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
中共湖北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提出著力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戰略構想后,省政府決定成立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辦公室,并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工作會議,下發了《關于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決定》。為了進一步激活鄂西生態文化旅游,我們建議:
1、靠交通支撐聯線,打造“一票通”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交通是旅游路線設計的重要支撐,是旅游客源的有效保證,是旅游項目吸引力的客觀因素,是旅游實現收入的主要途徑。鄂西一些市州由于旅游起步較晚,大多景區幾乎沒開辟專門的旅游線路,也沒有開發專題旅游線路。因此為最有效地利用旅游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旅游需求,突出區域特色,建議開通旅游“一票通”服務,通過旅游“一票通”服務,形成一條線路一張票。實施“一票通”,一方面對分散的生態旅游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有機串聯,可有效擴大旅游輻射半徑,可在同一服務下,將旅游的觸角延伸到各個市州,從而實現既可享受輕松旅行的便捷,又可領略市州各地的別樣風情。另一方面對游客來說,整合了生態旅游資源,這種“變相打折”的方式,可節省不少旅游中的門票、特色項目等成本。具體來講:
一是要開辟生態旅游客運專線,建設連接鄂西各市州景點公路沿線重要的配客點。實行從景點到景區及景區間的快速直達營運,生態文化旅游景區與相鄰城市通達二級以上公路,為游客提供安全、舒適、便捷、優質服務。
二是要建成以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等各種運輸方式相互協調、形成較為完善的綜合旅游交通網絡。
三是要實現“一張票”游遍全鄂西所有景點。對鄂西各市州各景區規劃一條旅游線路,做到一線穿珠,實現整體聯動。
2、靠景點支撐聯客,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景點是旅游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元素,是旅游的核心產品,旅游景點的好壞直接影響游客對各地旅游的印象,直接影響旅游產業的發展。應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豐富生態內涵,提升生態品質,強化生態關切,營造出關注、參與、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應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重點打造名山大川生態文化旅游圈。鄂西名山大川有“溶洞王國”的大洪山、巍峨傳奇的武當山、原始生態的神農架等。要通過各種集中展示,彰顯景區的個性和特色,形成奇山異水、蔚為觀止的山川文化生態鏈,使游客在文化考察中領略不同風采,流連忘返。各市州要注重發揮自身的稟賦特點與個性,提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體現科學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揚長效應與補缺效應的統一。
二是要重點打造特色生態文化旅游圈。“千湖之省”的水鄉神韻和荊楚文化的博大精深,造就了鄂西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文化特色。神奇的長江三峽和氣勢恢宏的三峽工程,原始生態的神農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武當山和鐘祥明顯陵,膾炙人口的三國文化,以及恩施原生態民俗風情,都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亮點。要做好產業規劃,提升文化品位,使特色生態旅游與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三是要大力開發生態農業等生態產業旅游資源。充實生態觀光旅游內涵,大力開發洪湖藍田生態、襄樊的錦繡園大棚生態養殖、宜昌三峽大壩、棗陽市白水寺、隨州三潭、十堰十八里長峽、神農架龍門河等生態觀光旅游項目,形成特色鮮明的生態旅游景點,提升生態旅游附加值。
3、靠協作支撐聯票,打響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品牌。目前,作為龍頭,“一江兩山”三大景區率先合作——神農架、武當山、三峽大壩首次推行景區聯票優惠制度,一次游遍三大景區,門票可半價優惠。但其他市州均未實現。要把鄂西生態旅游業做大做強就必須走區域合作之路。
一是由政府牽頭加強各個層面合作。由政府牽頭加強各景區景點、旅游企業、非旅游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在當前行政區域經濟壁壘普遍存在的情況下,靠純粹的市場經濟行為是難以實現的,一定要由政府牽頭推動。
二是保證省內各市州之間的區域合作的實現。自然景觀旅游、民俗風情旅游、世紀工程旅游、歷史文化旅游等旅游產品的開發,需要與周邊一些地區的相關景區景點進行整體聯動開發。
三是協調各市州行政區之間的合作事宜。只有突破行政區的壁壘,才能保證市場經濟規律正常發揮作用,市州區域協作靠“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共同營造旅游經濟合作的大環境。
4、靠政策支撐聯營,做大做強鄂西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旅游產業離不開政策支撐,編制和實施《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旅游發展規劃》,要從戰略高度著眼,省政府要出臺支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業的相關政策措施,為各市州揚長避短、發展優勢產業營造統一公平的政策環境。
一是要統一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通過和衷共濟、包容互助、協同協作、共建共享,克服目前各自為政、壁壘森嚴、資源分散、缺乏競爭力等發展障礙,實現區域協作制度的創新,建成一個資源整合一體化、經濟分工合理化、產業發展差異化、市場發育同步化、城市建設多樣化和利益分配規范化的區域協作經濟社會發展共同體。
二是要確定生態保護和生態旅游開發的政策措施。實行投資優惠政策,鼓勵資金的投入;鄂西各市州旅游企業的新增所得稅,財政部門可予以適當返回;新開辦的旅游企業,可以享受特別優惠政策,對生態保護和開發的景點要給予資金的支持;金融部門要積極支持有市場、效益好、守信譽的旅游項目的開發和旅游企業的發展,適當發放低息貸款和長期貸款。
三是要確立生態文化旅游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把生態旅游的開發列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根據投入與產出的測算,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旅游景點、旅游項目和旅游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四是要重獎生態保護與開發的市州。建立生態旅游開發的獎懲制度,對于既能有效保護自然生態資源又能合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的市州要重點獎勵,對于未保護和開發好生態資源的市州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