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創新的建議

2014-09-15 00:55:41  
字體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一、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創新的意義
    產業政策創新是實現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目標的制度保證,這是產業政策創新的意義所在。產業發展、產業結構的演化是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一種必然趨勢。產業發展的許多要求,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活、就業等相關需求而提出的。產業發展不但涉及到資源配置問題,也涉及到城鄉一體化中經濟結構轉換、產業與人口發展關系變化等一系列問題。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和產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城市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推進城鄉一體化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城鄉一體化能夠促進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通過產業政策創新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推進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有利于提高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同時也能夠促進武漢城市圈農村工業化和農村產業發展,加快圈內各市縣新農村建設步伐,對于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新機制,形成武漢城市圈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二、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的現狀與問題
    我們課題組對武漢城市圈內的武漢市和鄂州市進行了實地調研,其目的是通過對武漢和鄂州兩市城鄉地區的調查研究,深刻分析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的客觀環境及其基本特點,努力探索完善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創新的路徑、渠道、方法,加強和改進產業政策創新工作。綜合、匯總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的現狀與問題是:

    1、對農村工業化的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各地沒有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國家工業化的整合。在政策方面,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對農村工業化提升到與國家工業化同等的地位上還普遍缺乏認識。在產業組織方面,沒有充分體現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原則和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還有很多資產流動與重組的體制性障礙,產業組織形式還是以地域為核心、以行政關系為聯系紐帶。
    2、行政推動力度不足,農村鄉鎮工業園區缺乏快速健康發展所需的良好外部環境。在外部環境方面,城市圈各級政府部門對審批制度沒有進行大膽的改革。市縣各部門項目審批、核準手續繁瑣,缺乏工作效率,沒有減輕企業負擔。
    3、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沒有深化,還沒有完全打破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城市圈內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農民進城就業的體制和政策障礙還沒有打破,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限制較多。

    三、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創新的對策措施
    1、把農村工業化提升到與國家工業化同等的地位,加大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扭轉工業發展政策制定的城市化傾向。在產業組織方面,按照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原則和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以資產、商業信譽為聯系紐帶形成組織,成為城鄉一體的產業組織形式。
    2、從市到各縣(市、區),建立城市圈行政審批中心,實行一個窗口服務、集中辦公等辦法,既方便企業,提高辦事效率,又增加透明度,有力地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3、加快建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穩定職業為戶口準入條件,與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戶籍管理制度。如在縣域城鎮有固定住房、固定職業、固定生活來源的農民,經個人申請,公安部門批準,即可辦理當地城鎮戶口,其子女上學、入托、就醫、參軍等與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真正解除進入非農產業農民的后顧之憂。

    四、武漢城市圈城鄉一體化產業政策創新的路徑選擇
    1、調整工農業布局,實現武漢城市圈城鄉產業在空間上的一體化。隨著武漢城市圈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調整1+8城市圈工業布局是現實的選擇。通過合理調整工業布局,使大中城市的工業有計劃地向農村和城市郊區疏散,利用騰出來的土地發展商業、金融業和其他第三產業推動城鄉產業結構進一步合理化。一是充分發揮城市工業的帶動作用,將涉農工業向小城鎮轉移,引導鄉鎮企業調整發展戰略,與城市工業做好配套互補。二是鼓勵和推動部分在城市中由于土地占用成本大、人工費用高而難以發展的企業向武漢城市圈郊區和農村遷移、擴散。三是農村特別是武漢、黃石等大中城市郊區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城市大工業向農村擴散。四是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引導特色優勢產業集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各地要把建好鄉鎮工業園區作為鄉鎮經濟和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重要載體,對工業園區建設加強服務和指導,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

    2、積極發展城鄉關聯產業等城鄉產業緊密結合的產業組織形式,使城鄉經濟聯接在一起,優勢互樸,融為一體。城鄉關聯產業是城鄉產業融合的重要紐帶。鼓勵社會資金投向農產品加工業、農用資料生產業等城鄉關聯產業,可以有效帶動城鎮發展。以工業集中發展區和重點鎮為載體,因地制宜地發展與本地比較優勢相適應的特色工業。通過“總部十基地”、“工業飛地”等思路承接一、二圈層的產業轉移,發展城鄉關聯產業。引導部分縣鄉企業與城市大中型企業實行專業分工、勞務協作、零部件加工配套,推動城市企業與縣鄉企業的合作、聯合及重組,組建跨城鄉的新型企業或企業集團,淡化城市企業與農村企業的界限和區別,促進城鄉產業一體化協調發展。

    3、農村特色產業集群的建設是城鄉產業一體化的載體。武漢城市圈由于“二元結構”的客觀存在,農村產業的發展與城市相比,在資金、技術等方面明顯處于劣勢。因此,農村產業的發展,一要突出特色,有特色才能形成品牌并轉化為經濟效益。二要具有比較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此吸引城市和農村生產要素流向農村產業的發展領域,與城市產業協調、健康地發展。無疑,農村特色產業集群的建設是一種現實的選擇。由于產業集群具有低進入壁壘、高生產性預期,因而對域外投資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促使他們依托產業集群投資創業發展,而投資的增加、企業的進一步集聚不僅使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備,交通網絡進一步擴大,公路末梢向農村進一步延伸,而且使域內農村資源的充分利用成為可能,這將使農村獲得發展的大好機遇。在農村特色產業集群的建設方面,可以選擇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建立優勢農產品基地和名優特產品基地,扶持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工業,形成產業集群。

    4、加快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城鄉第三產業一體化。加快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可實現更多的勞動力在農村就業,離土不離鄉,可大大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因此,在武漢城市圈農村服務業相對滯后的情況下,應大力提升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實現城鄉第三產業一體化。一是要將現代服務業的經營理念和城市服務業的經營網絡延伸到農村,實現城鄉服務業一體化。農村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城市服務業的經營網絡延伸到農村,加快城鄉商貿流通業的一體化,要求充分發揮城鄉交通區位優勢,依托區域特色產業園區、專業市場優勢和新型商業業態,大力推進商品專業市場建設和發展商業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搞好農村日常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連鎖經營,與農產品特色基地建設相配套,培育和發展農民經銷隊伍和流通中介組織,建立和壯大農產品交易市場,把農村流通服務業發展成支柱產業。二是要拓展農村第三產業發展領域,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村與城市具有良好的互補性,現代農業發展觀認為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有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農村在生態旅游、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應盡快將其轉化為生產力,使其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