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湖北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著世界各國經濟,也給中國及湖北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當前,我省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工業增幅回落,企業經營出現困難。2008年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5.86億元,同比增長15.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7個百分點,比9月份增幅回落8.6個百分點,為前20個月以來的最低月度增幅。從1—10月的運行情況看,全省工業仍在快速增長區間運行,但下行壓力增大。與此同時,由于工業產品的產銷價格倒掛,加大了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截至2008年8月底,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840家發生虧損,虧損比例為18.1%,1-8月,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89.74億元,同比增長2倍,企業生產經營出現一定困難。
2、投資和消費需求雙降溫。宏觀形勢的下行以及資本市場的大幅下滑對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均造成負面影響,投資增速開始回落,房地產市場逐步走低。2008年1-10月,全省全社會投資完成4508.5億元,同比增長2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比1-9月回落1.1個百分點。1-10月,全省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666.7億元,同比增長25.9%,增幅比1-9月回落0.4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3.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4.6個百分點。
3、外貿進出口暫顯強勁,但終究難以獨善其身。2008年以來,我省貿易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1-10月,全省進出口總額176.4億美元,同比增長48.5%,比全國平均增幅高出20多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我省出口商品多樣而結構趨于優化,傳統的貿易伙伴保持穩定,新興市場開拓狀況良好,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但必須指出的是,由于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從長遠來講,我省的進出口貿易終難獨善其身。事實上,金融危機對我省出口的不利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出口貿易增長將受到制約。
4、實體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社會就業壓力增大。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導致出口需求降低,從而使我省外貿行業出現萎縮并引發就業需求大幅下降。特別是由于沿海部分企業開工不足甚至關閉,大批湖北籍農民工回流,據省勞動保障廳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08年11月中旬,全省常年外出打工的返鄉人數已達138萬人,占外出務工農民總數的16%。這不僅對我省的農民工就業帶來沖擊,而且給我省的打工經濟造成較大影響。另據統計,2009年我省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達到近30萬人(含大專生和研究生),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我省的就業壓力。
在直面挑戰的同時,必須看到:我省外貿依存度較小,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發展的影響相對較小,我省經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保持,而且金融危機還為我省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自身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具有較好的制造業基礎和豐裕的人才儲備,同時,有水陸交通便捷,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產經營成本相對較低。因此,隨著沿海地區制造業成本上升,湖北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將逐漸凸顯出來。
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省也面臨著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等重要機遇和有利條件。因此,我們要認清形勢,未雨綢繆,增強信心,積極應對,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確定的“保增長、調結構、促內需”的九字工作方針,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迎戰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在極力保住短期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要為長遠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認真落實金融“國九條”,促進我省實體經濟穩健發展。一要加強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的配合,充分發揮財政與金融的合力支持作用;二要積極培植信貸主體,努力加大信貸投入;三要積極引導優化信貸結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四要大力開展金融創新,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的多樣化需求;五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直接融資,服務企業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2、充分發揮我省在國家區域經濟格局中的獨特優勢,積極推進和承接產業轉移。在國際和沿海產業正在向內陸加快轉移的過程中,我省應該搶抓歷史機遇,乘勢而上,大力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制度創新,優化投資環境,加強和引導產業集聚。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武漢新港”的建設以及天河機場的擴建等一大批大型項目為突破口,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把我省的各種比較優勢變成吸引產業轉移的高效平臺,切實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
3、采取切實措施,增強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信心危機。2008年9月24日下午,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斬釘截鐵的聲音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湖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樣有賴于投資者和消費者充足的信心。然而,保持和恢復信心不是靠喊口號、畫餅充饑能解決的,必須有正確的政策,有實在的措施,有真金白銀的投入。當務之急要采取措施增強出口企業信心,積極推進對外經濟發展。
4、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確保投資和消費的雙增長。我省應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加強對“三農”的支持,積極擴大投資和消費,促進內生經濟循環。同時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為此,應盡快出臺和實施對企業和消費者“雙減輕”的政策,增強正常生產和消費信心。
5、突出主導產業,發展中小企業,保持我省經濟發展的基本面。金融危機對我省的影響主要在實體經濟,因此,應將工作重點放在鋼鐵、汽車、化工、房地產等6個千億元產業上。這些產業產值大、產業的前向和后向關聯顯著,保住這些產業不受重大影響,是我省經濟能夠平安“越冬”的必要條件。同時,應當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合理信貸投放,通過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來穩定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
6、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同時,在滿足“兩型社會”要求的前提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使我省三次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三二一”格局,以實現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良性互動。第三產業作為擴大內需、拉大就業的主要對象,是抵擋經濟危機的避風港。要通過積極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7、精心策劃、科學決策,積極爭取國家級大項目落戶湖北。國務院決定2008年四季度擴大預算內投資100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4000億元。2009年和2010年安排投資1.18萬億元,帶動社會投資4萬億元。因此,我省應及時研究和調整思路,積極籌劃一批大項目,并為爭取中央投資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這是保持我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舉措。
8、以經濟發展促就業增長,積極妥善解決就業問題。就業問題既是一個宏觀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民生問題。一方面要繼續貫徹執行黨和政府多年來為解決就業問題所制定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政策、好辦法。另一方面,在新的形勢下,要研究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新思路、新舉措。一是以經濟發展促就業增長。二是加強引導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三是積極推進全民創業,使公民自主創業蔚然成風。四是著力做好失業人員的安撫和穩定工作,確保社會和諧與穩定。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的影響是復雜多變的,有些影響是直接的,有些則是間接的;有些影響是顯性的,有些則是隱性的;有些在短期內就爆發出來,有些在長遠才能顯現。但無論如何,大的發展趨勢和整體宏觀經濟面是可以預測和把握的。我們有一個基本判斷:基于金融危機的大背景,我省的經濟發展就總體而言,希望和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奮斗,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