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進一步做好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建議

2014-09-15 00:55:16  
字體大小:【

 

臺盟湖北省委員會

    就業是民生之本。如何實現充分就業?我們認為最有效的途徑是大力推動全民創業工作,使就業崗位實現絕對量增加。
    實施創業促進就業,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經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國家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我省于2008年出臺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這些政策的執行,在我省已經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如全省2008年1-5月份新增個體工商戶11.02萬戶,雇員29.19萬人,新增私營企業1.26萬戶,雇員9.14萬人,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平均就業規模分別達到了3.65人和7.25人,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明顯。

    但是,我省的就業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70萬人左右,農村每年需轉移勞動力80萬人左右。世界金融危機以來,由于沿海部分企業倒閉或停產,我省又新增了近百萬的需就業勞動力,這為本已嚴峻的就業形勢增加了新的難度。為了進一步促進我省的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我們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1、認清當前我國就業問題的實質,高度重視以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我國就業問題的實質是就業人口總體過剩和經濟增長吸納就業能力的下降。近年來我國GDP增長所帶來的就業人數,即就業彈性系數越來越低,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的0.32下降到目前的0.1,即GDP每增長1%,所帶來的就業崗位由原來的320萬下降現在的100萬。因此,單純依賴GDP的增長來解決就業問題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而創業是一種積極的就業形式,可帶來就業的倍增效應,可以彌補經濟增長對就業帶動不足的問題。

    通過增加創業帶動就業也是西方發達國家采用的策略。從1997年起,美國平均每年新創小型企業60萬個,提供1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創業性就業的“自我雇傭”觀念在英國也得到廣泛認同,大學畢業生和各類失業人員的自我雇傭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有效開展創業性就業對于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充分就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但創業受各種條件制約,政府行為的積極與否對創業工作發展的快慢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各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把創業工作當作解決就業的主要抓手,把創業工作的成效當作檢驗政府業績的重要指標。

    2、認真落實中央和省里有關政策,加大對全民創業支持的力度。我省各地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力度不夠,如我省小額貸款發放的力度就不夠,截止2007年底,我省小額擔保貸款累計總額4.7億元,而周邊的江西省30億元,河南省33.6億元,差距非常大。沒有有力的資金支持,創業也僅僅是紙上談兵。對此,一是各市州人民政府要根據中央和省相關精神,制定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實施方案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承擔小額擔保貸款的金融機構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克服怕麻煩、怕回收難的思想,積極推動小額擔保貸款的發放,而且要把小額擔保貸款發放的數量作為金融機構目標責任的一部分,作為金融機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二是省勞動主管部門要制定《創業促進就業評估指標體系》,可把創業效果、創業質量、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等列入指標體系,以此來評估各地的創業工作的實際效果,確定相關領導的工作績效。三是省人大每年要不定期組織相關執法檢查工作,檢查督促各地落實中央和省關于促進創業工作的有關政策。

    3、積極引導,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就業分雇傭就業和創業就業兩種形式,前者是一種被動的就業方式,其就業成功與否取決于雇主的認同程度,后者屬于自主式就業,主動權在自己手中,一旦創業成功,其收益也遠遠大于雇傭就業,而且還可以帶動其他社會成員就業。但是,創業是要有前提條件的,要有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管理技能和資金投入,有高度的失敗風險。

    為了推動全民創業,必須改變民眾的就業觀念,形成全民創業的氛圍,為此,一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報道和文化活動,倡導艱苦創業、勇于拼搏的精神,樹立創業光榮、致富光榮的理念,形成全社會寬容失敗、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如黃石市在網上開辦了“群英譜”專欄,孝感市表彰了十大創業明星,十堰、仙桃等地開展了“外出創業致富人、回鄉辦廠帶頭人”的評選表彰活動,等等,這些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創業活動,但還不夠,還應積極創新,創造出更多的新形式來宣傳報道各種創業活動。另外,建議制定省級獎勵措施,提高獎勵的規格。二是大力發揮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組織在創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各級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組織可每年組織相關的技能比賽,樹立各種技能的模范標兵,宣傳這些模范標兵的先進事跡,鼓勵人們向這些模范標兵學習。積極發掘各種立志創業的先進事跡,組織相關先進事跡的演講會、報告會,授予其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的相關先進稱號。三是積極為創業者解決后顧之憂。我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人民群眾對未來的期望非常高,但現實的就業困境又使他們對未來充滿疑慮。為打消創業者的疑慮,相關保障政策必須跟上,如創業者創業期間可享受失業保障、各種醫療保障等,讓創業者放下思想包袱,集中力量去創業。

    4、整合現有的培訓資源,形成多層次、高效的創業培訓體系。我國現有的就業培訓涉及到勞動部門、農業部門、教育部門、民政部門和扶貧開發部門等,各部門都把為就業群體培訓相關技能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開展了各種技能的培訓,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但是,由于資金的有限和部門利益作祟,各培訓部門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造成了有限資源的低效率使用,不能適應我國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把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化的效率,建議省委、省政府對我省的各種培訓機構進行整合,把分屬于各部門的培訓工作統一進行管理,如在各地建立統一、集中的培訓機構,各職能部門把自己的培訓計劃公開向培訓機構招標,避免分攤子、不經濟的培訓狀況。

    5、加強鄉鎮、街道社區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機構改革后,鄉鎮七站八所相繼合并、撤消,鄉鎮就業服務和培訓機構嚴重不足,就業指導工作嚴重弱化,有些地方僅能維持工作,且這種維持僅限于統計相關數據方面,根本不能承擔起鼓勵創業、培訓創業技能的重任。因此,必須加強農村的就業服務體系和技能培訓機構的建設,建議在各鄉鎮建立就業服務部門和就業培訓機構,加強對農村創業工作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