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兩型農業”建設

2014-09-15 00:55:20  
字體大小:【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兩型農業”建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節約農業資源,改善農村環境,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節能減排,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離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離形成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高效率的“兩型農業”經濟體系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生產方式較為粗放。農業經濟仍然存在低效率、高消耗、污染重的問題。二是資源利用率低。耕地、化肥、農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三是土地集約化經營程度低,產出率低。農民土地流轉積極性不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要素沒能有效地優化組合,農業生產效率不高。四是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農藥、化肥過量使用,農業面源污染較重,湖泊水體遭到破壞,農村人居環境較差。

    為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兩型農業”建設,我們建議:
    1、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循環農業發展激勵機制。要在現有支農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循環農業的補貼制度,制定一攬子循環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和社會資金投入循環農業生產。建議制定更全面的農業生態補償政策,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加強對農業環境保護、農業生產標準化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引導農民和企業進行綠色生產;建議加大循環農業基地建設力度,將集中連片采取循環農業生產方式且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經營項目,列入基礎設施建設范圍,制定補貼標準,對其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補貼,并采取分級補貼政策提高生產補貼;建議對豬場沼氣或沼氣發電等環保治污設施建設項目提高補貼標準,將豬場沼液進入循環農業基地的管道建設列入項目范圍,進行補貼;建議在工程稅費減免、幫助獲得各類貸款、提供便捷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明確配套優惠政策,增強可操作性,更好地鼓勵以各種形式投資開展循環農業基地和環保治污設施建設。

    2、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循環農業發展調控機制。建議由地方政府牽頭,建立由農業、發展與改革、環保、國土資源、水利、建設、科技、財政等部門組成的循環農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定期舉行,確定循環農業發展政策、規劃調整、項目策劃等方面的重大事項。聯席會議下設專門的工作機構,負責聯絡協調和日常工作。各有關成員單位在聯席會議統一領導下分工負責,形成合力。

    3、設立專項基金,健全循環農業發展保障機制。建議建立全省循環農業發展項目庫,有關部門根據項目庫項目實施和現行扶持政策,測算項目所需補貼資金,在整合農業環保項目資金的基礎上,設立全省“兩型農業”建設專項基金,用于支持循環農業經濟技術推廣、試點示范、項目實施。各市州相應設立“兩型農業”建設專項基金,確保循環農業扶持政策的落實和項目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4、推進技術創新,健全循環農業技術支撐體系。發展循環農業要求大力推進減量化技術創新,推進廢棄物再利用技術創新,推進可再生資源再循環利用技術創新,大力發展適合循環農業的低成本適用技術,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節約資源,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政府要加大對循環農業發展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實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技術成果要確保涉農企業和廣大農戶能用得起,用的方便。

    5、加強法制建設,健全循環農業政策法規體系。發展循環農業是一場變革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會經濟活動,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要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建立健全促進循環農業發展的法規體系,盡快制定《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辦法》、《綠色消費辦法》等。綜合運用行政、市場等手段,進一步加大在稅收、用地、環保用電、科技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更加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戶參與農業循環經濟建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