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2014-09-15 00:55:44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民盟湖北省委員會

    一、加強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
    隨著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戰略的不斷推進,鄂西各市(州、林區)都在旅游規劃、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產品建設、旅游人才培養、旅游市場營銷等方面真抓實干,鄂西旅游知名度與市場輻射力明顯增強。

    “發展旅游,基礎設施先行”。隨著大量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大量潛在旅游消費者的涌現,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基礎設施建設凸現出越來越重要的緊迫性。充足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良好的可進入性是旅游目的地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以方便旅游者安全、快速、舒適、經濟地到達鄂西旅游景區景點;質量較高、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的住宿與餐飲基礎設施將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旅游業發展提供支持。另外,包括旅游供電、通訊、供水、排水、步行街區、醫療救援等也對鄂西地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各種交通方式(如三峽游船)、住宿設施、餐飲服務等,本身就是具有潛在吸引力并促進游客消費的旅游產品,對提高鄂西生態文化圈的游客消費、豐富旅游地吸引力、提高接待容量、增加就業機會、滿足各種旅游需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鄂西地區地形復雜、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地方經濟實力不強、旅游業發展的進度不一,基礎設施長期以來都比較薄弱,遠遠不能滿足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發展要求。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旅游基礎設施結構不合理、檔次偏低。目前,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旅游基礎設施發展十分不平衡,資源富集區的交通通達性欠佳,接待設施嚴重不足、檔次偏低,地域結構矛盾明顯。由于鄂西普遍處于山岳地區,恩施、神農架、武當山等生態文化資源稟賦極強的地區由于缺乏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對外連接,旅游食宿設施數量規模與結構一直限制著大規模圈外游客的招徠。這使得圈內熱點地區生態環境和接待設施承受著較重的季節性接待壓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圈內其他地區的旅游資源與產品的閑置,特別是襄樊、十堰、荊州等地的旅游業發展遲緩,不利于旅游圈的整體進步與形象塑造。而圈內部分重要旅游目的地如神農架,接待能力十分薄弱。除旅游交通及接待以外,旅游業的其他要素,如餐飲、娛樂和購物等,也發展緩慢,除少數地區外,大部分地方缺乏具有特色的餐飲、娛樂及購物品種和場所,不能有效延長旅游產業鏈條。

    2、旅游圈內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機制亟需創新。由于受到地方行政區劃和部門利益的限制,目前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合作協商機制、利益共享機制等尚未有效建立,導致了基礎設施規劃難統一、使用難對接、資源難整合。比如旅游圈內的骨干交通架構建設有了長足進步(如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神農架機場等),但骨干交通瓶頸解決的同時,需要盡快解決旅游景區與骨干交通線路和樞紐的連接性,需要加快配套接待設施硬件與軟件的擴容升級以迎接旅游接待量的增長。

    3、旅游圈內旅游基礎設施投資主體的積極性亟待調動。旅游圈基礎設施的建設涉及多方面、多地區、多單位,資金缺口也比較大,資金分配上難以均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和地方對旅游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投入,但是外資、國企、民營企業和百姓集資等的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緩解資金困難,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又好又快發展。

    三、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未來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應在以交通、飯店、景區設施、綜合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與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旅游業發展相適應的旅游基礎設施體系,逐步提高旅游產業素質,實現由旅游資源富集地向精品旅游目的地的跨越。

    (一)加強旅游圈基礎設施建設的統一管理與統籌
    應該充分利用國家旅游局賦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旅游管理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探索自主權,創新旅游基礎設施的發展體制,統一規劃、同步建設、資源共享、利益共享,打破基礎設施的部門割據和地方割據,構建鄂西無障礙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機制。

    (二)科學確定旅游圈基礎設施的發展重點
    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應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一規劃、有序開發、科學管理的要求,根據階段性的旅游發展重點推進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基礎設施重點突破、協調推進。以解決制約旅游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重點,帶動生態建設、交通設施、社會事業、服務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形成圈內旅游基礎設施上下聯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三)繼續加強與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
    1、構建暢通立體的旅游交通網絡。航空交通方面,應該協同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增加宜昌機場、襄樊機場、恩施機場以及正在籌備建設的神農架機場等的國內外航線,構建省內外機場航行環線。鼓勵民航基地公司和更多有實力的航空公司來鄂西開辟國內、國際航線。在3-5年內相繼開通至國內省會城市、旅游熱點城市以及沿海、沿江、沿邊等開放城市和重要客源地的直飛航線,千方百計開發國際國內航空市場。鐵路交通方面,依托在建和即將開工的宜萬鐵路、漢宜鐵路、十堰—宜昌鐵路、渝鄭鐵路、長荊鐵路電化工程、安康—恩施—張家界、黔江—張家界—常德鐵路、荊州—岳陽和焦柳電氣化改造,盡量覆蓋和輻射旅游圈內重點旅游目的地,構建區域內快速旅游鐵路交通網絡。公路和水路交通方面,要加快武(當山)神(農架)、宜(昌)巴(東)、十(堰)房(縣)、鄖(縣)十(堰)等圈內公路的建設,同時,做好長江沿線、支流和湖泊的重點旅游碼頭建設以服務長江黃金旅游線、湖泊旅游度假。此外,加強主要鐵路、公路與骨干旅游景點的對接匹配(如鐵路與高速公路出口或站臺的開設,如游船、機場、火車等的班次、時間與周邊旅游目的地需求的銜接),加強通往主要景區景點的公路建設、區域內旅游交通環線建設和旅游交通配套設施建設與改造(如樂天溪—鄧村—大老嶺旅游公路、興山至巴東與杭蘭高速公路連接線、松柏—??蹈咚俟罚?,特別是加強旅游沿線標志牌、加油站、維修點、購物點、急救站、停車場等配置設施以及車流、氣象、旅游資訊等信息咨詢渠道的完善。實施旅游交通主干線沿線的綠化、美化工程,加強對主干公路、鐵路、水路的養護和災害防治。加快與公路配套的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推進自駕車旅游與生態旅游的發展。

    2、建設標準的旅游標識系統。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要按國家標準GB5768-199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立通往旅游景區的道路標識,使用棕底白字的景區道路交通指示牌,統一標牌的規格、色彩、字體等。旅游景區內標識系統由各旅游景區負責設置。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有關行業共同出資,全面實現通往景區道路、旅游景區、旅游飯店等國際通用標識系統標準化,統一標準,逐步推廣。

    3、加快實施旅游集散地建設。加快重點旅游城市(宜昌、襄樊、荊州、十堰等)的旅游集散地建設,完善游客救助、散客自助游集散、旅游信息發布與查詢、旅游咨詢、旅游投訴處理、旅游購物、導游導購、游客休憩、餐飲娛樂、車輛服務、旅游培訓、人才交流、旅行社組織等服務功能。加強鐵路、骨干公路和骨干碼頭沿線交通樞紐的集散地服務區建設。

    4、推進旅游信息化服務系統建設。積極支持旅游網的建設和改造,完善電子政務、旅游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實現旅游產品信息發布、查詢、預訂等功能,并逐步完善旅游企業業務交流合作等電子商務系統建設,搭建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加強旅游路線和機場、車站、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景區等公眾場所的通信設施建設,在實現基本語音服務的基礎上,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查詢、導游導購等信息服務。

    5、加快旅游飯店、餐飲、購物、娛樂等旅游產業要素建設。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增加總量、調整結構與加強管理并重,優化結構,合理布局,不斷提高旅游飯店的軟件與硬件。加快度假型酒店、汽車旅館建設步伐,推行產權式公寓、分時度假酒店經營模式,形成以星級飯店為主體,經濟型酒店、其他社會旅館為補充,分類齊全、布局合理的旅游服務接待格局,爭取早日打破旅游飯店的接待瓶頸。宜昌、神農架、武當山、恩施、荊州、襄樊等重點旅游地要積極建設集風味飲食、商品購物、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特色街區。進一步完善現有餐飲、娛樂和購物設施的旅游功能。

    6、加強能源、供水、通信、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建設。要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重點旅游區(點)的用電、用水供給。旅游景區的給水可采用管網水源或安全可靠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但必須確保水源質量達標和可持續供給,同時確保不對旅游區環境和景觀造成破壞。旅游景區(點)供電線路的鋪設一定要充分考慮安全和視角審美要求。旅游景區內的供電線路應盡量避免明線架設,涉及景觀和安全的重點地段線路以埋設為主。通信事業仍需保持適度超前或與旅游開發建設同步進行的發展趨勢,改善目前部分旅游區(點)通信條件相對較差的現狀。旅游城市與旅游區應該依托相關地區的醫院、衛生院等醫療機構建立完善的旅游救援服務體系,專門為旅游者提供急救、保健、咨詢等服務,旅游醫療服務中心的電話、地址等應出現在各種旅游手冊、賓館指南以及各相關旅游服務設施的顯著位置。

    7、建設一批星級旅游廁所。本著“布局合理、堅持標準、分級投入、分步實施”的原則,在鄂西旅游城市、A級景區和公路沿線興建旅游星級廁所。執行《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8973-2003)國家標準,做到設施一流、環境高雅,與地域文化、景觀文化相結合,適應鄂西氣候環境,確保四季使用。

    (四)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加大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
    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完善政策、整合資源、優化環境等方面的主導作用,鼓勵社會廣泛參與,不斷推進旅游基礎設施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經營的市場化和管理的社會化。鼓勵通過相互參股、資產重組、兼并聯合、委托經營、參與管理等形式提高鄂西旅游基礎設施的經營管理水平,積極引入民營資本。


    調研組成員名單:

    王耀輝  省政協常委,省政協副秘書長,民盟湖北省委專職副主委、教授
    陳清銀  省旅游局巡視員
    王繼健  省旅游局處長
    劉曉航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旅游系主任
    田瓊波  宜昌市夷陵區旅游局副局長
    支   鐵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副教授
    黃   華  三峽大學經管學院旅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