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促進湖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14-09-15 00:55:56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曾 憲 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將是2010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湖北來說,在2008年的社會總需求當中,居民消費需求所占比例僅為30.3%,比全國平均水平還要低5個百分點。由此看來,我省居民消費的規模和增速還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具有很大的挖掘潛力和增長空間。
影響居民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兩個方面,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進而促進居民消費需求的擴張。其中,消費能力主要取決于收入水平和收入結構,一般來講,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均等化程度越高,消費需求就越高;消費意愿則主要取決于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以及供給結構。未來的不確定性越大,人們就越不敢消費,轉而傾向于多儲蓄。當前我省居民消費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且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居民消費意愿不足,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消費意愿不強。因此,擴大我省居民消費需求必須著力解決好以上兩個問題。

    一、“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收入結構”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之根本
    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15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62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5元。除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之外,我省居民收入結構也不盡合理,貧富差異懸殊,收入分配差距仍呈現出進一步擴大之勢。根據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的一份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我省10%的城鎮最高收入者與10%的最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分別是32478元和4614元,收入懸殊超過7∶1。由此可見,要想從根本上擴大我省居民消費需求,就必須想辦法提高收入水平,優化收入結構。

    1、調整初次收入分配結構,逐步向勞動者報酬傾斜。多年以來,我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長期低于GDP增長速度和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究其原因,在于初次收入分配中勞動報酬所占比例較低且逐年下降。要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就必須徹底改變這一現狀,使廣大老百姓從國家和地區經濟高速增長中真正得到實惠。建議繼續調整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結構,使收入分配向勞動者傾斜。具體來說,首先應將職工收益與經濟增長密切掛鉤,建立健全不同部門、行業和地區職工工資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大體同步的機制,將兩者增長關系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之一,其次應該逐步降低政府稅收占國民收入的比重。

    2、擴大就業規模,提高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就業規模的擴大是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縮小收入差距的可靠保證。首先,應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其次,應采取靈活的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將加快勞動力轉移與大力推進全民創業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最后,應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關心就業的良好氛圍,促使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專業技能,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參與就業。

    3、建立健全相對穩定的工資收入增長機制。我省居民收入的70%左右來自于工資收入,居民消費需求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資水平的高低。具體來說,一要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嚴格按政策實施到位。二要改進和完善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指導企業重點是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集體協商制度和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重點改進對國有企業工資總量的管理,采取工資預算管理手段逐步取代現行的工效掛鉤辦法。三要正確貫徹落實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

    4、縮小貧富差距,提高居民整體消費傾向。貧富差距懸殊不僅會對經濟穩定和社會安定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會降低社會消費傾向,不利于居民消費需求的擴大。為改變我省貧富差距過大的現狀,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一是對行業壟斷所造成的收入差距進行合理限制。如對壟斷行業平均工資實行限高封頂,對工資立法突出同工同酬原則,在壟斷行業實行價格聽證制度,政府減少管制,適當將某些領域向外資和民間資本放開等。二是加強稅收的調節功能,強化稅收征管。三是打擊非法收入。

    二、“提高保障水平,優化供給結構”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之關鍵
    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以來,我省消費品市場出現了一些可喜跡象,如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以上,農村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等。但與此同時,我省城鎮居民的消費意愿卻仍然顯示出下降趨勢。這無疑對我省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極為不利。居民之所以有錢而不愿消費無非兩個原因:一是有醫療、養老、子女就學、購買住房等諸多后顧之憂,不敢花錢。二是商品的供給結構與消費者的需求結構之間存在偏差,不愿意花錢。因此,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優化調整供給結構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關鍵。

    1、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養老、醫療、就業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無不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健全,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解除居民的許多后顧之憂。我省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在于保障標準較低和保障覆蓋面較小兩個方面。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將未來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完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高統籌層次,擴大覆蓋范圍。二是完善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將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納入救助范圍。三是研究制定對城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被征地農民、高校學生的社會保障辦法,增強社會保障的普惠性。四是逐步提高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廉租房的覆蓋率。

    2、調整優化商品供給結構,適應消費需求的新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消費升級是很明顯的,從最初的百元級消費(自行車、手表、縫紉機),過渡到以冰箱、彩電、洗衣機等家庭耐用品為主的千元級消費,再過渡到目前的萬元級以上的消費(住房、汽車、電子產品、旅游休閑等),消費的層級在不斷提升。目前的問題是如何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消費選擇,促進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實際上,現在消費者并不完全是缺乏消費意愿,而是沒有更多地給他們提供一些愿意消費的商品和服務。一是加強市場調查,深入了解市場的供求情況,了解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二是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市場。服務消費將是我國未來消費的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如家政服務、老人護理、健康保健等消費、休閑旅游等方面的消費、金融保險服務等方面的消費以及信用消費等,這些消費將在居民消費結構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與此同時,要繼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改善消費環境,加大打假的力度,凈化市場,使人們敢于消費,放心消費。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湖北經濟學院教務處處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