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漢生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現已蔓延至我國各行業的實體經濟,尤其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地區受到嚴峻的挑戰,實體經濟出現了增速放緩、出口訂單大量減少、企業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工廠倒閉、大量勞工回鄉等現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人就自己公司所在地的廣東省東莞市經濟的現狀和政府對策進行了調研,并以此為借鑒,就湖北省如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促進就業,闡述自已的觀點。
一、東莞市經濟發展現狀
一是經濟發展速度在高位上減緩。據東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工業總產值7222.38億元,比2007年增長6.5%,增速回落1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372.28億元,增長6.2%,增速回落9.9個百分點。
二是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顯現。東莞市實際利用外資和產品產銷率出現負增長,企業利潤下滑幅度加大。出口貿易企業經營成本上升30%,利潤下降20%。大部分企業2008年10月以后的訂單明顯下降,一些企業的訂單減少2—3成,許多企業今年境外訂單還沒有著落,市場仍不明朗。
三是產業結構加速優化。200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提高了3.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速比加工貿易多出23.8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比去年提高2.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30.6%。
四是優勝劣汰過程加快。2008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關停并轉企業1600家,涉及投資10億美元。在全市關停的企業中,來料加工企業占62.5%,投資額100萬美元以下的占69.2%,員工在300人以下的超過80%,多屬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小企業,許多企業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生產方式落后,產品質量不高,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
五是失業人數有所增加。受外部需求減緩的影響,東莞市部分企業開工率下降,失業人數比往年有所增加,外來務工人員有的開始返鄉。今年春節過后,企業開工率明顯不足,找工作的人員明顯增多。
二、東莞市政府積極應對的策略
一是深入調研,適時提出應對舉措。政府加大了調研力度,動員市鎮兩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群眾,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深刻剖析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和突出矛盾,發現了全市經濟增長尚未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型方式,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高,要素供給壓力比較突出,外貿依存度較高,產業升級轉型的主動性不夠,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等問題,提出要應對世界金融動蕩的沖擊,就必須促使資源主導型經濟向創新主導型經濟的根本性轉變。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政府適時制定了《關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和《關于推進引進內資工作的意見》,出臺了《關于解決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指導意見》。
二是推動產業調整升級,積極優化經濟結構。全市總結推廣在推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推動低端項目有序轉移、引進培育高端產業、加強科技創新、大力扶優扶強、積極促進節能降耗等六個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加快全市的產業結構調整。設立了10億元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專項基金,鼓勵企業從貼牌加工向創建自有品牌轉型,從注重國外市場向注重國外國內兩個市場轉型。建立了鎮村產業轉移補償、激勵機制,鼓勵企業把總部及研發、銷售等環節留在東莞市,把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有序向外地轉移;正在建設八個鎮級產業轉移園,將產業轉移工作納入鎮(街)政績考核內容。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幫助企業和員工渡過難關。市鎮兩級進一步明確了扶持優勢企業的重點對象。建立了加工貿易及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基金,每年投入10億元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一半資金用于貸款貼息,一半資金用于出現銀行壞賬時對銀行的補貼。每年投入10億元科技基金,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產品升級和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每年投入10億元推動出口基金,幫助繼續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繳納“實轉”保證金;每年投入10億元創業基金對下崗職工進行培訓,激勵下崗職工進行靈活就業,資助職工進行新的創業。
四是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價格較低的有利時機,更新生產技術,推進產品升級,同時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產品質量。
五是幫助優化市場結構,找準市場定位,擴大消費群體,努力創建自有品牌,積極拓展國內市場,降低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
三、對保持湖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幾點建議
東莞市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外貿依存度很高,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機一定的沖擊,全市上下直面困難,積極應對,不僅經濟仍然保持了平穩發展,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也正在順勢升級。而湖北省地處中部的心臟,是中部經濟崛起的發動機,國家目前投資的很多大項目都與湖北相關,各級政府應允分把握時機,使湖北經濟發生質的飛躍,有效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衰退,以保持湖北經濟平穩增長、促進就業。為此建議:
一是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克服當前困難和保持長遠發展的各項部署和舉措。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各項政策、部署,出手快,出拳重,措施準,工作實,我們只要將思想行動真正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克服當前困難和保持長遠發展的各項部署和舉措上,就能積聚萬眾之心,克服一切困難,實現湖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是要堅定戰勝當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事關大局,決心決定成敗,信心和決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湖北各級政府應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積極幫助企業樹立信心和決心。湖北的優勢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沖擊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持之以恒地在危機中尋機遇,在機遇中求發展。借鑒東莞做法,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化危機為機遇,變挑戰為動力,一方面擴大需求,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順勢調整,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三是要上下聯動,維護社會穩定。湖北各級政府和企業要上下聯動,督促、幫助企業支付下崗人員被欠工資,加大失業人員培訓力度,妥善安置企業失業人員,努力維護社會穩定。經濟減速、企業開工率下降、部分競爭力不強的企業退出市場都會產生相應的下崗失業人員。不是所有的企業政府都要救,但對所有下崗失業人員都應該給予恰當的救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以人為本,才能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四是要變“危”為“機”,充分利用國家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湖北省鐵路、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大動脈工程,科學有序地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
五是要優化湖北的產業結構,淘汰其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項目,引進和設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節能、高附加值的產業項目。
六是要大力引進湖北急需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依托本地高校資源,加大培育本地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省政協常委、新聲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