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湖北省委員會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體制后的又一大創舉。20多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在中央一系列農村政策的推動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長足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探索出了一條農村發展規模經濟的路子,保障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其在農村組織結構、生產經營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基礎地位作用越來越明顯。
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004年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通知》;2005年成立了指導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2007年5月,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積極支持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并于12月在全國率先頒布了《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較快發展。截止2008年10月,全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916個,較2003年底增加了4900多個。但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數量和水平,與農民群眾的期望、與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據國家農業部統計顯示,山東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達25586個,湖南省的為7883個,河南省為8473個,從中可以看出我省的差距。
據調查,當前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認識不一致,地區發展不平衡。從市州看,一些地方發展較快,但也有部分地區發展滯后,究其原因,除少數地方缺乏產業基礎外,主要還是由于部分地方對合作組織性質和基礎作用認識不足,支持、引導不夠,少數地方農業主管部門缺乏必要的扶持手段和工作經費,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
2、政策落實難度大,資金扶持力度小。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金融、用地、用電、運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沒有具體制定,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很難真正落實。各級財政投入的專項扶持資金也明顯偏少,有的縣(市、區)甚至沒有專項扶持資金。
3、硬件設施差,抵御自然災害、對接市場的手段缺乏,農民參加積極性不高。自然條件變化和市場波動對農業生產經營影響十分明顯。農業產量的多少對農產品銷售價格有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經營成本直接關系著農民的收入。我省一個山藥生產基地,由于合作組織沒有倉庫,農民挖收后需先運回家里保存,然后集中運送到收購點,這樣兩次運輸耗損達30%。不少對溫度、濕度要求高的時令農產品,由于沒有保存條件,只能在銷售高峰以低價盡快出售。
4、專業人才少,內部管理不規范,帶動輻射能力弱。集中表現為“五多五少”。即:從利益連接機制上看,松散型多,緊密型少;從運行機制看,不規范的多,規范的少;從決策機制上看,“能人”決策的多,民主決策的少;從生產管理環節看,粗放經營的多,標準化控制的少;從成員整體素質上看,缺乏技術能力及合作理念的多,懂技術、會管理的少;從經營服務內容上看,銷售服務聯合的多,產、工、銷系列服務聯合的少。由于上述問題普遍存在,不少地方農民也是“有利則合、無利即散”。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六個方面,闡述了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大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對于破解“三農”難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此,我們建議:
1、成立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是促進發展的必要組織保障。建議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分管農業的省長擔任組長,省農業廳、發改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民政廳、科技廳、交通廳、商務廳、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供銷社、科協、電力公司等相關單位領導任副組長。建議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放在省農業廳,具體負責日常聯絡和組織工作。
2、制定信貸扶持辦法。利用信貸政策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造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是從根本上解決合作組織資金匱乏問題的有效途徑。2006年,上海市農委與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簽訂融資合作備忘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獲得政府、銀行對合作組織支持的便捷貸款。2007年7月,國家開發銀行為山東省慶云縣中澳養鴨專業合作社提供了6000萬元貸款。為加強對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信貸扶持,建議省政府召集省農業廳、發改委、商務廳、湖北銀監局、國家開發銀行湖北分行、農業銀行湖北分行、農業擔保公司等相關部門和單位,針對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生產、經營、發展等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信貸融資困難,研究制定適應合作社經營規模和發展需要的信貸扶持辦法,重點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標準化生產基地、興辦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等方面的建設。
3、創新農業保險機制。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農業保險的重要載體,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保險業務,規避農業生產風險的成功經驗。如上海市2004年成立的安信農業保險公司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農業保險的主要載體,不僅有效解決了由于農業生產分散,面對千家萬戶,農業保險不易開展的問題,同時,也方便了農業保險業務集中承保、集中理賠,節約了公司綜合經營成本。對于依托弱質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參保農險來規避農業生產風險,解決生產自救資金短缺等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建議省政府出臺農業政策性保險措施,重點在糧食、生豬、家禽、水產、水果等大宗農產品生產領域進行政策性保險試點,分散農業風險,補償農業損失。積極探索建立農業保險新機制,逐步形成政府、金融機構、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民、保險公司多方合作、全程保障的“合作+保險”農業保險機制。
4、增加專項扶持資金。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省級財政每年扶持資金3億元左右,其中浙江、山東、吉林等省每年都在3000萬元以上,我省僅為400萬元。我省是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試點省,農業部要求試點省每年要指導扶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0家。按照國家和我省相關法律政策規定,建議省財政每年至少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用于扶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范單位進行成員培訓、信息交流、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開展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及自律檢測、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通過典型示范,推動全省合作組織快速規范發展。
5、整合項目扶持資金。實踐證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承擔國家支農資金項目,不僅能整合資源、提高專項資金利用效率,推動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而且通過合作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能進一步提高農民參與民主管理與合作的能力,保障農民收入穩步增加。如黑龍江省自2003年起,就開始安排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承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幾年來,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2.7億元,吸引社會資金2.4億元,組建農機合作社70個,促進了糧食生產向規?;?、標準化發展,農民收入明顯提高。我省有關部門自2007年開始進行合作社項目試點,效果比較明顯。建議省政府出臺專門文件,明確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承擔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入戶、農業補貼、扶貧開發等項目的申報審批程序與資金管理辦法,將試點經驗全面推開,積極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各類國家支農資金項目的途徑。
6、大力開展專業培訓?!掇r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我省實施辦法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的培養做出了明確規定。建議各級政府盡快制訂實施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教育培訓計劃,由財政部門撥出專項經費用于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人才培訓,使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人才培養制度化、長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