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2014-09-15 00:55:57  
字體大小:【


湖北省工商聯

    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內的生產經營主體,近90%都是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狀況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能否建立和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既為湖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內民營經濟發展狀況
    1、民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質量效益同步增長。2008年,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內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總注冊戶數為55.96萬家,注冊資金為969.32億元。據統計, 2008年荊州市新增規模以上民營企業107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70.9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利潤17.03億元,同比增長14.5%。圈內其他地市也都有明顯增長,呈現出喜人態勢。在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開發為著力點,調結構、上規模,企業發展取得顯著效益。據宜昌市工商聯調查,該市2008年80%的企業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長,最高增幅達200%。民營企業逐步成為圈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內民營經濟GDP總量為1982.25億元,占整個圈內GDP總量的46.9%。據恩施州工商聯調查,2008年,全州民營經濟實交稅金比上年度增長32%,占全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61.74%,從業人員40.9154萬人,占全州總人口十分之一。

    2、民營企業發展有利要素增多。一是能源優勢。煤、電、水、成品油等工業生產的基本要素儲備豐富,供應充足,部分生產要素和原材料的價格還有所下降,這為企業滿負荷運行提供了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成本。二是勞動力優勢。目前勞動力市場資源豐富,剩余勞動力充裕,一些原來招工難的行業在金融危機中人力資源能滿足企業需求。三是政策優勢。很多企業利用政策調整機遇,爭取項目立項,爭取資金支持,為企業強身壯骨。據宜昌市工商聯調查,該地枝江市搶抓機遇申報省重點項目2批62個,總投資近3億元,其中第一批22個項目已獲審批,獲省級扶持資金5050萬元。

    3、民營企業積極投身生態文化旅游建設。2008年,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旅游業實現GDP總量為257.86億元,從業人員達到21.926萬人。以恩施州為例,該州從事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企業,95%以上都是民營企業, 2008年,恩施州從事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民營經濟共13342戶,從業人員6.41萬人,完成GDP總量為26.17億元,完成稅收5.59億元。在積極開發本土旅游資源的同時,民營企業還積極走出去推銷自己的旅游品牌。十堰組織民營企業參加旅游促銷,使武當山旅游國內客源市場由傳統的湖北游客逐步擴大到河南、陜西、重慶、北京、長江三角洲等重要區域,入境游市場也由傳統的港、澳、臺發展到日韓及歐美市場。

    4、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逐步優化。近年來,圈內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關注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十堰市著力實施“雙億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恩施州開展“兩提高、兩滿意”主題實踐活動;荊州市推進“滿園工程”、“雙百工程”等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圈內其它地市均采取有效的辦法來關心和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圈內的民營經濟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了如總體實力不強、區域發展環境欠佳、結構性不夠優化等一些問題。

    二、關于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圈內民營經濟發展的領導協調機制 1、加強對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的組織領導。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同武漢城市圈相比較,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一個可以帶動和輻射其它地區的核心區域,凝聚效應、協調效應較差。經濟性的內在組織力不足,就需要行政的外部組織與協調。因此,建議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建立圈內發展的協調機制和工作專班,在充分調動各地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同時,一開始就防止各地為本地利益的早獲得、多獲得而進行盲目、無序、惡性競爭。2、建立各地政府首腦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圈內8個地區政府首腦聯席會議制度,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動發展、實現共贏”的原則,就一些重大的共性問題進行定期的磋商,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健康發展奠定制度機制基礎。3、建立各地工商聯主席聯席會議制度。圈內8個地區工商聯應按照“信息互通、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竭誠服務”的要求,通過主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聯動機制、信息交換互通機制、招商引資合作機制、人員交流培訓機制、調查研究和工作經驗交流機制等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為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爭取政策,營造環境,排憂解難,推動聚合,促進發展。

    (二)建立聯動互動機制,實現圈內外交流合作1、加強圈內經濟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圈內重大項目招商引資、重大活動組織實施、重要工作組織部署等方面,建立政府部門主導,中介機構和民營企業共同參與、共同策劃、共同實施、共同落實的合作機制,實現圈內各種經濟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2、加強同圈外民營經濟主體的聯動與合作。把圈內民營企業的聯動與合作拓展為與武漢城市圈、成渝經濟圈、長株潭經濟圈聯動與合作,直到擴展為與國內其他地區、與國際工商業界的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國內外經濟合作與競爭,努力承接好國內外資本、技術和產業轉移,以對外開放帶動圈內發展,形成圈內外聯動、合作共贏的局面。3、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著力打造民間性、市場化的商會合作組織發展平臺,溝通行業信息,籌劃行業內和跨行業的企業合作以及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有關活動。以圈屬市州工商聯主席聯席會議制度為依托,積極開展區域內各商會的雙向或多邊的交流和經貿互動活動,在信息交換、勞務引進、幫助會員企業進行產業梯度轉移、推介經貿項目及考察異地市場等方面進行合作。

     (三)加大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在鼓勵全民創業的同時,堅持把工作重心放在營造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培育市場主體上,集中力量,打出重拳,促進圈內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1、營造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發展環境。各級各部門都要樹立既親外商又愛內商的觀念,切實從社會輿論、優惠政策、服務態度、辦事效率等各個方面公平對待,為不同市場主體的發展構筑公平競爭平臺。不僅要留住外商,也要穩住內商;不但要發展區域經濟,也要增強企業實力;既要讓外商感到投資有安全感,又要使內商感覺創業有親情在。為弄清政策落實情況,建議組織專門力量對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進行深入檢查,同時,不定期對圈內貫徹落實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和開展工作的情況進行調研督查,暢通發展民營經濟的“高速公路”,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2、加強民營經濟發展信貸支撐。目前應著力解決抵押不足和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金融部門要創新金融產品,加快組建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投資公司,盡快開展應收款抵押、存貨抵押、股權抵押、倉單質押、大企業聯保貸款等業務,以解決企業抵押物不足的問題。同時,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并擴大資金投放面和企業覆蓋面。建議政府牽頭在全社會建立信用體系,大力發展擔保信貸業。
    3、從財政資金上扶持民營企業。重點扶持發展前景較好、主業突出、行業優勢明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民營企業做強做大。一是安排資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當前,特別要加強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制定旅游發展規劃、旅游景點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旅游宣傳促銷、旅游信息及人才培訓等方面。二是制定完善優惠財政政策,支持旅游業的發展。例如資金支持政策、旅游基礎設施投資優惠政策、旅游商品退稅政策、旅游創匯獎勵政策等。三是充分利用財政資金的無償性,引導和吸引社會資金、境外資金,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
    4、進一步發揮各地“民營經濟協調領導小組”的服務作用。一是科學規劃專業市場。在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的過程中,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科學規劃,錯位經營,避免重復建設,盡可能優先培育現有市場健康科學發展。二是在招商引資工作中,要重視合理的產業結構布局,不招或不建設已經飽和的產業和項目,避免產品市場疲軟或內部惡性競爭。三是進一步完善交通、通訊、運輸網絡建設,加快推進功能齊全配套的物流業發展,為企業正常運營降低非生產性成本。

    (四)為民營經濟發展優化外部環境1、切實加強對軟環境的整治,規范行政行為。扎實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下大力氣解決好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審批事項多、程序復雜等問題,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減少和放寬政府監管,不搞“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運行主體;進一步規范執法單位行政行為,嚴肅查處各種亂收費、亂攤派、吃拿卡要等行為;糾正各種越位、錯位行為和其他不利于經濟發展的規定和做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2、建立職能部門與中小企業信息交流平臺。加強政企對話,職能部門要主動深入企業,及時宣傳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關政策和措施,促進國家相關政策落實到中小企業。建議相關部門組成專班,專門研究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政策,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幫助企業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3、建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激勵機制。一是引導民營企業圍繞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開發一批對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拉動作用的龍頭項目,并對此類項目的開發在技術指導、資金扶持、經營管理、配套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對其中一些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重獎,促使民營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二是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鼓勵性措施,大力推進全民創業。采取降低準入門檻、設立創業發展基金、優惠創業過程中的稅費等措施,激勵全民創業熱情和積極投身創業的信心。

    (五)幫助民營企業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政府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在管理模式上創新,著力幫助解決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人才缺乏、人員素質不高和企業管理水平低等問題。1、以自主創新為動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利用國家增值稅轉型的政策機遇,支持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積極爭取國家扶持企業自主創新、實施技改貼息等資金,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2、調整產品結構。在金融危機尚未消除的情況下,民營企業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大市場調研和開發力度,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利潤空間。3、整合社會技能培訓資源。通過技能培訓機構與企業定向培訓,為企業培養可用急需員工。要引導社會各界支持中小企業實行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升級,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六)積極創新,大力開發旅游產品1、加快消費結構調整。加大旅游要素整合力度,推進旅游工藝品、餐飲食品、休閑養生和文化旅游產品等的開發與建設,大力挖掘旅游產品的附加值。2、加快投資結構調整。引導民營企業旅游投資向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特種旅游產品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