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繼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之后做出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它將成為促進我省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引擎”。近年來,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在參政議政工作上,一直十分關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先后多次開展調查研究,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今年5月,在主委姚凱倫同志的帶領下,我們又進一步對神農架林區的生態文化旅游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所到之處,我們都能夠感受到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的強勁步伐和良好態勢。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之所以在較短的時間里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們認為有三點重要因素: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各方齊心協力;二是指導思想明確,認識高度統一;三是堅持科學規劃,主旨特色鮮明。整個鄂西生態旅游圈建設可以用“大旅游、大手筆、大氣魄”來概括。下面我們根據調研的情況,就神農架林區加快核心景區建設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主要問題
一是交通瓶頸與神農架生態旅游業發展矛盾仍然突出。神農架林區的立體交通網格局雖已形成,但目前進入林區的交通制約因素較多,體現在:一是部分景區公路等級較低,路況較差,景區之間游客在路上花費時間過多;二是進入神農架林區的外圍高等級公路較少,更沒有高速公路直達林區,區外游客進出難仍比較突出,特別是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卻步;三是林區與周邊省、市高等級旅游目的地的陸地和空中快速通道未打通,斷頭路也較多,如外連西安和張家界,內連武當山和長江三峽等。
二是旅游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缺乏高水準的市場化運作。神農架是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林區,神農架有如此雄厚的生態價值,而目前開發的旅游景點少且檔次低,僅有4A景區3個,神農架神秘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率太低,旅游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缺乏高水準的市場化運作,旅游開發的體制和機制還不夠完善,繼續重復著景區內各自為政的老路,高起點的5A景區的開發和山岳型生態休閑度假村與探險式旅游基地等的建設啟動緩慢。
三是作為核心景區的林區,產業結構調整嚴重滯后。神農架自2000年3月起,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關閉了80多家森工企業,長期形成的森工產業格局徹底終結,導致地方工業經濟滑坡,從事木材生產、加工和服務的企業職工下崗,農民收入減少,財政收入受到影響。近8年來,林區政府忙于既要為下崗林工的生活尋找出路,又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林區發展,終因財政收入較困難,神農架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發展較緩慢,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滯后,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也較多。
四是礦產資源的開采與神農架的生態保護矛盾突出。神農架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著名磷礦帶區,也是全國特大型鉛鋅礦床。目前的磷礦開采對林區的自然生態影響還不突出,但是,神農架及周邊地區的磷化工企業對水環境和大氣的污染較重,磷礦業的開采和磷化工企業是當前神農架林區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污染和治理與生態保護矛盾突出。
二、幾點建議
1、國家和省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破解交通的制約瓶頸,解決只“通”不“暢”問題。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塊的神農架原生態旅游目的地的建設首先要破解交通的制約瓶頸,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主要工程項目包括:一是暢通三峽旅游圈和神農架的通道,按生態旅游公路標準建設“大九湖至巫山”公路,全長17公里,總投資預算約11790萬元,修建此路,可實現神農架與大、小三峽旅游圈聯網,解決重慶區域游客進入神農架繼而前往武當山等湖北腹地景區的唯一快捷通道;二是修建興山縣的昭君橋至宜巴高速公路連接線,此線全長僅8公里,按生態旅游公路標準建設,投資預算約6400萬元,利用宜巴高速通道和連接線,可快速將游客引入神農架旅游區;三是分階段實施建設神農架松柏鎮至??档母咚俟?與麻竹高速和襄天高速連接,使神農架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與此同時,加快神農架機場建設。十堰至宜昌的鐵路應在神農架的松柏或陽日設站。只有把現有的“通”加快發展為快速的“暢”,神農架的生態旅游資源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2、國家和省政府應有更實惠的傾斜政策支持神農架的產業結構調整。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神農架及周邊地區的采礦業和磷化工企業發展較快,從實地了解的情況看,目前還有繼續擴張的勢頭,尤其是神農架及周邊地區的磷化工企業已經嚴重影響到景區的環境形象,必須早下決心、痛下決心加以解決。考慮到神農架對國家和地區的生態效益貢獻和當地人民顧全大局的犧牲,進一步以特惠的政策或加大林區保護補償標準,支持神農架由森工為主向生態旅游業為主轉型,以生態旅游核心產業帶動農林等其他產業鏈的發展,大力發展種植、養殖、采集、適地適樹的經濟林等林下產業(如茶葉、干果、木耳、山野菜、中藥材等農副產業)的特色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發展當地經濟。
3、構建對口支援機制,加強神農架生態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一是成立以省委、省政府領導為核心,有省直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神農架生態旅游開發和建設的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協調對口支援相關事宜,指導神農架生態旅游業的發展;二是組建對口支援專家指導隊伍,依靠科技促進神農架旅游產品升級換代和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確保神農架生態資源的完好性,指導和支持神農架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申報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的工作。
4、建議籌建神農架旅游總公司,加強旅游業資源的整合。發展旅游業一定要增強改革意識,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改革的目標應該是逐步形成政府給政策、起指導作用,讓企業扮演旅游運作的主角。為打造神農架生態旅游精品,把品牌做大做強,從旅游業內部管理中創建特色,努力做到:
第一,神農架生態文化旅游在營銷策略上要突出“科學探秘”文化。CCTV2每天播放的一句廣告詞是“游三峽、登武當、探神農、逛武漢”。“探”字精彩,神農架原生態資源有許多人類未知因素,神農架“野人”之謎撲朔迷離,神農架的牛場坪、野馬河、犀牛洞、觀音河、太子埡等諸如此類的地名來歷就深藏著“神農文化”、“生態文化”、“人文文化”的深秘奧妙,神農架是被稱之為“活化石”的原始動植物資源的生存聚集的神秘之地,我們還認知甚少。因此,在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塊的神農架原生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時,其營銷策略的定位要著重在“探”字上做文章,所有的景點設計,要突出科學的神秘性,突出科學考察的探秘性,加大“探”字的宣傳力度,培養能在“旅游”中把“探秘”宣傳到位的一流導游隊伍,讓神農架的特有神秘性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
第二,創建特色,強化旅游產品包裝,打造旅游精品。神農架的“特”就在于原始森林的神秘性,這是其他同類型的旅游目的地(如張家界、九寨溝)所沒有的。因此,利用神農架原生態旅游的獨有資源,精心設計幾個在國內外有市場影響力的旅游產品(如炎帝神農文化園、神農架高山滑雪場與度假區、大九湖濕地公園、具有探險功能的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等),并包裝成精品形成自有的特色,推向市場。這樣,就能把游客源源不斷地吸引過來,把神農架的旅游產品做大做強。
第三,神農架旅游景區建設既要突出文化內涵也要突出科學內涵。要繼續豐富神農架“野”文化,使之與現代生活形成強烈對比。“野”就是要體現“人與生物圈”的原始綠色奇跡,“野”就是要保存地質地貌的原始特征,要遵從神農架的綠色財富價值、綠色財富的社會價值、綠色財富的科研價值、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等遠遠高于經濟價值的認知,對神農架旅游景區的開發,力爭保持原始生態的原汁原味。例如,開往神農頂的盤山公路兩旁的大面積的高山濕地草原,這種神農架獨有的長草不長喬木的高山濕地形成的神秘性和科學性,要通過導游告訴游客,讓游客感受到神農架的“野”趣和科學探秘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