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的建議

2014-09-15 00:55:52  
字體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是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從實際出發,堅持統籌兼顧、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把湖北建成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意義。目前,湖北各界正整合資源,著力將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成為我國的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但由于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涉及面廣,實施周期長,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如何破解體制機制的瓶頸障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體制機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1、思想尚未高度統一,協調管理難度大。鄂西圈內有些地區和一些部門對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意義認識不夠,在思想上還未能高度統一。一些部門存在管理職能交叉,同一景點多頭管理,管理成本較高;跨區域的景區,難以實現協同發展,影響資源整合。比如:大洪山地跨荊門、隨州三個縣市區,旅游發展規劃由誰牽頭至今難以確定。同屬神農架林區的不同景點,由于條塊分割的景點管理體制,分屬于不同部門各自發展,協調管理難度非常大。

    2、密切協作發展機制和旅游管理體制不順,產業聯動、區域互動的大格局尚未形成,重復建設、同質競爭現象嚴重。目前鄂西圈內尚未統籌建立起密切的協作發展機制,企業、行業組織、社區等多元化主體尚未形成。現有的協作行為多為局部集中行為,多偏重政府行為。主要集中在三峽大壩、武當山、神農架等大旅游景區,而對于其它規模小景區的協作則較少。另一方面管理體制不順,導致產業聯動不力,區域互動不夠,利益磨擦碰撞現象仍然很多。目前,圈內產業之間的低水平重構和無序同質競爭,一些地方盲目開發、破壞性開發、掠奪性開發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3、市場化水平低,市場運作乏力,宣傳未形成合力。鄂西圈內旅游市場主體發育滯后,缺乏骨干龍頭企業,旅游開發項目普遍投入小,市場運作水平低,一些地方甚至造成了“建設性破壞”。另外在對外宣傳和旅游策劃上是各自為政,缺乏高水平的市場化包裝和營銷,宣傳合力未形成,導致了湖北省包括鄂西圈在內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沒有形成統一鮮明的主題形象等。

    4、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有待平衡,生態保護監督體系不完善。鄂西圈貧困縣占全省的67%,貧困人口占全省的70%,社會發展滯后,由貧困帶來的發展沖動與薄弱的生態保護意識,給未來生態環境保護帶來較大的壓力。目前,圈內資源利用粗放,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水環境質量局部下降,部分城市空氣及聲環境質量不達標,地質災害頻發,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滯后,如何處理好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系至關重要。同時,生態保護監督體系不完善,環境監管模式和環境監督體系建設滯后,適應不了新形勢的要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欠賬嚴重,部分地方仍存在重經濟輕環保的現象。

    5、評價激勵機制、風險管理和控制機制尚不完善。缺乏生態風險、文化風險、旅游風險的評價機制;風險管理規劃保障體系仍需完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的實時監控、圈內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應急體系尚未建立。另外如何控制污染與過度開發、降低風險,如何適度挖掘商業化與文化內涵, 如何處理開發商與居民的利益關系,建立并完善招商引資的退出機制,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加強領導,統一思想認識,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思路。目前我省成立了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領導小組,負責鄂西圈開發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要進一步加強對鄂西圈開發建設工作的領導,使全省上下統一思想認識,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思路。堅持全省“一盤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繼續貫徹打基礎、管長遠的方針,明確階段性目標任務,在高起點規劃的基礎上扎實做好起步工作。充分認識鄂西地區獨特優勢就是其豐富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尤其是宜萬鐵路和滬蓉高速公路湖北段開通后,發展旅游業空間和潛力巨大。堅持把旅游業作為鄂西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大力發展旅游業及相關服務業,進一步推動鄂西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消費需求、吸引社會投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使鄂西地區成為湖北發展新的推動力量和支撐點。

    2、充分發揮省級政府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戰略實施中的統籌協調功能,避免圈內市州之間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競爭,進一步理順協調聯動機制和旅游管理機制。

    (1)充分發揮省級政府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中的統籌協調功能,避免圈內市州之間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競爭。高度重視在人文旅游資源和市場開發上的省級協調,力爭打造出湖北人文旅游的大產業、大品牌和大市場。湖北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圈內市州之間的資源同質化程度比較高,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與武漢城市圈的人文旅游資源同質。資源同質的現狀只要利用好可以形成市州旅游產品的互補,構造合理的產品線;利用不當就有可能形成圈內的低水平競爭。因此,在開發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人文旅游資源時,尤其是楚文化、三國文化、宗教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資源,省級政府有關部門一定要統籌協調,積聚合力打造出湖北人文旅游的大產業、大品牌和大市場。

    (2)高度重視鄂西圈與武漢城市圈的協調與產業對接,合理進行產業布局與市場開發。“兩圈一帶”是省委確定的湖北社會經濟發展的空間戰略,符合省情,高瞻遠矚。在“兩圈一帶”的區域經濟格局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所覆蓋的市州其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需要武漢城市圈的帶動與輻射,尤其是產業的對接與帶動。要避免兩圈割裂發展的現象發生。

    3、強化《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總體規劃及三個專項建設規劃》的權威性和執行性。
    (1)盡可能強化規劃的權威性。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戰略實施期要延續到2020年,規劃目標的實現需要經過幾屆政府的努力,許多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甚至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這樣就存在一個規劃能否始終如一堅持下去的問題。過去我們在這個方面的教訓是比較多的,“規劃的任期性”現象比較突出。我們認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是否能夠獲得成功,必須要強化規劃的權威性。建議可考慮將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建設規劃經過省人大審定通過,保障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這樣規劃就不會有過多的隨意修改的事情發生,有助于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沿著既定的目標邁進。

    (2)強化規劃的執行性,避免規劃成為紙上的規劃。規劃重在執行,在保障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的基礎上,要按照規劃的設計,強化落實。要爭取每年建成幾個大的項目,通過連續不斷的努力,全面實現規劃的目標。因此,要建立落實規劃的工作機制,要加強規劃執行的督察與檢查。

    4、高度重視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主體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是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勵我省旅游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并兼顧景區景點的打造與旅行社的培育。旅游市場的培育,除了景區景點的建設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旅游市場主體,尤其是旅行社的成長壯大,能夠組織省外旅游消費者來湖北旅游消費。當前省內大多數旅行社的重心主要放在了組織省內游客到省外旅游消費。我們認為,要鼓勵湖北旅行社發揮組織省內游客走出去旅游和組織省外游客來湖北旅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1)出臺優惠政策,大力鼓勵本地旅行社走出湖北,向區域性全國性旅行社發展,充分發揮游行社在組織客源、宣傳產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應快建立“市場營銷資源整合聯席工作機構”,在協調、整合、聯合上做更多的實際的工作。鼓勵圈內旅行社的聯合重組,互相合作。目前圈內的旅行社基本上處于一種松散聯合的狀態,有合作,也有競爭,但是競爭多于合作。建議以省級旅行社牽頭,在幾個主要的市州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選定較好、有潛力的旅行社進行合并組合,建設幾個有實力的“圈游”公司,擴大市場影響力。

    (3)建立整體宣傳營銷機制,推進信息化建設,清理整頓鄂西圈現存不符合市場競爭的規則,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提高圈內市場化運作水平,增強鄂西圈的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能力,提升圈域的整體形象。

    5、探索確立省部共建機制。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各市州、省直各部門要盡快做好基礎性工作,積極爭取將鄂西的生態、文化和旅游項目列入國家相關生態、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和項目庫,制定相關規劃、落實保障措施,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的支持,爭取將圈域生態、文化、旅游等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發展與改革專項,實現省部共建國家文化、生態和旅游整體保護和協調發展試驗示范區。

    6、建立健全資源開發與保護的保障體系,處理好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突出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的發掘。將“環境保護”權力上移,建立剛性的環境評價約束機制;建立健全圈域文化遺產安全評價機制;嚴格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等級來開發利用;探索建立經濟發展特區跨地區跨行業的管理機構;落實并完善征集與保管制度和相應的保護責任制,落實民間工藝產業化的支持政策;嚴格執行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制。有效保護,科學開發,實現資源修復與資源建設并舉,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7、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和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完善評價激勵機制,改革政績考核方式 ,逐步弱化GDP政績評價體系,研究建立圈域綠色GDP考核評價體系,落實責任制,分級負責,將綠色GDP考核評價體系納入圈域各級政府的考核內容;建立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制定并完善圈域整體網絡化、高效率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風險管理機制及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建立完善生態環境的決策管理信息系統、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信息披露制度等一系列的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調研組成員名單:

    仇小樂  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湖北省委主委
    郭躍進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省工商局副局長,荊州市政府副市長
    李玲玲  省政協常委,省政協副秘書長,民建湖北省委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
    吳永平  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楊林民  建湖北省委宣調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