利于制止各種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杜絕擠占、挪用財政資金的現象,減少損失和浪費;有利于制止財政與編制工作中的違紀違規(guī)行為,打造陽光政府和透明財政。
二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目前,財政供養(yǎng)人員普遍過多,不僅造成行政運行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導致許多部門人浮于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甚至出現吃、拿、卡、要,不給錢不辦事,收了錢亂辦事,以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來養(yǎng)人等損害政府形象、侵犯市場主體利益的行為。推行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讓人民群眾直接監(jiān)督財政資金運行和人員編制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利于促進財政專項資金專款專用,控制財政供養(yǎng)人員編制總量的增長,逐步精簡財政供養(yǎng)人員,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三是有利于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實行政務公開。增強財政和編制管理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廣大人民群眾就能更好地行使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及社會各界的溝通渠道就更加暢通,能逐步規(guī)范權力運行,有效防止權力失控,從制度上消除腐敗溫床。
二、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必須創(chuàng)新務實、穩(wěn)步推進
據了解,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以來,江夏區(qū)先后在網上公開財政專項資金45項,金額49981.94萬元,公開率100%,公開部門預算10家,金額9624.83萬元。公布機構566個,各類編制12429名,各類人員15468人。公開各類政務信息493條。建立免費查詢點27個,網站查詢次數達9800多次,累計接待群眾查詢9600多人次,及時回復群眾的網上咨詢、投訴和和建議152條。在2006年、2007、2008年全省考核中,江夏區(qū)均被評為優(yōu)秀。
一是必須加強宣傳力度。宣傳工作力度大小關系到此項工作的成效。為此,江夏區(qū)財政局一方面及時傳達上級的新精神、新文件和工作要求,召開專題工作會。另一方面,還在江夏電視臺開辟專欄,集中報道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的相關內容,向人民群眾告知公開的主要內容和查詢點的查詢地址及咨詢、投訴、建議的反映渠道,形成全社會都來關注“兩公開”,支持“兩公開”的良好氛圍。
二是必須嚴格把關,逐級審核。對所有擬公開的財政資金進行認真細致的核對,尤其對涉及農民的糧食補貼資金,水稻良種補貼和城市“低保”等惠農、惠民專項資金進行反復核實,確保真實、準確;對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情況進行了重點清查,重點核實比較敏感的實名制問題和機構改革后有關行政事業(yè)單位的撤并所導致的遺留問題,確保人員身份的真實性。
三是必須嚴格時限,及時公開。在保證公開信息質量的同時,把公開的時間要求作為硬制度確定下來,專項資金分配到人或項目后,10天內必須在網上予以公示,對各種職稱性質的考試、考核結果以及有關檢查結果,必須5天內在網上予以公示,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和規(guī)定,在收到和發(fā)布之日起30天內上網予以公開。
四是必須及時回復群眾網上投訴咨詢。建議針對群眾在網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指定專人及時查詢,在對有關問題進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再回復網上咨詢投訴和建議。到目前為止,我區(qū)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免費查詢點和網上共接到咨詢投訴13000多人次,對有效的咨詢和投訴,在規(guī)定時間內全部進行了回復,回復率為100%。
五是必須開展業(yè)務培訓,加強技術保障。在業(yè)務培訓方面,一方面,請相關的業(yè)務科室講解涉及公開工作內容的有關政策、法規(guī),對在網上公開的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講解,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另一方面,邀請電腦方面的專家講解電腦操作知識,網絡的維護與管理,預防和清除病毒的方法,保證電腦和政務公開網的正常運行。
三、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帶來的明顯成效
一是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透明度明顯提高。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以前,財政部門雖然實施了部門預算,也公開了年度預決算報告,但財政資金特別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專項資金是怎么安排、怎么撥付的,人民群眾不知情,無法監(jiān)督。而行政事業(yè)單位的機構編制和人員編制情況,過去僅僅只是編制部門和各部門單位自己清楚。實施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以后,將財政與編制政務通過網絡向社會公開,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通過查詢政務網,可以清楚地了解財政資金的安排、撥付和使用情況,可以掌握行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機構編制的具體情況,人員構成情況,并舉報和糾正虛假的、錯誤的信息,原來只有少數人知道的機構編制信息成了“公開的秘密”,有效地堵住了混編混崗、吃“空餉”、違規(guī)進人等漏洞。有的同志在網上反映說:“以前機構編制工作透明度不高,群眾心存疑慮,總認為有鬼。現在,工作透明度增強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還是政務公開好!”
二是促進財政與編制工作管理進一步規(guī)范。將有關財政與編制管理的法規(guī)政策、辦事指南在網上公開,促進了財政與編制部門依法依規(guī)辦事,強化了財政與編制工作的制度化管理,財政與編制工作更加規(guī)范。通過實施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原來可能出現的暗箱操作、違規(guī)操作,得到了有效遏制和糾正,強化了財政與編制工作的規(guī)范性。通過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我區(qū)財政與編制部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務公開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對應公開的政務信息,從時間、內容、工作程序和考核獎懲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促進財政與編制工作的程序化。
三是強化了群眾對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的監(jiān)督。實施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后,財政資金的撥付情況、使用情況,行政事業(yè)單位的編制情況、人員情況,在網上一目了然,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可以通過公開網查詢財政與編制部門的工作進展情況,發(fā)現和監(jiān)督財政與編制部門工作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咨詢、投訴和舉報,督促財政與編制部門改進工作。
四是提高了財政與編制部門行政效率。實施政務公開以前,在財政資金撥付過程中,可能存在未按時間要求、按規(guī)定數額撥付的現象,一些撥付對象很難發(fā)現和掌握資金的撥付情況,往往只能由財政部門擺布。但實施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后,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透明度和及時性,改變了有些資金管理部門辦事拖沓的作風,大大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過去存在的上級分配資金跨年度使用的現象不復存在。同時,監(jiān)督部門通過網上公開信息,對財政與編制工作進行監(jiān)督,督促財政、編制和相關部門及時落實政策規(guī)定,做好相關工作。
五是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施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后,財政與編制部門在網上公開了與人民群眾切實利益密切相關的財政專項資金、轉移支付資金、相關政策規(guī)定及辦事指南,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上查詢與自己相關的財政與編制政務信息,同時,也可以通過網上向有關部門提出政策、服務方面的咨詢,并對錯誤信息進行投訴,這樣,杜絕了不按規(guī)定辦事、損害人民群眾切身的現象,確保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正如有的群眾所說“我們在網上不僅可以查到自己應該得到的錢,還可以看到干部應該做到的事”。
六是促進了源頭治腐和廉政建設。通過開展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工作,全面、公開、透明地公布財政專項資金、部門預算資金和人員編制情況,將“錢”和“人”的問題置身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從源頭上預防了腐敗行為的發(fā)生,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武漢市江夏區(qū)政協(xié)委員 林蘭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