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的建議

2014-09-15 00:55:32  
字體大小:【

 

湖北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根據省政協十屆八次常委會會議專題調研工作安排, 3月9日至19日,省政協領導帶領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部分委員就“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赴黃岡市及麻城市、團風縣和孝感市及云夢縣、應城市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聽取了省、市、縣有關部門情況介紹,考察了8個培訓機構、7家企業;召開座談會11次,參與座談的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省和當地政協委員、培訓機構和企業負責人、參訓農民工代表共300余人次。

    調研組認為,各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計劃、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星火科技培訓等培訓項目,初見成效,形成了建筑鄂軍、麻城海員、團風鋼構等一批全國知名勞務品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針對農民工非正常返鄉大量增加的狀況,積極創新培訓方式方法,為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有關部門統計,自2005年以來,全省培訓農業勞動力共計347萬人,占外出農民工總數1057.94萬的32.8%。

    但我省農民工培訓的形勢仍不容樂觀,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我省農業勞動力中具備小學和初中文件程度的占81.3%,具備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的占14.7%,具備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2.1 %;目前我省勞動力中沒有接受過培訓的近70%。由于文化程度低、職業技能偏低,勢必使他們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多數只能就職于低端產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靠簡單勞動掙錢吃飯。

    這次調研,一些地方反映,當前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存在以下困難情況和問題:一是缺乏統一規劃,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夠;二是一些地方培訓機構過多過濫,培訓質量難以保證;三是部分政府培訓項目的針對性、適用性有待改進;四是培訓資金的支持、監管有待加強。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民工培訓工作,委員們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的領導協調
    建立統分結合的領導協調和工作運行機制。建議進一步健全由政府領導負責的具有較高權威的領導協調機構和辦事機構,對培訓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考評。勞動、農業、扶貧、科技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和組織、網絡優勢,按照分擔任務、分擔責任、分享績效和“來源不變,渠道不變,整體運作,各計其功”的原則,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星火科技培訓、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的實施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如團風縣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勞務經濟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協副主席兼任辦公室主任的領導協調機構,對農民工培訓工作進行統一規劃、部署,對勞動力技能培訓計劃、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溫暖工程等培訓項目和現有培訓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經驗,建議省政府有關部門總結推廣。

    二、建立市場主導、政府統籌的資源配置機制
    一是建立統一的農民工培訓機構的準入、退出機制。建議以省勞動部門為主,會同教育、農業等部門,對農民工培訓機構,從師資、場地、實訓設施等方面設置統一的準入條件,對不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實行退出制。
    二是對公共財政支持的培訓項目實行招標。應城市“陽光工程”辦公室按照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原則,每年對“陽光工程”定點培訓機構招標,敦促培訓機構加大投入,改善培訓條件,取得了較好效果。建議借鑒應城市的經驗,對公共財政支持的培訓項目和培訓任務,面向社會有培訓資質的機構進行公開招標,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培訓資源的有效整合,切實提高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政府統籌平衡。政府在充分發揮市場對培訓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的同時,注重考慮農民工培訓的特點需求,對現有的培訓項目進行統籌安排,充分發揮培訓資源的效用,并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方便農民就近、就地參加培訓。

    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一是提高培訓補助標準。據了解,當前政府扶持的農民工培訓項目,按1-3個月分別補助150—600元不等。目前,我省農民工文化低、技能低的狀況十分突出,培訓的難度較大,必須有必要的時間和足夠的實訓,相應可考慮增加培訓投入。如就業市場上比較俏、技術含量較高的數控機床、模具、車工、鉗工等培訓項目,因為培訓周期較長,建議進一步加大培訓經費投入,延長培訓時間,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二是給生活困難農民工發放生活補助。一些家庭生活困難的農民工參加培訓,雖然減免了培訓費,但仍需承擔生活費、交通費等,影響了他們參訓的積極性。據了解,武漢市已于4月7日率先出臺了給參加培訓的困難農民工生活補貼的政策,規定“就業困難援助對象參加職業培訓時間超過1個月以上,且培訓達到初級職業技能水平的,按每人每月150元給予補助”。建議省財政、勞動等部門借鑒武漢市的作法,給參加培訓的困難農民工發放生活補助。

    三是加大培訓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根據現行政策,就業再就業資金不能用于培訓機構培訓條件建設。但當前培訓機構普遍存在實訓設施嚴重缺乏、實訓師資不足的問題,導致一些培訓項目難以開展,或培訓質量難以保證。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對培訓機構設施設備加大投入的政策措施。

    四是解決必要的工作經費。現在各部門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缺乏工作經費。建議給承擔培訓任務的部門在項目中列支一定比例工作經費,或由同級財政補貼必要的工作經費。

    四、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
    一是進一步規范培訓工作。建議按照國家要求,結合我省培訓工作實際,著力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兩后生”(即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后未繼續上學的青少年)轉移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創業培訓,重點培養初級勞務人才,擴充中級勞務人才,適當培養高級勞務人才。建議省勞動部門會同教育、農業等相關部門,圍繞市場選擇若干技能培訓項目,編制培訓大綱,確定培訓課程、課時,編寫培訓教材,制定考核評價辦法。

    二是進一步改進培訓方式。要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點培訓,努力做到培訓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當地重點工程和建設項目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要重視實訓,大力推進校企聯合培訓,提高參訓農民工的動手能力;要進一步培育、扶持我省特色勞務品牌,圍繞勞務品牌開展培訓,提高勞務品牌的就業競爭能力。

    五、進一步加強對培訓資金的監管
    基層對用于農民工培訓的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都很關注。委員們認為,應吸取外省有些地方違法套取培訓資金案件的教訓,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培訓資金的監管方式,建立由財政、紀檢監察部門、審計部門和培訓主管部門組成的培訓資金使用監管機制,從制度層面保證培訓資金使用的透明度,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和資金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