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強地方配套立法  促進“兩型社會”建設

2014-09-15 00:55:06  
字體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2008年9月,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復。武漢城市圈肩負著新時期改革排頭兵、創新試驗田的光榮使命。如何不辱使命,率先實現創新和突破,扎實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我們認為:“兩型社會”建設,法律制度應先行。

    區域開發,法制先行是國際慣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莫不如此。因為法制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戰略性的重要特點,是鞏固和發展改革試驗成果的重要保證。法制先行,既是現實要求,也是經驗總結。從30年來我國改革試驗的實踐經驗看,前一輪改革開放是行政主導,新一輪改革試驗應是法制推進。2008年7月,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保障和促進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工作的決定》,這表明,我國另一個“兩型社會”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也高度重視用法律手段促進城市群建設。

    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改革試驗,立法是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改革試驗的探索,首先應是立法的探索和完善。武漢城市圈要通過適時制定出臺適應改革發展要求的地方性法規或者相關規定,在法制上為改革試驗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創造條件,從而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加強對現行法律法規的清理,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應及時修改完善,該廢止的必須堅決廢止。而且,要進一步完善司法體制機制,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在行政上要堅持依法行政,建立清廉高效的法治型政府。具體建設如下:

    1、加快制定《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促進條例》,為武漢城市圈建設提供法律規范。“兩型社會”的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現行的方案可以借鑒,武漢城市圈應該根據國務院對總體方案的批復,盡快制定《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促進條例》,使該條例成為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性法規和綱領性文件。《促進條例》要充分用活用足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權,大膽解放思想,破解發展難題,只要不違反上位法的都可以大膽嘗試。要立法把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區5個專項規劃(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社會事業規劃、生態環境規劃)“剛性化”,確保一屆又一屆的領導班子、一代又一代人,根據規劃長期不懈實施下去。

    2、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性法規,為武漢城市圈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法律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將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武漢城市圈應率先制定實施辦法和相關配套法規,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要制定《生態環境補償條例》,引導和規范各類市場主體合理開發資源,承擔資源補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二是建立衰退產業援助機制,要統籌規劃,解決資源型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保障企業平穩退出和社會安定。三是建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制訂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綠色稅費激勵機制,學習上海建立環境能源交易所的經驗,通過引入市場化運行方式,完善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獎懲機制,并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實現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三高一低”行業和企業實行懲罰性政策,對利用“三廢”的生產行業和產品減免稅收。

    3、制定《武漢城市圈非公經濟保護條例》,全面清理阻礙全民創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勁動力。武漢城市圈應制定《非公有制經濟保護條例》,切實落實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國務院36條,全面清理阻礙全民創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為推進全民創業提供法律保護和政策服務。要制定放寬市場準入和投資領域的相關規定,堅持“非禁即入”的原則,讓不同所有制形式的資本平等地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制定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平等待遇的相關規定,貫徹《物權法》,平等地保護不同所有制的企業之間公平競爭。

    4、統一政策法規,清理現行經濟政策,用法律手段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武漢城市圈要立足于中部地區,走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道路,探索以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為目標的內源性經濟發展,用法律手段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協調、搭臺、育苗”,促進生產要素按照市場規律自由流動,這就要求武漢城市圈必須統一政策法規,清理現行經濟政策和相關法規,取消各地對人才、資本、資源流動的限制和歧視性政策,在“1+8“城市之間建立行政綠色通道,簡化手續和減免收費,廢除有地方保護色彩的內部規定。

    5、加強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責任型、服務型政府。當前行政管理體制與構建服務型政府不相適應,主要表現一是在決策執行等職能配置不夠科學,權責配置不合理,機構重疊協調配合不力;二是監督約束機制不夠完善,部門利益問題較突出,公共服務意識不到位,缺乏有效改革措施與監督手段。

    武漢城市圈要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具體做到:一是政務公開,武漢市所有的法規、非涉密文件全部在網絡上公開;二是加強電子政務建設,使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作;三是政府依法接受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四是用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在政府機關和公務員中倡導“做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