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隨州市委員會
近年來,我們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統領,堅持在“前進中開拓,在創新中發展”的要求,著眼于實際,著力于創新,著手于實踐,不斷探索履行職能的新途徑、新形式、新舉措,進一步活躍地方政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進一步增強做好政協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政協工作要站在時代前列,站在實踐前沿,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于從那些不合時宜的慣性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增強作為意識,做到“有為有位,有位有為”。搞活地方政協工作,注意破除四種思想障礙。一要破除無所作為的“無為觀”,樹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進取精神。有的認為政協是“二線”,“無權無錢無人找”,政協工作是獻策不決策,立論不立法,可有可無,無所作為,因而缺乏責任感和活力。二要破除因循守舊的“守舊論”,樹立革故鼎新、大膽探索的實踐意識。有的“唯書”、“唯上”,片面強調政協工作講程序、講規范,囿于條條框框限制,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半步,怕“錯位”、“越位”。三要破除自我封閉的“狹隘論”,樹立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開放理念。有的就政協論政協,“自編自導自演自娛”,安于“過得去”的現狀,政協工作“熱熱鬧鬧四五天,冷冷清清又一年”。四要破除坐而論道的“務虛論”,樹立以實為本、虛功實做的工作作風。有的一味強調政協工作是虛得多,拍拍手、鼓鼓掌、陪陪坐,最多提提建議,拾遺補缺,有時說了白說,提了白提,存在畏難情緒,不敢碰硬,因而工作難以打開局面。
增強務實意識,做到“虛功實做,軟功硬做”。參到點子上,議到關鍵處,不建一般言,不一般建言,是政協履職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必須要有真抓的意識,實抓的作風,會抓的本領,善抓的措施,以“實”見長,以“實”見功,以“實”見效。一要勇于講真話、諫諍言。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做到報“喜”不避“憂”,不為非議所動搖,不為困難所退卻,“原汁原味”地向黨委、政府全面反映情況,準確提出建議,促進黨委、政府實實在在地解決實際問題。二要善于抓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改“廣種薄收”為“精耕細作”,做到量力而行,少而精、少擾政、少擾民,不去做那些政協力所不及、想干卻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力求“到位”而不“越位”。三要敢于結硬帳。實踐證明,通過對政協各項工作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實行責任追究,既能有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又能有效防止政協工作“空對空”,走形式,圖虛名。比如,在委員的管理上,我們實行量化考核,獎優淘劣,破除委員“終身制”。
增強民本意識,做到參政為民,履職為民。政協的血脈在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樹立民生觀,參政為民,履職為民,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旗幟和方向。要自覺地關注民生,重視民生,維護民生,改善民生,發揮政協人才薈萃、亦官亦民、扎根群眾、聯系面廣、知情面全、包容性強、渠道暢通的優勢,多做團結鼓勁、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反映情況、溝通思想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努力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盡心盡力。要積極組織好、引導好廣大政協委員深入社會,深入群眾,多思發展之路,善謀利民之舉,高舉團結之旗,大行務實之風,做為百姓請命的“代言人”,為百姓辦事的“熱心人”,為百姓分憂的“知心人”,為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出新的努力。
二、把握定位,創新實踐,進一步探索民主監督的新機制、新途徑
本屆政協成立以來,我們確立以民主監督為總抓手的工作思路,以民主評議政府部門為突破口,深入開展民主監督工作。
建立機制。針對政協民主監督職能缺手段、少載體,力度不夠、效果不佳的實際,換屆之初,市政協黨組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見》,報請市委批轉,從組織領導、工作內容、措施手段等層面,為我市各級政協組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抓實民評。本屆政協計劃對政府部門普遍進行一次民主評議。為了取得民主評議工作實效,我們注重把握三條原則、突出三個重點,即政協自身要“硬氣”,通過發布評議公告,邀請廣大市民參與,把主動權、話語權、監督權交給人民群眾,體現民主評議的人民性特點;加強作風建設,要求參與評議活動的委員一身“正氣”,敢于碰硬,敢于揭短,體現民主評議的批評性特點;加強與被評部門的協商,監之有力,督之有效,解決問題,促進工作,讓被評部門“順氣”,體現民主評議的效能性特點,真正讓民主評議評出公心、評出民心、評出效能,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部門配合、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社會歡迎”的良好氛圍。去年,我們對市衛生、教育等6個部門開展民主評議,參與《隨州日報》問卷測評的群眾達13000多人,收集意見120多條;有300多名群眾,現場參加了市政協在電視臺舉辦的“問政對話”活動。今年,我們已經啟動對市技術監督局、市發改委等5個部門開展民主評議工作。
豐富形式。一是點面結合。“點”就是抓住經濟環境建設重點,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視察、專題協商議政會等多種活動,對司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實施民主監督。“面”就是帶動全面,每年底組織委員對全市政府職能部門行風建設情況逐一評議“打分”,作為黨委、政府對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二是組織監督與個人監督相結合。通過會議、視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對政府各部門工作開展階段性、有計劃的監督。同時,還選派了80多名政協委員擔任政府部門的特約監督員和行風監督員,并采取加強培訓、建立履職檔案、動態管理等措施,組織他們經常性地開展評議活動。三是專委會與政府部門的對口協商監督。四是政協調研、視察、提案督辦等經常性監督與新聞監督相結合。
三、抓好載體,規范管理,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
政協工作的活力在委員,潛力在委員,動力在委員。我們按照在“活”字上作文章、在“實”字上下功夫、在“好”字上見成效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發揮委員作用的新形式、新途徑和新方法。
量化考核。換屆伊始,經市政協二屆一次全會協商通過了《市政協關于加強委員參加會議和活動的有關管理規定》,建立了例會考勤、履職檔案、定期通報等一系列制度,實行量化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委員參加政協會議和活動的出勤率。
強化載體。一是制定和完善了《隨州市政協關于加強委員界別活動小組的意見》,對小組活動的內容、形式、保障及要求作了明確規定。二是實行分工聯系界別小組制度,主席會議成員身體力行,指導、參與、服務于各自對口界別小組工作。三是堅持實行每月主席接待日制度和走訪委員制度,密切與委員的聯系。四是每年召開一次全市政協委員活動小組長座談會,總結交流小組工作,推動小組工作規范化建設。目前,我市廣大委員積極依托小組活動這個舞臺,大力開展“關注身邊事、關心身邊人”活動,通過小組活動使政協的減壓閥、釋放器作用在基層得到充分發揮。
改進會風。一是簡化程序、壓縮會期,便于委員集中精力開好會。全會期間,我們改變以往外請工作人員的做法,從主席到司機全力以赴投入大會服務工作,既節約了會議經費,又密切了與委員的聯系。二是雙向互動,例會由委員“獨奏曲”變為和黨政領導互動的“交響樂”,開得生動活潑、富有成效。全會開設專題論壇,如二屆一次、二次會議,分別開設了“隨州汽車工業”、“建設文化隨州”的專題論壇,委員發言旁征博引,侃侃而談,邀請參會的市委書記、市長等市領導和20多個有關部門負責人聽后說,很受啟發。市委書記馬清明同志就有關委員專題發言簽發批示意見。常委會上,我們改變過去那種事先打招呼、內定發言人、準備稿子、審查把關的做法,實行“即席發言”,讓委員們真正暢所欲言。
四、求真求實,求精求效,進一步提升履行職能的質量和水平
加強政協自身發展抓落實,使政協工作建設建在亮點上。本屆市政協在確定五年規劃上,凸現特點,打造亮點,即“提高委員素質年”、“關注民生年”、“服務發展年”、“督辦落實年”和“總結經驗年”。
圍繞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抓落實,使政協工作出力出在關鍵處。圍繞市委提出的建設特色、開放、文化、和諧“四個隨州”的目標,近兩年來,我們先后就打造發揮隨州專用汽車產業優勢、打造中國專用汽車城,開發炎帝神農故里、擦亮隨州兩張歷史名片,關注失地農民、建立社會統籌保障機制,整治白云湖污染,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重視城區背街小巷整治,推進文明創建等一系列涉及隨州發展的大事要事和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積極開展建言獻策活動。
促進調研成果轉化抓落實,使政協工作干事干在點子上。只有參到點子上、議到關鍵處、落到行動上,政協的履職才能有效,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說了不白說,提了不白提。每年,我們精選一批涉及我市國計民生的重點提案,由主席會議成員掛牌督辦。今年,我們對在農村飲水安全調研中反映突出的五個地方“吃水難”的典型問題,向社會公開承諾,由各位駐會主席掛帥督辦,年底結硬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