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建議

2014-09-15 00:54:44  
字體大小:【


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


    當前,居民收入分配率低下、且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已經成為影響民生的一個突出問題。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復雜的。對這一問題應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正常的收入差距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收入差距是由于體制機制不完善、監控機制不健全,先天基礎有差異、后天發展不平衡,公共政策不到位、分配體系非科學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由此產生的收入差距對總體收入差距的貢獻率不可低估。

    收入分配不公不僅直接有損社會公平、影響社會和諧,而且它是引發諸多民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如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住不起房、就不了業等突出民生問題,都直接或間接源于收入分配兩極分化。從更深層次看,收入分配不公也是引起宏觀經濟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國內市場消費需求不足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造成內需不足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居民收入分配率低下,且收入差距過大是其主要因素。

    因此,無論是考慮經濟發展、還是著眼社會進步,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分配不公問題,其基本思路是:深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學的宏、微觀收入調節機制,進一步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努力處理好三大分配關系,即公民與政府之間的分配關系、國民收入城鄉分配關系以及居民內部之間的分配關系,把各個類型的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具體從以下九個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再分配的調節力度。要正確把握宏觀分配政策,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處理好積累與消費的關系,不過分追求GDP的增長速度,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具體而言,初次分配以效率激勵為主要目標,同時兼顧公平,充分體現人力資本價值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勞動工資分配率;再次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平抑因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階層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政治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節省政府運行成本,在國民收入這個蛋糕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個人可分量,壓縮共同需要的量,從而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率。我省確定的2008年的社會發展目標略顯保守,如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遠不及財政收入和GDP的增長速度,留有的余地太大,無論是從必要性還是可能性看都有上調的空間。

    二、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著力提高城市低收入者收入。近年來,在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我省普遍建立了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但該機制不具有政策剛性,存在著“強資本弱勞動”的現象,其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再如,在全省推行了企業最低工資保障制度,但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明顯偏低,而企業主通常執行最低標準,工資并不隨企業績效的增長而增長。下一步至少應從三個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是在三方協商機制中,強化職工代表這個協商主體的作用,為此,要有相應的硬性政策作支撐。
    二是加大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力度,既要顯著增加最低工資標準,還要逐步形成企業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和調整機制。
    三是著力抓好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的落實,堅決杜絕用人單位惡意拖欠、克扣工資的行為發生。

    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城鄉收入差距仍然是我國整體收入分配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2007年的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3:1,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差距擴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重工輕農的指導思想或多或少在影響著各級政府決策層,以致于縮小城鄉差距的口號難以變成國民收入的硬性分配政策。基于公平分配目標,結合我省實際,我們認為:
    第一,在今后若干年內我省應將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目標確定為同等水平,待時機成熟以后,農村的增長速度還要反超城市,以發揮社會發展目標的保證作用,只有這樣,城鄉收入差距才不至于繼續擴大,甚至有可能縮小。
    第二,緊緊抓住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加大對“三農”的轉移支付力度,從總體上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為增加農民收入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三,廣開農民增收渠道,在穩步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基礎上,重點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這是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四、以負責任的態度,真正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創造財產性收入的機會。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是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點。在政府的倡導下,很多人投資股票、債券和不動產等從事經營活動,其中不乏獲得受益者,遺憾的是這些資產尤其是金融資產(如股票)給多數人帶來的不是收益而是虧損。多項調查顯示,近期內有相當數量的股票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處于嚴重的虧損狀態,不良情緒油然而生,成為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對此,各級政府必須予以高度警惕和重視,一方面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加強正確引導,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緩解人們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會同股市監管層進一步完善市場制度和規則建設、加強股市執法監管、改善股市投資環境,必要時還得采取宏觀調控政策,確保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真正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創造財產性收入的機會。

    五、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隨著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收入差距特別是初次分配差距的擴大是必然的,總體上也有利于經濟效率的提高。問題在于目前收入差距過大并非都是合理制度安排的結果,其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甚至非法因素。對于不合理收入,應通過體制改革和公共政策予以調節;對于非法收入,則應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堅決予以取締。

    六、強化稅收調節,擴大轉移支付。在稅收征取過程中,由于缺乏充分的信息來源、完善的法律規定和強有力的執行力量,使得通過稅收增加財政收益的作用大大降低,從而直接導致財政轉移支付能力弱化、二次分配調節乏力,這也是導致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化的重要原因。建議在條件成熟時開征遺產稅、贈予稅,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和功能,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合理調節收入水平,增強財政的再分配能力。眾所周知,對于遺產稅的開征一直以來存有很大的爭論。我們認為,盡管個人信息不完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難題,稅收的征取成本也不會很低,但制度的前進總是邊際的,即使征收遺產稅的社會效應微乎其微,至少應該邁出第一步。

    七、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某些行業,如電信、郵電、供電、金融、保險、交通、醫療、教育等利用其特殊性獲取過多不當收入或轉嫁負擔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時至今日,這一問題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不下決心糾正,不僅會影響社會公平,而且會造成行業本身的低效化并影響其國內、國際競爭能力。打破行業壟斷,引入競爭機制是消除不正之風、促進公平分配的根本方法。因此,對壟斷行業要取消政府管制和特惠,逐步走向市場,消除行業收入差距的政策壁壘。對于目前確需壟斷經營的,可采取由有關部門加強督導和民主測評及媒體公開監督相結合的方法予以監督。并確定行業合理利潤,減少畸高收入,把行業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

    八、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關系、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解決就業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通盤謀劃,多管齊下。
    一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
    二要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就業技能。
    三要致力于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
    四要不斷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五要不斷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

    九、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會保障是國家分配體系的重要內容、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在我省,城市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經全面鋪開,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體運行情況良好,社會保障水平在不斷提高。而農村“三大”保險制度的建立則稍顯滯后。可喜的是,國家即將推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我省宜都、鐘祥、團風、大冶等四縣(市)被確定為全國試點縣(市)。在此種情況下,我省的當務之急:一是配合國家做好試點縣(市)的工作,認真總結經驗;二是采取多種方式充實保險基金,確保地方財政負擔部分足額到位;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幫助農民做好參保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