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完善湖北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建議

2014-09-15 00:54:51  
字體大小:【


焦 紅    委員

    近年來,湖北省衛生應急工作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加強,特別是在“5·12”汶川地震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中,經受了嚴峻的挑戰與考驗。當前,進一步完善湖北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對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現實的意義。

    一、我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狀
    1、近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湖北省從2005年開始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根據網絡直報統計,2005年至2008年5月,我省共計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521起,其中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起、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1起、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89起,報告發病24089例,報告死亡46例。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情況。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公共衛生風險將交織并存,公共衛生安全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是我省自然災害頻發,洪澇、干旱、風災、雹災、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災害將是長期影響我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二是在農村學校衛生條件短期內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情況下,我省農村學校、特別是數千所寄宿制學校的衛生事件可能保持高發態勢。三是勞務經濟對我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不容忽視。我省現有800萬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到2010年將會達到1200萬人。這部分人群的外出,可能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傳染疾病,加上留守兒童與老人抗病能力較差,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將難以避免;同時,外出勞務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將成為職業中毒的高發群體。四是其它事件導致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一定時期內不可避免。環境污染、交通事故、安全生產事故、職業安全事故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將導致化學中毒、食物中毒和群死群傷等次生災害增加;便利的交通條件,使鼠疫、人禽流感、登革熱、惡性瘧等急性傳染病較易輸入并導致流行。在改水改廁和食品衛生工作落實不好的地區,霍亂、痢疾等傳染病流行仍將存在。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增加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處置的難度,對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我省衛生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省衛生應急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全省衛生應急體系還不夠完善,發展不夠平衡,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不相匹配,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防為主的意識尚需強化。大力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強化預防為主的衛生應急管理理念,做好應急預防管理,我們還有很多細致的工作要做。
    2、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尚不健全。目前,我省市州有獨立編制的衛生應急機構4家,縣級6家,其它地方雖然設置了應急辦公室,但沒有獨立的機構編制和人員,全省應急管理組織機構亟待健全。
    3、應急管理保障不夠有力。主要體現在投入保障、人才建設、物資儲備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前投入不夠,日常預防監測經費得不到保障;應對重特大和不明原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技術支撐與專業應急隊伍力量薄弱;專業應急隊伍裝備不足,基層專業應急隊伍技術素質較弱;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能力與配送能力偏弱。
    4、多部門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局面尚未形成。大部分地方還沒有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建立部門合作機制,也沒有將隱患排查工作擺在優先地位,特別是農村學校,學生居住擁擠,飲水、飲食衛生條件差等隱患長期得不到排除,以傳染病為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居高不下。衛生應急科技支撐基礎較弱,宣傳教育和社會參與不夠。

    三、完善我省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建議
    1、構建科學的決策和指揮系統。應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專家參與、部門配合的原則,重點從五個方面加強決策和指揮系統的建設。一是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和指揮平臺,在電子政務中心信息平臺的支持下,整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知識庫、信息庫、預案庫、專家庫和資源庫,逐步實現應急聯動管理、智能化輔助決策和可視化的科學決策與指揮功能。二是成立應急指揮部,在較大范圍內調撥物資、人力資源來應對突發事件。三是建立穩定的工作機構,承擔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日常工作,包括信息管理、組織協調、聯絡服務、決策研究、調研等具體工作任務。四是健全咨詢機構,組建專家咨詢機構,并設立專家庫,為實現科學的應急管理提供智力支持。五是完善軍地和條塊的聯動機制。完善部門協調配合、地區聯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發揮解放軍、武警部隊突擊隊的重要作用,應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

    2、健全常備的預防和應急準備系統。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在社會心理、法律預案、應急隊伍、物資儲備、科技支撐等方面作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各種緊急情況。一是加強專門教育。對公眾進行有關突發事件的專門教育,增加群眾的應急知識,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識,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切實增強全社會的危機意識和應急能力,真正做到群防群治。二是健全法制保障。修訂整合相關法規,消除存在的法律沖突;通過法律、法規理順各相關部門的關系,消除條塊分割的現象,促進協同配合。三是完善預案體系。預先制定應急預案,通過演練和實踐檢驗,不斷修改完善,做到領域上全覆蓋、內容上高質量、管理上動態化。四是加強物資儲備。本著節約高效、動態平衡的原則,統一規劃,分級儲備,健全調撥與配送應急物資的倉儲、運輸體系;對部分應急物資,實行生產能力儲備。五是建設專業隊伍。堅持“平戰結合”,建立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業務過硬的應急反應隊伍。六是開展交流合作。加強湖北與兄弟省市、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在應急管理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協調應急管理事務,在科研、技術、資金、人員、教育和培訓等方面相互支持和幫助。醫藥院校、科研機構應加強應急管理專門人才培養,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爭取在有關技術上取得突破。

    3、打造高效的監測和預警系統。貫徹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三早”原則,以有效的風險分析、準確的信息收集、完善的監測網絡和靈敏的預警機制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和預警能力。一是有效的風險分析。搞好危險識別、脆弱性分析、風險評估和應急能力評估,促進提升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隱患排查的重心應下移,以農村、社區、學校為重點,著重排查各類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情況。二是準確的信息收集。抓好信息報告制度建設,重視提高信息效率和質量,不斷提升信息人員的素質。三是完善的監測網絡。完善監測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網絡系統,建立危險源、危險區域的實時監控系統和危險源跨區域流動監控系統,提高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四是靈敏的預警機制。做到及時發現、準確判斷;及時發布突發事件可能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信息,以引起有關人員或全社會的警惕;確認突發事件可能爆發時,迅速采取措施,把突發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或盡可能采取措施緩解突發事件的危險程度。

    4、建立快速的應急處置和救援系統。堅持控制突發事件和最小代價的原則,采取邊搶救、邊調查、邊核實、邊處理的方式,重點抓好先期處置、應急響應、信息發布、應急終止環節,有效控制事態發展。一是追求有效控制和最小代價。有必要授予行政機關充分的權力,有效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協調指揮各種社會力量。同時,必須盡量減小代價,把對自由權、財產權的損害控制在最低限度,把對正常的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二是先期處置。重點做好搶治病人、現場調查、樣本檢測、確認報告等工作,避免因等待觀望延誤戰機。三是應急響應。貫徹屬地管理和業務主管部門牽頭的原則,實行分級響應;明確并落實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應急響應的職責。四是信息發布。善于通過媒體發布可靠的權威信息,保持社會心理穩定,并利用媒體過濾不利信息,使輿論向有利于突發事件處理的方向發展。

    5、搭建完備的恢復和評估系統。及時總結突發事件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通過總結并采取后續措施,亡羊補牢,促進社會各方面恢復正常運行。一是善后處置。重點開展慰問撫恤、賠償補助、保險理賠、社會救助、責任獎懲等工作,在第一時間減輕或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二是恢復重建。及時組織恢復受影響地區正常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妥善解決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引發的矛盾和糾紛。健全社會捐助和對口支援等社會動員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重大突發事件恢復重建。三是調查評估。重視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各個環節和效果開展調查評估,總結經驗與教訓,促進不斷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湖北省衛生廳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