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區域合作的建議

2014-09-15 00:55:53  
字體大小:【

 

余元九

    一、“兩圈”戰略是推動湖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良性互動的重大舉措
    省委九屆四次全會強調指出,要著力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這是繼建設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構想。“兩圈”戰略的提出,是我省區域發展從“點、線”向“面、圈”層次的飛躍,對于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良性互動,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意義。

    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中心,周邊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8個城市構成的區域經濟聯合體,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和核心區域,其發展的戰略定位是把武漢城市圈建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成為與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應、與周邊城市群相對接的充滿活力的區域性經濟中心,成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范區。

    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是對武漢城市圈的呼應和拓展,其地域范圍包括襄樊、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和神農架等8個市(州、林區),人口總量、版圖面積分別占全省50%和70%,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最大的水電基地,也是全省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和制造業基地。其主要內涵和目標是:以豐富的生態資源為基礎、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靈魂、以發達的旅游產業為引擎,推動鄂西地區資源整合、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到2020年,建成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健身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圈。

    二、湖北“兩圈”的優勢比較和存在的不足
    (一)優勢比較
    武漢城市圈作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配套改革試驗區,其優勢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武漢市的“大市場”優勢。這個“大市場”是城市經濟圈通過“價值鏈”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最重要的優勢。二是武漢市的產業“龍頭”優勢。如鋼鐵、汽車、光電子信息產業等,具有了相當規模,是城市經濟圈通過產業鏈形成經濟共同體的重要基礎。三是武漢周邊城市人力、土地等資源優勢。這些優勢將是武漢城市圈通過“替代”發展形成外部錯位競爭力的重要條件。四是交通優勢。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武漢市與圈內八市已具備了“一小時通達”的交通條件,隨著九城市快速交通網的完善,將對城市圈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和發展極為有利。

    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優勢體現為六個方面:一是有優良的自然生態群落。森林面積占全省54%,恩施、神農架是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態群落。二是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區內集中了楚文化、三國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體系中的4大文化。三是有雄偉的工程奇觀。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同在該區內。四是有神話般的民俗文化。如恩施州的土苗少數民族風情和武當山地區民間傳奇故事等。五是地理位置特殊。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在武漢城市經濟圈、長洙潭經濟圈、成渝經濟圈的三角地帶,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入川陜湘渝黔的重要通道與紐帶。同時,鄂西南又是連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與大武陵旅游圈的重要通道。

    通過優勢比較可以看到,武漢城市圈是利用科技、交通、金融、產業等優勢,以高新科技的創新與應用為核心的發展圈,是未來湖北在“兩型社會”建設過程中躋身全國強省行列的戰略支點和核心增長極。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則是以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核心的發展圈,是未來湖北在生態文明發展進程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的戰略儲備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各自有許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發展不夠是目前“兩圈”面臨的最大問題。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武漢城市圈無論從綜合實力、聚集水平、產業結構還是開放程度,都存在明顯的差距;作為經濟較落后地區的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更不可同日而語。二是從“兩圈”之間和“圈”內各地的情況看,存在經濟協調與合作程度不夠、合作機制不完善、合作主體不廣泛等問題。三是從市場主體情況看,圈內民營企業產業協調度、集聚度不高,促進圈內民營經濟協調發展的項目、財稅、金融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與落實,民營經濟發展的整體環境尚需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特別是鄂西圈以民營小企業居多,實力弱小,抵御風險能力差,市場運作能力還有待提高。四是區域合作體制存在障礙。由于欠發達地區處于輸入型增長階段,資源、資本等生產要素較為短缺,政府間競爭的排他性就更突出,地區之間的不合作傾向更為明顯。

    此外,武漢城市圈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比較,存在產業層次較低、結構趨同、創新能力不夠、圈內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不足之處主要是:交通瓶頸制約因素;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旅游資源開發水平不高;市場運作乏力、品牌影響力不大;體制機制性障礙明顯等。

    三、推進武漢城市圈和鄂生態文化旅游圈區域合作的建議
    (一)樹立“共贏”理念,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要充分認識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要樹立區域一體化的規劃理念,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動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超越行政區劃的界限,充分發揮“兩圈”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市場相通、體制文化相融、能源產業互補,擴大區域開放合作,整體提高“兩圈”的市場競爭能力和開放發展水平。

    (二)創新區域合作的機制體制
    1、加快成立高層協調組織機構。建議對湖北省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領導小組辦公室這兩個協調機構進行整合,組建具有一定權威性、有較強協調能力與執行能力的區域協調機構,將其功能定位在研究制定區域合作的重大政策措施,負責“兩圈”政府合作的整體規劃、監督各種政府間合作協議的簽署及執行上,并賦予其相應的財政權和處罰權,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另一方面,“兩圈”內各地政府之間也可以自愿組成協作機構,加強彼此的協調,增強區域內部處理矛盾的能力,以便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建立不同層次的區域協調機構,形成一些扁平化的管理組織和公共平臺,加強對“兩圈”的組織領導,對協調區域內外的不同行政主體,最大程度減少地區間的壁壘制約,減少無序競爭,促進區域整合將發揮重要作用。

    2、建立兩個聯席會議制度。一是建立“兩圈”各市州政府領導聯席會議制度,統籌研究、共同謀劃區域合作的發展戰略,協商和確定關系全局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協調“兩圈”合作的重大事項,建立推進“兩圈”合作發展的組織保證。二是建立“兩圈”工商聯主席聯席會議制度。民營企業是參與“兩圈”建設最重要的市場主體,通過工商聯主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聯動機制、信息交換互通機制、招商引資合作機制等聯席會議工作機制,信息互通、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推動區域內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3、建立民間合作機制。一是引導建立跨區域的行業商會(協會)等社會中介組織,充分發揮其行業自律和社會協調作用,強化行業內部管理,指導本行業協作與配套發展。二是建立以各地專家為主體的決策咨詢機構,為“兩圈”合作提供決策參考。三是積極培養跨地區經營的市場主體。要以企業為主體,加強資源供給、技術研發、產業配套合作,吸納區域資本、人才和技術,建立區域性產業發展基地。并通過產業基地這個平臺,促進“兩圈”企業之間進行多層次的協作和互動,形成產業聯系網絡和產業群,培育和做大做強一批具有相當競爭力的跨地區企業集團。

    (三)突出區域合作重點
    一是合力推進跨區域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構建以武漢為中心的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輕軌、航空航運在內的現代化綜合快速交通運輸體系。二是加快特色產業發展。開辟區域農產品“綠色通道”,支持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接機制,加強農業科技開發、特色農業開發,以及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合作。三是強化信息化建設。建設區域信息化交流網;建立區域信息交流協作機制,加強區域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四是建立區域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制定區域環境保護規劃,加大地區生態建設力度,強化區域內資源、環境的保護,提高區域整體環境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五是優化“兩圈”產業布局,實現差異發展。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的經濟資源綜合優勢,共同研究制訂產業發展戰略和市場開發策略,以節能減排為切入點,推進新型工業化、城市化,開拓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新路。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資源優勢,共同研究制訂區域旅游發展戰略和市場開發策略,建立區域旅游信息庫,構建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系統和旅游網絡質量標準,創建旅游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全面推進“兩圈”旅游合作,以旅游為突破口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四)建立區域間利益協調機制
    一是通過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盡可能避免由于布局分散、重復建設帶來的環境和資源破壞的問題。二是通過靈活的稅收、金融政策,對特定領域的投資做出兼顧地區利益分配的政策調節,促進“兩圈”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建議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對恩施州、神農架等地以維護全省、甚至全國綠色生態為基調的地區,給予一定規模的生態補償,保證其不因保護生態環境而影響當地經濟發展。三是建立利益共享的項目投資合資合作機制,對于可能產生較大收益的區域性重大投資項目,不受項目所在地的限制,可實行聯合投資,按投資比例分配收益。

    (五)加強人才培訓交流的合作
    “鄂西圈”人才資源相對缺乏,應當通過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制訂靈活的用人政策,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采取引進、考察、培訓、掛職等方式,不斷加強與“武漢圈”各市區的人才交流與合作。一方面要通過項目建設引進更多的經濟、科技、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或爭取“武漢圈”的干部到“鄂西圈”掛職指導,為經濟發展出謀獻策。另一方面“鄂西圈”要有計劃選派一批干部到“武漢圈”各市區掛職鍛煉,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

    (六)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
    目前,無論是“武漢圈”還是“鄂西圈”,都缺乏上規模、實力強、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民營企業。建議省委、省政府充分考慮省內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在財政、稅收、信貸、項目、土地使用等方面出臺鼓勵支持政策,對民營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尤其是在實現產業升級、梯度轉移、產業對接、協作配套等方面應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以促進“兩圈”經濟不斷走向融合。

    (七)搶抓機遇,創造性地做好各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營造適宜各類經濟主體發展的良好環境。工商聯系統應著力引導、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推動其加快發展。二是要把培育市場主體作為抓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尋求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的途徑和辦法,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重視自主創新,支持龍頭企業打造名優品牌,推進產業集群,拉動經濟發展。三是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爭取資金、技術、人才等多元投入,開發與實施各類項目,努力使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達到新的水平。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省政協常委、武漢市工商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