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歆昕
長期以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一直在城市、在工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業污染防治取得了重要成效。近年來,在經濟持續較快速度增長的同時,全省環境質量總體保持了穩中有升。截止到2008年底,COD及SO2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比2005年分別下降4.92%和6.69%,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9.99%,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達到96.93%,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3.61%。截止到今年5月初,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56座,形成城市污水處理能力371.94萬噸/日。
但是,農村環境保護的形勢十分嚴峻,存在的隱患令人擔憂。比如:一些農村地方病的流行反映出農村飲用水安全存在問題,由于農村飲用水源地水質尚未納入正常的監測范疇,準確的水質狀況說不清楚;頻發的“水華”現象反映出的是農村面源污染正在加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置)建設基本是空白;畜禽養殖污染大多沒有得到有效治理,不當的圍網水產養殖、投肥水產養殖大量存在;等等。這些都說明,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已刻不容緩。為此建議,農村環境保護應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應當一件一件腳踏實地地去做好。
一、開展農村飲用水源環境調查評估
1、此項工作的必要性。人類80%以上的疾病與水有關。全世界因不安全的水每年造成了超過500萬人死亡。在我國,通過飲水發生和傳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種,農村地區尤為突出。部分鄉鎮和農村由于條件限制,對溝塘、地下水井等飲用水處理工藝簡單或基本未經處理而直接被群眾飲用,因此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和監測,及時掌握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情況顯得特別重要。我省曾在以仙桃為中心的19個縣開展高砷水篩查,共篩查水井29114口,砷含量超標的水井863口,分布在12個縣的179個村,而這些地下水未經處理直接分散供水,水質風險甚高。
水的保護,一直都是我們環境保護的重點,飲用水源的保護更是我們保護的重中之重。目前,我省每個月都發布飲用水環境質量報告,每年發布年度報告。去年,全年的情況是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99%。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反映的是全省18個20萬以上人口重點城市的3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定期監測的結果。對廣大的農村從來沒有進行過飲用水源地的水質監測,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狀況是空白。這無論是對全面摸清全省飲用水源環境基礎狀況而言,還是就關注民生、關注社會公平與正義而言都是一個問題。所以,公共財政有必要作出資金預算安排來解決這一公眾利益問題,開展農村飲用水源環境調查評估。
2、此項工作的主要內容及資金保障估算。工作的內容應該包括科學合理劃定鄉鎮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設置保護區界限,開展水源地水質監測,污染源調查,建立水源地基礎環境數據庫(對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數據進行收集、匯總和分析,建立全省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基礎信息數據庫;開發基于GIS平臺的全省飲用水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統,對飲用水水源地空間分布、保護區范圍、水質狀況、污染源分布情況等信息進行綜合管理),對水源地環境稟賦、污染狀況、環境監管、環境風險進行評估。
監測項目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基本項目和補充項目,即: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氟化物、揮發酚、石油類、糞大腸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總氮、銅、鋅、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氯化物、鐵、錳、硫酸鹽、硝酸鹽氮、化學需氧量共29項。每個水源地每年至少監測一次。
工作的目的是準確評估水源地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科學制訂水源地環境保護綜合方案。
經費包括基礎數據調查費用、監測經費、基礎數據采集系統開發和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構建費用、培訓費、組織協調與報告編制費等項內容,估計共需12604.6萬元。
二、以農藥、化肥的減量化為重點,實施農村面源污染控制
環境保護三十年,應該說,對農村面源污染問題,說得較多,做得很少,這方面面臨的形勢,我省同其他省市一樣相當嚴峻。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包括漢江、三峽庫區支流、江漢平原等在內的省內一些重點水域和區域多次發生“水華”現象,“水華”發生的頻率、范圍、藻類密度等呈更高、更廣、更大的趨勢變化,藻類種類也不排除將來出現藍藻的可能。“水華”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體“氮、磷”濃度過高,所以可以說,“水華”的頻發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全省農村面源污染已經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目前,人類活動的主要污染面源應該就是農藥、化肥的不當施用和過度的圍網投肥養魚。有資料表明,目前的化肥施用,有相當一部分都流失掉了,以稻田施用的尿素為例,真正被利用的僅僅三成到四成,有近六到七成流失,而成為了污染源。農藥成為面源污染源,一是我國農藥品種中高毒高殘留的有機磷農藥占的份額較大,二是施用量不科學。
以農藥、化肥的減量化為重點,實施農村面源污染控制。一是要科學設置化肥、農藥的生產準入門檻,支持控釋肥料(一種根據作物和土壤類別的不同可針對性地調控其養分釋放并使其最大限度地滿足農作物對養分需求的高科技肥料)和相對污染輕的農藥品種的生產。二是要嚴格監管機制,最好由相關部門仿照某些特殊商品的做法對化肥、農藥實行較為嚴格的專賣制度。三是要研究實施環境經濟政策和激勵機制,對施用新型環保化肥、農藥的農戶進行生態補償。
三、以獎促治
建議省級財政設置“以獎促治”的專項資金,支持農村開展以“兩清”(清水養殖、清水種植)、“兩減”(農藥減量化、化肥減量化)、“兩治”(鄉村環境綜合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治理。這里特別要提出的是,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有規模化養殖場1500個以上。年出欄牛、羊以數百萬頭計,出欄豬以數千萬頭計,出欄家禽數以億計。而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1頭豬相當于5個人,1頭牛相當于5頭豬,30只雞相當于1頭豬,可見其污染之重。
四、開展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活動
通過考核評比和必要的保障條件的支持,在全省創建一批生態環境美、人居環境優、投資環境好、經濟效益高的鄉鎮和村莊。這些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的基本條件應該是,能較好執行環境保護法規和政策,城鎮布局比較合理,街道整潔,村莊生態良好,管理有序,無臟亂差現象。
總之,我省農村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形勢是十分嚴峻的,作為“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所在省份,我們要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所面臨的任務是十分繁重的,要做的事很多很多。但是,只要我們正視問題,沉下心來,不浮躁,不急躁,不煩躁,不懈怠,從上述幾項工作開始,緊而有序地把事一件一件做實,對最終解決我省農村環境主要問題應該是十分有益的。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省政協常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省環保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