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湖泊可持續保護與管理

2014-09-15 00:55:54  
字體大小:【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素有“千湖之省”之稱的湖北省,目前境內現存的湖泊面積為2438.6km2,只有上世紀50年代的29.4%。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為217個,比上世紀50年代的522個減少了一大半。湖北省湖泊的保護和管理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十分突出,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湖泊保護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1、湖泊逐漸萎縮,功能退化。20世紀50年代,湖北省共有大小湖泊1066個,總面積8300km2;70年代后期,0.5km2以上的湖泊有609個;到80年代僅剩下309個,短短10年時間,300個湖泊消失了,數量下降了49%,面積由原來的4707.5km2下降到2656.6km2,減少了43%。特別是湖泊分布較集中的四湖地區,原有大中湖泊128個,總面積2680km2,現在只有38個,面積733km2。湖泊面積的萎縮,造成湖泊濕地生物多樣性下降、湖泊調蓄功能減弱、環境凈化能力下降等系列生態問題。

    2、湖泊水環境狀況不容樂觀。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湖泊水體污染日趨嚴重,環境逐漸惡化。根據有關方面對湖北省29個主要湖泊進行水體質量評價的結果,29個湖泊總評價面積為1574.36km2,其中全年期水體質量評價為I~Ⅱ類的湖泊共3個,水面面積占總評價面積的5.3%,Ⅲ類湖泊10個,水面面積占評價面積的34.9%,Ⅳ類湖泊6個,水面面積占總評價面積的46.8%,V類湖泊5個,水面面積占總評價面積的9.8%,劣于V類湖泊5個,水面面積為24.23km2。從29個湖泊營養狀態來評價,目前以中、富營養型為主,其中全年期評價為中營養型的湖泊16個,水面面積占總評價面積的78.0%,富營養型的湖泊12個,水面面積占總評價面積的21.1%。

    3、盲目圍網養殖已成為湖泊設障的突出特點。1985年有了圍網養殖之后,由于盲目審批,不合理開發,各大湖泊都出現了圍網養殖現象,并且不斷蔓延。這給湖泊蓄洪、防汛及環境保護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一是由于圍網養殖需要穩定的水位作保證,增加了防汛調度、水位控制工作的難度。二是一旦遇到大洪水,堤防、涵閘出現險情,船運搶險器材、救災物資在有的湖區根本無法靠岸。三是大面積開發湖泊水面,大量的餌料和排泄物造成湖泊水質的不斷惡化,嚴重破壞了湖泊生態。

    4、湖泊管理體制存在弊端。目前湖泊管理在模式上主要是“分級、分部門、分地區管理三結合”,由于管理上的分割性,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地方之間協調不夠,形成了“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現象,一個湖泊往往有10多個職能部門參與管理,導致湖泊在開發與管理上的混亂。如湖管局行使資源管理權,水產局和漁政局負責湖上的漁業執法和漁業資源保護,林業局承擔濕地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保護,環保和水上公安負責湖區的環境監測和治安,這些部門看似名正言順,分工明確,但都大多從本部門的利益出發,加劇了湖泊管理上的無序。

    二、加強湖泊保護與管理的建議
    1、發揮政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湖泊管理相關法律的執法力度。湖泊管理與保護是一項全民的系統工程,而發揮政府的主渠道作用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一是應加快《湖北省湖泊管理條例》立法進程。湖北是一個湖泊大省,為有效管理湖泊資源,推進依法治水管水,《湖北省湖泊管理條例》立法已經迫在眉睫。2003年省水利廳牽頭組織了《湖北省湖泊管理條例》的起草、調研論證工作,至今已經超過6年了,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總結這幾年的調研論證工作,盡快爭取省人大審議通過該條例。二是推進“一湖一法”。湖北省湖泊眾多,因地制宜地制定頒布管理、保護和利用湖泊資源的規范或法規,是湖泊實施科學有效管理的保障,意義十分重大。建議省政府對不同湖泊進行分湖(或分湖群)立法,做到一湖一法(或管理條例),或者督促各級政府出臺保護當地湖泊的地方性法規,為保護湖泊提供法律保障。三是優化湖泊管理機構的設置。湖北存在很多跨行政區劃、跨流域性的湖泊,優化湖泊管理機構設置十分必要。湖泊管理機構應具有統一的綜合管理能力,具有協調部門和區際關系的能力,否則難以實現管理的有效性。四是建立健全湖泊保護治理綜合協調機制。目前涉及到湖泊管理的部門主要有水利、環保、農林、漁業、海事、國土、旅游及建設等,其中普遍參與管理的主要有水利、漁業、環保三個部門。由于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利益群體對同一湖泊的價值、功能的判斷可能不同,湖泊管理目標就會有差異,難以從整體管理的層面達成一個目標管理的優先次序,因此,應當建立一套綜合協調機制,最好由省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直接協調解決湖泊保護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全局性重大問題。

    2、完善湖泊保護公眾參與機制。除了發揮政府的作用外,將公眾參與應用到湖泊保護中,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將會更加有效地保護好湖泊。一是加大教育和宣傳的力度,提高公眾的湖泊保護意識,使綠色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宣傳和教育,使廣大公眾認識到污染或破壞湖泊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增強危機感,樹立共同保護和改善湖泊環境的良好社會風尚,形成人人對污染和破壞湖泊的行為進行譴責的社會氛圍,引導全社會都來關心和參與湖泊保護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湖泊保護的舉報和獎勵制度,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大對妨礙公眾參與湖泊保護行為的懲處力度。對于妨礙公眾參與湖泊保護的行為,應予以嚴厲的打擊和制裁,在相應的政策法規中應明確規定具體的妨害行為及行政處罰的手段。四是注重發揮非政府組織在湖泊保護中的作用。

    3、加強湖泊污染源控制,逐漸恢復湖泊水環境質量。湖泊污染主要有三個來源:工業污水的排放、圍網養魚造成的水體污染、農業污染。因此,控制污染源,需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重點工業污染源的整治,嚴格控制入湖廢污水量。城市內湖納入生活污水量較大,應做好生活污水的集中式處理,力爭達標排放,同時應做好城市雨污管道的分流,雨水直接入湖,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重點加強鄉鎮企業的排污管理和大力改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二是加強湖泊養殖管理,使之形成合理化養殖。對湖泊養殖規模加以控制,最好能夠在大范圍內建立休漁期和禁漁期制度。三是對于農業污染源,通過調整種(植)養(殖)結構和耕作方式,加強農業管理,達到降低農業面污染源的目的。

    4、加大科研和資金投入,恢復湖泊功能。一是加大資金投入,一次性給予漁民經濟補償,拆除圍網。拆除圍網是保護湖泊生態、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湖泊的保護和管理。二是加大科研投入,恢復湖泊生態自我修復能力。湖泊富營養化是湖泊自調節機制失衡的表征,因此注重湖泊生態自我修復能力,是當前大中型湖泊富營養化治理中應特別引起關注的問題,避免出現一邊投巨資進行湖泊污染源的治理,一邊又破壞湖泊內部生態結構(如圍網養魚、有害漁具漁法等)的矛盾局面。

    5、積極探索湖泊可持續管理模式,有效管理湖泊資源。整合林業、環保、規劃、漁業、水利等部門和各個科研單位力量,借鑒長江中下游其他湖泊或者國外湖泊的管理經驗,積極探索有效的湖泊管理模式,在湖泊規劃、行政管理體制以及行政執法體制等方面找出適合湖北省湖泊保護和管理的有效措施。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湖泊、中國第七大湖泊,洪湖的恢復建設模式對省內其他湖泊的恢復具有借鑒意義。2002年至2005年洪湖實施了第一期恢復工程,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正在實施第二期,預期效果明顯,建議在全省推廣洪湖模式。同時,湖泊保護與生態恢復應注重可持續管理,防止生態環境和管理方面問題的反彈,并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積極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