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武漢新港建設要充分發揮長江水運優勢

2014-09-15 00:54:50  
字體大小:【


金 義 華

    2008年7月8日,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在武漢新港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指出,武漢新港的規劃建設,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為促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的重大項目,是進一步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充分利用水運優勢帶動城市圈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以“億噸大港,千萬標箱”為目標,跨越武漢、鄂州、黃岡三地,并以新港建設促進臨港經濟和城市組群發展的武漢新港,要實現其戰略定位(建設成為集先進港口技術為一體的現代港,中西部地區走向海外的國際港,水水、水陸中轉的樞紐港,港口與產業相互促進的先導區),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利用并發揮長江水運優勢。

    一、武漢新港建設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
    長江經濟帶區別于其他地區的最大優勢就是擁有一條貫穿東中西部的長江黃金水道,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這三大戰略的實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橋梁和紐帶作用。2007年12月14日,溫總理就長江航運發展作出重要批示,社會各界對長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沿線政府紛紛圍繞長江做文章,依托長江,大力發展長江水運,從而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黃金水道建設,使之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識。長江這條“黃金”大動脈也越來越成為沿江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擁有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目前正在建設全國四大鐵路運輸樞紐之一、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和全國航空運輸中心。黨中央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武漢“1+8”城市圈被批準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給武漢贏得了科學發展路徑、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先行先試權”。交通區位優勢使武漢市場腹地廣闊、潛力巨大,在承接國際和沿海地區產業向內地轉移中占盡的天時地利,為發展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有利條件。為了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國家財政投巨資拉動內需,交通運輸業成為重點受益行業,無疑給中部地區注入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國家要求湖北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希望武漢城市圈“切實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模式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新路,為推動全國體制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武漢新港建設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長江水運對武漢新港建設至關重要
    長江干線全長2868公里,其中在湖北境內就有1036公里,約占長江全長的37%,是擁有長江干線水道最長的省份。隨著國家對長江黃金水道投入的加大,中游航道通航條件將得到很大改善。到2010年,城陵磯至武漢段航道水深提高到3.7米,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水深提高到4.5米,航道通過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高。
據有關資料,1990到2001年間,長江水系7省二市鐵公水三種運輸方式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內河航運最高,占36.51%;其次是鐵路,占33.70%;公路占29.79%。長江常年完成的貨物周轉量占流域地區貨物周轉總量的30%以上。長江沿線的石化、冶金、能源、機械等企業的原材料運輸80%是靠水路運輸來完成的。長江水運對湖北、武漢經濟的發展也發揮著良好的基礎支撐和促進作用,直接關系到沿江產業布局和企業生產,影響到武漢航運中心的建設,關乎湖北、武漢經濟的騰飛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

    武漢譽稱“九省通衢”,22條通航河流構成以長江、漢江為骨干、連接境內眾多支流小河的天然水運網絡,可輻射28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武鋼、石化、神龍等大型企業,均依靠水路大進大出。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的推進,將進一步增強水運的依存度。

    武漢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必須提倡建設符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要求的低成本、低污染運輸方式,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交通運輸更要節約土地、節約資源,在此情況下利用水運發展最為經濟。長江水運具有“運量大、占地少、能耗小、成本低、投資省、有利于環保并相對安全”等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據有關專業機構測算,由于航道條件得到改善,航行船舶每萬噸貨運量可以節約燃油量21%,對沿江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拉動作用。

    三、對建設武漢新港的幾點建議
    1、完善新港規劃,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部的組建,表明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勢在必行。建議在科學定位的基礎上,完善武漢新港規劃,加強與長江流域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的協調。以武漢運輸樞紐為核心,以武漢港為節點,依托高速公路、干線公路骨架網和長江、漢江黃金水道構成內聯外接的綜合運輸體系,做到與多種運輸方式,特別是鐵路、高速公路、管道與各主要港口的有效銜接,構建以長江航運為主干的高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城際捷運系統。

    2、明確港口定位,優化配置岸線資源。加強資源整合,通過業務合作或者股權合作,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干線、支線、喂給港相配套的新型港口體系。要充分考慮物流功能,把鐵路、公路和港口緊密地銜接起來,形成通暢的物流鏈。要優化配置港口岸線資源,對內以服務為主,深水岸線則以對外為主,有效避免無序競爭等“內耗”,盡量減少今后同質化競爭的風險。探索“區港合一”的開發建設方向,即以臨港開發區為后盾,發展加工貿易、倉儲、臨港工業等,重點向公用碼頭岸線傾斜。

    3、注重新船型開發,提高武漢新港的市場地位。新港的規劃建設要和長江航運船舶的大型化、標準化、節能環保化結合起來,在碼頭泊位、裝卸設備、貨物堆場的設計,要與船舶的大型化、標準化配套。要注重新船型的開發,重點研發淺吃水、肥大型的江海直達船舶,使武漢外貿出口貨物能夠從武漢直達日本、韓國等國家。

    4、培育、打造核心航運企業,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加大萬噸級船舶運力規模航運企業的培育,研究調整船舶發展政策、引導資金的補助政策,綜合運用市場、經濟和行政手段,打造核心港航企業,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5、創新港口融資渠道,積極籌措建設資金。要逐步建立穩定的水運建設資金來源,多渠道擴大水運建設資金規模,專項用于航道、港口基礎設施和支持保障系統建設。為落實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批示,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2008年上半年專門到長江調研,有關政策措施和建議正在積極落實。長航系統著手抓緊開展前期工作,集中力量策劃有影響力的航道及支持保障系統上規模的項目,爭取大資金投入。要創新港口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建設、經營長江港航設施。在利用社會資金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投融資作用,積極鼓勵企業和社會資金投資建設港口碼頭,允許貨主建設企業專用碼頭,允許中外合資、合作建設及經營碼頭泊位。

    同時,建議從三峽工程發電收益中,每年撥出一部分,作為專款,用于庫區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和中游航道整治等的補償。總之,武漢新港建設得水獨厚,應該做好、做活長江水運的文章,讓長江水運這個綠色資源在武漢新港建設中切實得到充分和科學的利用。(作者系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