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 臺盟湖北省委員會
3月24日—4月1日,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省臺盟由李宗柏、吳秀鳳副主席帶隊到省商務廳、省臺辦、宜昌市、隨州市就港澳臺僑資企業外貿出口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認真聽取了省直有關部門、有關地方政府的情況介紹,并實地考察了宜昌光盛紡織有限公司、凱普松電子科技(宜昌三峽)有限公司、金寶樂器制造有限公司,隨州波導電子有限公司、泰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力科電子有限公司、力豐針織有限公司等企業。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港澳臺僑資經濟是我省開放經濟的主要成份,也是我省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我省是中部地區港澳臺僑資經濟最重要的省份,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潛力。促進港澳臺僑資經濟的更好發展,對于我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保增長促發展的經濟目標、奪取“彎道超越”的新勝利,對于全面推進開放先導戰略、著力構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一、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的成效和特點
1、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對全省開放型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近年來,港澳臺僑資在我省新設企業不斷增多,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我省外資經濟的主要部分。至2009年2月,港澳臺僑資在我省新設外資企業8457家,合同外資177.48億美元,實際到資114.65億美元,占全省外商投資總額的48.7%。其中,香港在我省新設外資企業6438家,合同外資154.9億美元,實際到資99.4億美元,占全省外商投資總額的42.2%,居外商投資排名第一位;臺灣在我省新設外資企業1551家,合同外資17.9億美元,占全省外商投資總額的5.4%;澳門在我省新設外資企業468家,合同外資4.68億美元,占全省外商投資總額的2.49%。今年1-2月,香港在我省新設外資企業15家,臺灣在我省新設外資企業5家,澳門在我省新設外資企業1家。港澳臺僑資企業還是我省外貿出口的主力軍。2008年,全省外商投資企業出口37.9億美元,其中港澳臺資企業約出口22.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占全省外資企業出口額的59.6%。在全省70家出口過千萬美元的外資企業中,港澳臺資企業占30家,4家出口過億美元的外資企業均是港澳臺資企業,其中臺資企業冠捷顯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出口7.8億美元,港資企業名幸電子(武漢)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分別出口1.72億美元、1.48億美元、1.29億美元。
2、港澳臺僑資企業的投資質量明顯提高,對全省新型工業化的推進作用顯著增強。近年來,港澳臺僑資在我省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領域明顯拓寬。以臺資企業為例,2000年臺資在我省的投資總額為5223.7萬美元,至2008年達45272.24萬美元,投資總額增長約8倍。港澳臺僑資大企業、大項目投資湖北步伐也逐漸加快。目前,投資總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港澳臺僑資企業有39家,主要有和記黃埔地產(武漢蔡甸)有限公司、武漢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名幸電路板(武漢)有限公司、湖北星豐金屬資源有限公司、湖北中嘉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等。臺灣排名前100位的大企業中有40多家在我省投資,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60多個。港澳臺僑在我省投資的項目主要分布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養殖業、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基礎設施建設、住宿餐飲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紡織業等行業。目前港澳臺僑資企業投資領域呈現由傳統的低端產業向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與服務業擴展的趨勢,已由最初的簡單加工業,逐步發展到電子信息、機械、化工、汽車零部件、投資咨詢等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特色農業領域。
3、港澳臺僑資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明顯上升,對全省自主創新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入駐我省的港澳臺僑資企業,一些具有自主研發能力,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如湖北泰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隨州)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在石英音叉晶體等產品的設計、開發、研制等技術領域擁有多項專利,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一些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如華新電纜等公司生產的20多個產品獲得國家級名優產品稱號,統一鮮橙多飲料獲得“中國名牌產品”榮譽稱號,宜昌金寶樂器琴行有限公司擁有自營品牌TOYAMA(托雅瑪)、BRODMANN(波特曼),并計劃推出新品牌——“長江牌”。港澳臺僑資企業中涌現出不少優秀企業和行業巨頭,如武漢唯冠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湖北省外商投資“十強”企業,武漢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自1999年起連續多年成為湖北省外商投資“十佳”和50強企業。
4、港澳臺僑資企業的體制明顯優化,對全省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先導作用顯著增強。港澳臺僑資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參與國企改造與市場環境建設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2004年香港中信泰富出資參與冶鋼集團改造組建形成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改制后的新冶鋼發展不斷提速,產品結構優化,經濟效益穩步提高。2008年冶鋼分別實現銷售收入及利稅分別是2004年改制時的1.88倍、2.97倍。港澳臺僑資企業家具有較為成熟的市場經濟意識,對于促進各級政府強化服務、提高經濟管理水平、改善市場環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5、港澳臺僑資企業作為吸納勞動力就業與推動城市化進程的主渠道明顯顯現,對全省促進勞動力就業和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顯著增強。截至目前,我省港澳臺僑資企業的數量8457家,按每家企業平均吸納勞動力50人的保守估計,我省港澳臺僑資企業吸納的就業人數就有42萬人。在港澳臺僑資企業就業的職工,有相當一部分是大學畢業生、城市下崗人員及農村富余勞動力,這對于增加我省城鄉居民就業渠道、增加收入、提高勞動力市場的競爭程度、改善工人待遇、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社會公平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無疑都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與問題
1、國際金融危機直接影響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港澳臺僑資企業出現訂單減少、開工不足、人才流失現象。一是訂單減少,出口下滑。今年1-2月,全省外商投資企業出口3.9億美元,同比下降26.9%,其中港澳臺僑資企業出口約2.3億美元,同比下降34.2%。出口價格下降,出口利潤減少。自去年底以來,我省化工產品的原材料價格下降了50%,紡織服裝的出口價格也在下降,鋼材價格自去年每噸1100美元下降到目前600美元左右。二是信心不足,投資萎縮。今年1-2月,我省吸收合同外資3.24億美元,同比下降達40.1%;外商直接投資三大產業的合同外資同比分別下降45.7%、72.1%和53.3%,其中制造業下降79.6%。部分已簽約的項目、投資或增資擴股項目擱淺或暫緩執行,外資企業不能按期繳資或減資、撤資的情況時有發生。武漢市反映,不少外資企業已經推遲項目到資進度,今年在洽談的71個外資大項目中,21個項目已暫?;蚍啪復顿Y;宜昌市反映,2008年10月至今年2月,有6家港澳臺僑資企業減資1245萬美元,2家港澳臺僑資企業清算,4家港澳臺僑資企業轉內資企業。三是開工不足,企業裁員。由于市場需求萎縮,生產成本上升,利潤下滑,庫存增加,很多企業不得不壓縮生產規模,裁減用工或以休假的形式壓縮用工,少數企業一度出現停產,一些企業還出現了技術骨干流失的現象。四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口環境惡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主要西方國家經濟增長下滑,失業增加,利益集團開始尋求市場之外的保護手段,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開始采取或明或暗的措施限制進口,增設貿易壁壘。去年下半年,新冶鋼公司就遭遇歐盟反傾銷調查,造成該公司最大的出口亮點受困。
2、政策執行環境偏緊,許多港澳臺僑資企業投資發展意愿下降。外資執行政策環境偏緊是制約我省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是對出口企業的有關政策選擇從嚴,使我省港澳臺僑資出口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如在出口型貿易加工結轉方面,沿海把加工貿易作為出口產品列入退稅對象,而我省視為內貿產品而不予退稅,客觀上形成了沿海與內地競爭的不公平;又如在出口通關環節上,我省海關對出口產品的執法檢查尺度過嚴,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國家規定出口產品的商檢率為30%,而我省高達50%。二是對出口企業政策支持不足,與沿海發達省市存在差距。深圳市對參加2009年度廣交會的企業,品牌展位每個減免2000元,一般性展位每個減免1000元;市財政新增1億元促進產品出口。浙江省取消和暫停征收100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部分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標準;安排省級外貿發展資金3.5億元。廣東、江蘇分別安排了20多億元的出口促進資金。三是執行政策時應變性不夠。有企業反映,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企業經營困難的背景下,對國家有關政策的執行在不違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應該增加更多的靈活性,如對資金周轉暫時困難企業緩征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地方稅),但相關部門尚無這方面的政策變通。
3、一些政府職能部門效率低下,工作方式與服務水平尚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一是政策不能及時落實到位。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家對受影響較大的紡織、鋼鐵等行業出臺了提高出口退稅率的鼓勵政策,這一政策無異于雪中送炭,但是相關部門并沒有將增加的退稅金及時返還企業。二是一些職能部門工作程序冗雜,服務效率低下。各地普遍反映海關出口產品編碼混亂,出口通關效率低下。三是一些部門服務收費過高。有企業反映,我省檢驗檢疫費用過高,如2008年,黃石東貝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商檢費支出60萬元,潛江萊克水產品食品有限公司支出達514.8萬元;某市對企業出口的水產品兩次抽驗、兩次收費;還有企業反映個別執法部門作風不正,甚至無理收費。某市企業反映所在地消防檢查部門干部換得過快過勤,來一個撈一筆,經常拉贊助搞活動,強行給企業攤派不合理費用。
4、經營成本上升,港澳臺僑資企業競爭力下降。一是稅費成本與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削弱企業競爭力。港澳臺僑資企業普遍反映稅費及成本不斷提高。兩稅合一后,港澳臺僑資企業所得稅提高,土地使用稅等稅收開始征收;新《勞動法》實施后,用工成本明顯提高。此外,用電價格上漲給一些耗電大戶帶來了巨大壓力。宜昌凱普松公司被取消葛洲壩直供電以來,電價漲至每度0.5128元,超過了其產品化成箔所能承受的成本極限,不得不將耗電最大的中、高壓成箔生產轉移到內蒙生產(內蒙有坑口電站);新冶鋼等企業也反映電價過高問題。二是產品附加值不高,企業利潤下降。近年來,我省雖然出現了少數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港澳臺僑資企業,但是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在國際國內有影響的品牌少,缺乏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不高,抗風險能力弱。三是產品與市場過于集中,受金融危機沖擊明顯。比如,宜昌市港澳臺僑資企業出口主要集中在化成箔、棉紗、抗菌素、罐頭、藥棉及鋼琴等產品,這幾類產品2008年出口額占該市全年港澳臺僑資企業出口額的98%。2008年宜昌港澳臺僑資企業對41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對香港市場出口9480萬美元,占出口額的49.6%,對日本出口2605萬美元,對美國出口1717.3萬美元,對韓國出口924.7萬美元,對以上四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達到14727萬美元,占出口額的77%。產品與市場過于集中,以至企業在危機面前表現出較大脆弱性。
5、融資渠道不暢,港澳臺僑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目前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少,大部分銀行目標客戶集中于固定資產存量充足、貸款抵押有保障、市場成熟穩定的大型企業,對那些資產規模相對較小,但市場前景廣,處于快速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重視不夠。至2008年底,國家開發行和華夏銀行等向我省25家臺資企業發放貸款58534.25萬元,對這些企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相關銀行既需要企業提供實物抵押,也需要擔保公司提供擔保,許多港澳臺僑資中小企業貸款難。如孝感惠維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產品技術含量高,品種齊全,訂單一直飽滿,急需擴大生產規模,但由于資產已全部抵押,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三友食品、裕國菇業等出口大戶均反映流動資金不足,使企業在貨源儲備上捉襟見肘,不能滿足生產需求。
三、促進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深化對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的認識,提振港澳臺僑企業在鄂發展的信心。要發展好我省的港澳臺僑資經濟,首先需要各級政府對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如前所述,港澳臺僑資企業的發展擴大了我省的經濟總量,增加了我省固定資產投資與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帶動了進出口貿易,拓寬了稅收來源,創造了就業機會,加快了技術創新的步伐,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我省經濟制度創新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不僅如此,港澳臺僑資經濟的發展還有特殊的意義。首先,港澳臺僑資經濟的快速發展體現了港澳臺僑與內地經濟的互補性,港澳臺僑資經濟與本土經濟更多的是互補性的伙伴關系;其次,港澳臺僑資經濟的快速發展體現了港澳臺僑與內地文化上的親和性。港澳臺同胞與海外僑胞同屬炎黃子孫,存在血濃于水的天然感情紐帶,很多港澳臺同胞與海外僑胞懷著赤子之心與尋根情節回到祖國大陸懷抱,期盼報效祖國大陸。對港澳臺僑資企業,我們也應該懷有這種情同手足的珍貴感情,努力珍惜好、愛護好港澳臺僑資企業;第三,港澳臺僑資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促進港澳臺僑資經濟的發展,體現了祖國大陸人民期盼與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攜手發展、共同致富的美好心愿,也體現了祖國大陸人民與臺灣同胞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的政治宿愿。港澳臺僑資企業在祖國大陸發展得好,是傳達祖國大陸人民政治心聲的最好的渠道。同時,港澳臺僑資企業在我省發展得好,有助于提升我省的改革開放形象,以商招商、以商引商。港澳臺僑資企業在我省發展得好,也是我省為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事業應作的政治貢獻。對港澳臺僑資企業,我們應該深懷休戚與共的感情。當前港澳臺僑資企業面臨金融危機沖擊帶來的暫時困難,我們應該與他們共度難關。“信心比黃金還重要”,我們要為港澳臺僑資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努力為企業解決困難,提振企業發展的信心。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我省港澳臺僑企業的競爭力。一是針對金融危機給港澳臺僑企業帶來的困難和壓力及時出臺扶持政策,如適當加大出口補貼,強化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方面,可以考慮增加省級外貿出口專項金額度,適當提高出口補貼標準,擴大出口補貼范圍,鼓勵各地建立外貿出口專項基金,加大對重點出口產品、出口信保業務和貿易救濟項目的支持力度;金融支持方面,應著重加強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制度與融資體系建設,鼓勵商業銀行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解決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認定難、擔保難的問題,支持面向中小企業的擔保公司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打通融資渠道。二是鼓勵企業開拓新興出口市場,努力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鼓勵企業開拓拉美、澳新、俄羅斯、非洲等新興市場,對新興市場出口有重大突破的企業予以獎勵。三是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爭取盡快形成對外投資與對外貿易的良性互動。抓住當前國外資產價格大幅縮水,不少國家放松對外來投資限制的機遇,積極運用財稅、金融等手段,支持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直接投資。四是鼓勵和扶持港澳臺僑資企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對自主創新有重大突破和形成名牌的港澳臺僑資企業予以認定、獎勵和宣傳。
3、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政策執行力與行政服務功能。一是加大職能部門對企業的政策支持以及職能部門之間協調與配合力度,使各項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能夠盡早付諸實施。稅務、海關部門之間應強化出口退稅等方面的工作協調,盡早將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落實到位;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還應加強對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配合與支持,協助商業銀行快速辦理出口退稅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動產質押等形式貸款業務的有關程序,使這些信貸業務能夠高效率地進行。二是改進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商務、海關等部門應加強政策執行與工作程序研究,在不違反法規政策、原則及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盡可能精簡程序,簡化手續,提高效率,盡快解決企業普遍反映的出口商品編碼混亂與通關效率低下問題,要及時更新編碼,控制商檢率,強化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直通車服務。三是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對企業反映迫切的問題要重點研究解決,如將出口型貿易加工產品納入出口退稅對象的可行性問題;出口型貿易加工產品退稅結轉,直接按出口額給予出口退稅問題;暫緩征收出口企業的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地方稅)問題;重點企業直供電問題,解決重點企業與電力公司協商中的政策或程序難題;清理不合理收費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