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強化沿江城市聯動發展   促進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

2014-09-15 00:55:55  
字體大小:【

仲 志 余

 

    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推進湖北長江經濟帶建設過程中,強化沿江域市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有利于發揮長江中部承東啟西的紐帶傳輸功能。通過構筑和強化湖北沿江城市和產業帶,不僅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沿江城市的經濟資源,同時也能推動湖北經濟與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全面對接。第二,有利于推進全省“兩圈一帶”總體戰略實施。突出水資源優勢,加快臨江城鎮開放開發,通過沿江城市的聯動發展形成湖北經濟增長的“驅動軸”,再向兩側進行輻射和擴散,向腹地縱深推進,能夠促進“兩圈”互動發展和全省協調發展。

    為了強化沿江城市聯動發展,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步伐,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盡快制定出臺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
    目前,長江經濟帶龍頭上海浦東開發已取得初步成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于2008年12月正式獲國務院批準;《江蘇省沿江開發總體規劃》早在“十五”初期就已頒布并實施;重慶市實施“退二進三”戰略,把大部分工業退出主城區遷往渝西沿江地區;四川省也提出建設沿長江經濟走廊戰略。盡快制定出臺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二)處理好“一個中心”與“一串珍珠”的關系
    1、繼續增強武漢區域城市龍頭帶動功能。武漢是整個湖北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國沿長江經濟帶的一類節點城市。就湖北省而言,武漢似乎夠大夠強了,但作為一個特大城市,卻遠不及沿海發達地區的大城市發展水平,如經濟總量不及廣州、深圳的一半,接近蘇州的一半。因此,必須進一步突出武漢市在新一輪沿江開發開放中的龍頭地位,優先支持武漢市的發展。
    2、大力扶持中小城市發展。在扶持武漢做大做強的同時,推動其他次中心和中小城市快速發展。湖北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只是中心城市之間,二、三線城市間差距更大。三峽工程的保駕護航,基本解除了湖北沿江地區二線城市長期懸在頭上的長江洪水這一心腹之患,具備做大做強的有利條件。可充分利用二線城市的比較優勢,與武漢分工協作共同發展。同時,重視有產業特色的中小集鎮開發建設,給予政策扶持,以促進湖北沿江有特色產業集鎮發展。
    3、利用公路鐵路與長江節點地區建設新的城鎮或開發區。三峽工程、京九鐵路、沿江高速、沿江鐵路、隨岳高速等近年來已建、在建重要工程與長江重要的節點地區非常適合于建設新的城鎮或開發區,布局特色產業,并將給湖北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要想為湖北長江經濟帶的加快開發開放尋找突破口,可以選擇長江經濟帶內一些特殊地區,在省級權限內給予特殊優惠和支持政策,加快建設和形成新的經濟發展區,成為湖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如與安徽、江西接壤的黃梅縣小池鎮,依托滬渝高速、昌九高速、京九鐵路與長江聯接,與安慶、九江市相臨,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以物流、專業市場、休閑娛樂等新型服務業為主導產業進行開發開放,一是可將湖北通往珠三角的經濟通道從一個(京廣線)增加到兩個(京廣線、京九線),二是可將湖北經濟通過皖江經濟帶與長三角連接起來,甚至可以建成湖北沿江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先行區。

    如與湖南岳陽隔江相望的荊州市監利縣、洪湖市等,隨岳高速、荊岳長江公路建成后將使兩湖平原(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緊密相連,可全面對接岳陽。岳陽地區生產總值接近1000億元,是荊州市的1.8倍;人均GDP達到16868元,是荊州市的2.1倍;城鎮化率在45%以上,比荊州高10個百分點。可利用兩地互補性市場需求,通過調查研究,確定產業發展方向。

    如三峽壩區充分利用區位、交通和現有基礎設施,聯合三峽總公司和重慶市,建設以綜合運輸、物流、旅游三大產業為主的上下游數十公里或更大區域范圍的三峽壩區經濟發展區。著眼于三峽翻壩轉運提速增效和服務長江中上游發展,優化物流節點的空間布局,形成以三峽翻壩轉運物流為特色,以大宗骨干品種為重點,帶動三峽區域性生產物流和消費物流的現代物流體系;配套發展以大三峽旅游圈為目標的三峽庫區游輪經濟。

    (三)發揮比較優勢,布局特色產業
    1、發揮水資源和航運優勢,建設沿江重化工等先進制造產業帶。要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和航運便利的比較優勢,在沿江城市布局大耗水、大運量的重化工業。進一步提升武漢——鄂州——黃石冶金工業走廊實力;加快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延伸產業鏈,將武漢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同時促進沿江地區磷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集群化發展;發展建材工業、汽車及零部件工業,以充分發揮依靠水運降低原材料和產品運輸成本的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快武漢、宜昌、鄂州、黃岡、咸寧、荊州等沿江船舶工業聚集區的發展,推進組建船舶工業集團,建設沿江船舶工業走廊。在重點發展重化工等先進制造產業的同時,也要圍繞特色資源和傳統優勢進行布局,優化沿江城市產業結構。如武漢至荊州以輕紡、化工等輕化工業為優勢,荊州至宜昌以電力、旅游為特色。上述城市以武漢為中心、長江為紐帶,優勢互補、分工協作、聯動發展。

    2、利用長江涉事單位集中在漢的優勢,大力開展岸線資源利用,振興湖北航運。武漢得長江之“中”,國家把長江涉事單位集中設在武漢,如主管長江流域涉水事務的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主管長江水系航運事務的長江航務管理局及其相關職能管理部門、設計研究院所,這是湖北重要的社會資源,應予充分有效利用。

    湖北應充分利用沿江地區岸線洲灘資源眾多的優勢,大力開發建設臨江工業園區、臨港物流園區等。這方面江蘇省較成功,目前,江蘇1170km岸線資源已開發利用40%左右,大多是工業園區和港口。湖北岸線資源(2051km)幾乎是江蘇的2倍,目前僅開發利用17%左右,且含金量不高。隨著沿江地區基礎設施的改善,加快岸線洲灘資源開發利用成為必然趨勢,由于涉及到防洪、航道、水資源保護等方方面面,利用長江水利委員會對長江涉水事務的規劃和掌控,將極大地促進湖北沿江地區岸線洲灘資源的開發利用。

    長江水運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節約土地、燃料資源等優勢,可謂運輸行業的“低碳經濟”。湖北具有長江“黃金水道”最長的河段,應充分利用優越的水運條件和腹地深厚的港口,加強與長江航務管理局及長航集團的聯系與合作,共謀湖北航運業的振興。利用武漢新港建設的機遇,整合沿江地區港口資源和岸線洲灘資源,建成中部港口集群,振興湖北航運。建議湖北把航運業納入“兩型社會”實驗范圍,利用國家扶持“低碳經濟”的優惠政策,利用稅收杠桿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扶持航運業發展。

    3、利用高鐵“三小時經濟圈”與長江節點優勢,大力發展“內需型經濟”。武漢與上海(南京、合肥)、廣州(長沙)、成都(重慶)、北京(鄭州、石家莊)等國內主要城市的高鐵線路基本在3小時內,從而形成連接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華北的“3小時經濟圈”,與長江“黃金水道”交會,使中國經濟地理“天元”的武漢區位優勢更為突出。“3小時經濟圈”形成后,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將驟然增加,到武漢進行商務、購物、旅游、文化交流等內需型經濟社會活動將更加頻繁。湖北應利用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會,認真研究如何發展內需型經濟,搶抓機遇,率先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突圍。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