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
我省工業主導產業包括汽車、冶金、石化、機電和輕紡等支柱產業。其中汽車、鋼鐵、石化是三個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因而形成了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模式。但總的看來,我省的經濟增長方式仍顯粗放,傳統的“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經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這一增長方式受到目前經濟環境的制約和挑戰:一方面,能源價格上漲攀升使高耗能產業生產成本壓力加大;另一方面,當經濟疲軟、市場需求不足時,高成本難以消化,難有競爭力;此外,這些產業主要靠銀行貸款發展生產,企業資金鏈條必然出現一定程度緊張,而在下游產品市場需求變動不大情況下,高速增長也將難以為繼。
近年來湖北各主導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技術創新不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仍然緩慢。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比較滯后,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20%左右,這大大制約了新興的、有競爭力的產業形成和發展,影響了整個工業競爭力的提高。
二是產權制度和市場機制不完善,國有企業的改革還需要深化,其經營機制和活力及作用尚有增強的空間。我省主導產業中的企業大多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大多存在著國有資產比重過高問題,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仍根深蒂固,產權不明晰,再加上市場機制不健全,無法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組織。
三是生產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產業集聚成本優勢無法發揮。我省傳統主導產業的成本優勢和傳統生產要素的競爭優勢正在消失,傳統主導產業提高競爭力所依賴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隨著資源的不斷開采、替代資源的日益開發逐漸喪失了成本優勢。
為防止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省實體經濟的沖擊和影響,確保我省金融和經濟的安全,我們建議:
1、增加勞動收入占GDP的比例,以支持消費。財政收入和國有企業利潤不斷增加的趨勢,反映出了勞動收入占GDP比例出現實質性下跌的趨勢,財政收入和國企利潤的儲蓄率大約是家庭儲蓄率的兩倍。政府需要減稅,降低國企控制的壟斷價格,以使得經濟再次達到均衡狀態。
2、發展城市化戰略以穩定國內資產需求。有效的財富積累來源于效率的提高,而只有發展大城市才能實現效率的提高。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業比小城市擁有更高的價值,因為它們的規模經濟將降低雇用成本。
3、加大政府的投入,為部分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和困難群體提供有效的保護。此外對于因金融危機而造成大量優質企業倒閉破產引發的失業等社會問題,可鼓勵職工持股和管理層收購,或給予破產保護。
在當前全球經濟下滑累及中國出口之際,通過各種政策保適度增長有其必要,但必須明確的是,湖北省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在轉型。我們應把此次危機轉變為我省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蓄勢待發的一次機會。具體地說,要把促進經濟增長主要由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對物質資源消耗的增加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主動創新轉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湖北省的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具體建議如下:
1、對湖北省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及優化。具體來說,就是轉變經濟增長的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經濟發展的“好”字上下功夫,通過苦練內功,節能降耗,增強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2、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如通過收購兼并,獲得新技術和進入新興產業。實現技術創新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把先進科技與傳統支柱產業結合起來,實施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在產業政策上,我省應該有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為提高主導產業競爭力創造條件;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使劣勢產業和企業順勢淘汰合理退出,防止資源浪費和低效率使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作用,使資源向名牌產品、名牌企業集中,向主導產業、優勢產業集中。加快建立健全工業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加大政府、企業和社會科技投入,積極推進科技與產業結合等方式。
3、圍繞主導產業實施產業集群戰略,形成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產業集群能提高產業競爭優勢,能比競爭對手能獲得更優質的相關性支持產業,降低交易成本。浙江部分中小企業通過集群化發展,大大提高了區域經濟競爭力。湖北省可學習和借鑒浙江經驗,因勢利導,加大對各縣特色的塊狀經濟的扶持,通過中小企業的集群化發展,壯大塊狀經濟,增強區域經濟實力,從而進一步壘高經濟總量。因此湖北要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也應該以主導產業為核心,積極實施產業集群戰略,降低產業成本,提高產業效率。
4、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外資等非國有資本,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湖北主導產業的國有經濟比重仍然偏高,可以通過積極引進民營資本、集體資本和外資等非國有股本來降低國有比重,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并且通過抓大放小來收縮過長的戰線,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大力鼓勵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個體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和三資企業進入主導行業。
5、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特別現代服務業。當今全球已經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正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并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006年全球服務業的增長已占全球GDP的70%。服務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也具有非常明顯的吸納勞動力,擴大就業的特點。但遺憾的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在我國卻是短板。第三產業的落后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也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一是高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做到“增產減員”,從而為就業人員向第三產業轉移提供了物質基礎;二是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也提高了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如金融業、信息業、教育事業等。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開始改變了長期以來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格局。服務業在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擴大就業,節能降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湖北應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商業零售業傳統服務業,以及金融、保險、旅游、信息服務等新型服務業,提高我省服務業的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和國際化的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