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快長江航運物流發展   推進湖北長江經濟帶建設

2014-09-15 00:55:57  
字體大小:【

嚴 羨 蘭

   

    2009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關于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決定》,這是我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舉措。

    發展長江航運物流,對于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具有戰略意義。一是發揮溝通作用,有利于湖北經濟發展的“內連外延”。長江航運是“帶”狀開發的“主動脈”,是連接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空間主軸,同時溝通長三角經濟圈和長江上游經濟圈,并向南北腹地延伸,共同構成我國新的區域經濟版圖。二是發揮先導作用,有利于湖北經濟發展的“優勢先行”。要發揮湖北沿江地區產業基礎優勢,必須實施交通先行的戰略,加快以水運物流為配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促進優勢產業的發展。三是發揮引導作用,有利湖北經濟發展的“升級轉型”。發展長江航運現代物流,并通過發揮物流產業的前向、后向以及旁側效應,能夠促進湖北尤其是沿長江地區新型產業形成、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一、加快湖北長江航運物流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
    1、基礎良好。經過60年來的發展,長江航運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長江干線年貨運量突破12億噸,相當于17條京廣鐵路。長江航運每年對GDP的直接貢獻超過700億元,間接貢獻達1萬多億元。湖北長江航運也取得可喜的成績,在湖北長江沿岸擁有的25個港口中,武漢港、宜昌港、黃石港、荊州港被國家規劃列為內河主要港口。2008年,湖北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為1.5億噸,其中武漢港水運貨運總量5278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近39萬標箱,增長速度居全國港口前列。湖北地區有長航集團、華航集團、國裕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航運物流企業。

    2、前景廣闊。目前,長江航運承擔了沿江企業生產所需80%的鐵礦石、83%的電煤等運輸任務。據長江航運管理局預測,長江干線2010年貨運量將達到13.0億噸,2020年貨運量將達到17.0億噸。湖北地區物流需求也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80萬噸乙烯以及中芯國際、富士康、核電項目等一大批重點工程的啟動,湖北水運發展前景廣闊。湖北省規劃和建設的“武漢新港”項目總投資230多億元,預計到2020年,武漢港貨物吞吐量將達到2.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380萬標準集裝箱。

    3、比較優勢。長江是世界少有的“黃金水道”,長江航運具有運能大、投資省、占地少、節能環保優、運輸成本低、適于運送大宗貨物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長江航運在綠色物流建設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緩解土地、能源等資源緊缺矛盾和環境壓力,對促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及湖北沿江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快湖北長江航運物流發展的措施及建議
    (一)制定以長江航天運為重點的物流產業規劃
    一是規劃統籌。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和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研究制定湖北長江航運物流的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長江航運在綜合物流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優勢。
    二是重點跟進。從“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的高度,加快武漢等物流及航運中心的建設,明確湖北長江干線和水系不同港口城市發展物流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以及水路、鐵路、公路、航空資源的綜合利用,充分發揮航運支點的帶動力和影響力。
    三是制度保障。制定和實施促進湖北長江航運物流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如及時制定實施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進入航運物流業,以及多方投資航運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對現代物流企業給予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優惠政策,建立必要的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等,支持和鼓勵長江航運物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是課題研究。開展湖北長江航運現代物流與區域經濟以及相關行業發展問題的研究,認真分析和預測未來物流發展需求,為湖北長江航運物流發展提供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二)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以港口、航道為重點的基礎建設。進一步調整港口結構與布局,提高港口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加快“武漢新港”建設,抓好危化品、集裝箱等專業化碼頭建設。加大長江中游、漢江淺窄航道的整治,加快引江濟漢通航工程以及航道網絡建設,解決三峽大壩通航能力不足的問題,實現水運與沿江高等級公路和沿江鐵路的順暢銜接,共同構成長江運輸大通道。
    二是加快以專業化為重點的運輸體系建設。重點建設煤炭、礦石、集裝箱、汽車滾裝和危險化學品五大運輸系統,形成以長途干線物流為重點、以區域物流為基礎、以城市配送物流為支撐的長江航運物流體系。
    三是加大以倉儲、裝卸、配送為重點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大倉儲、裝卸、配送等配套物流設備的更新換代,加快對污染環境的航運設施的更新和改造,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港口物流園區和港口物流基地建設,重點推進武漢新港配套物流園區、宜昌三峽物流中心、荊州中南物流中心、黃岡華龍物流綜合園等物流園區建設,積極支持和引導發展第三方物流。

    (三)引導物流市場資源的整合
    一是以國有大型骨干物流企業為重點,引導物流產業的資源整合。引導長江港航企業間及與其他行業、外資企業間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培育長江航運物流市場。由湖北省政府牽頭,創新物流發展模式,按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著力打造湖北本土的專業物流企業,組建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力爭在未來5-10年內,成功培育出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國內一流的航運物流企業。推進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積極融入區域經濟,為湖北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以傳統運輸業務為依托,引導航運企業升級轉型。引導航運企業發展多式聯運、一體化運輸等新型業務,推進向運輸、倉儲、中轉、商貿、增值服務等現代物流發展。
    三是以城市圈發展為契機,營造物流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加快以武漢核心城市圈、宜昌江漢城市圈建設為契機,加大對沿海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加快沿江產業密集帶和城市集群建設,創造物流發展良好的外部環境,吸引國內外的知名物流企業來鄂投資。另外,成立物流行業協會,促進本地物流企業、生產企業的溝通與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四)加大現代物流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借鑒國際物流發展的先進經驗,積極從國外引進高級物流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鼓勵物流企業加大與湖北地區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快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重點培養航運與物流、信息與物流等不同專業的復合型、管理型人才。加強在職員工的培訓,逐步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和物流人才培養體系。

    (五)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
    以物流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以GPS技術、互聯網絡、無線通信等技術為重點,提高長江航運“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立長江航運現代物流信息交換平臺,建立與物流信息鏈相適應的信息網絡,形成集政務、物流及商務一體化物流信息中心;加強信息技術在港航企業內部的推廣和應用,逐步建立適應物流業務運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物流全過程的監控和跟蹤管理。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中國長航上海公司黨委副書記、武漢長海大酒店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