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仙桃市委員會
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工作的主體,政協的優勢在委員、潛力在委員、活力在委員、希望也在委員,充分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是全面提高政協履職水平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激活委員這個“主體”做文章,抓教育培訓、抓載體建設、抓服務保障,增強了委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責任感,推動了政協工作不斷進步。
一、抓學習培訓,創新委員履職觀念
加強學習培訓,是政協委員有所作為、提高履職能力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基于這個認識,我們堅持不懈抓好委員的學習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委員的自身素質,強化委員的履職理念。
1、學習培訓制度化。為了增強委員的自律意識,確保學有成效,去年換屆以來,我們制定了《市政協常委會學習制度》、《常委、委員學習計劃》、《常委、委員學習考勤獎懲制度》等一系列嚴格的學習制度,明確市政協學習文史委為委員學習培訓的負責單位。對委員特別是常委的學習情況認真進行考勤登記。一次不到者,警示本人;二次不到者,通報所在單位;三次不到者,提請撤銷常委資格。在常委會集中學習、主席會議專題學習的帶動下,各基層委員組形成了“月學習、季調研、半年總結評議”的制度。目前,委員組基本做到了人人都有政協刊物,人人都有學習筆記,人人都寫心得體會。學習有計劃、座談有筆錄、活動有圖片、交流有體會,學習在全市政協委員中已蔚然成風。
2、學習形式多樣化。對常委會的集中學習培訓,我們探索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舉辦專題講座,常委們反應效果很好。各基層委員組的學習,我們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自學相結合、專項培訓和綜合培訓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舉辦知識競賽、書面考試、座談交流等形式來檢驗學習效果。黨群政協委員組把學習與活動結合起來,每年建軍節,組織委員到市人武部訓練基地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既充實了知識,又豐富了形式。今年,我們創辦“政協論壇”,提供了一個除全會之外全體委員學習交流的平臺。四月份,我們邀請原省政協提案委張玉權主任來“政協論壇”講授提案工作知識,全市有200多名委員參加了學習,既開闊了工作思路,又提高了履職水平。委員們感到政協的學習活動,有新意,有創意,有意義。
3、學習內容科學化。在學習內容上注重聯系實際,貼近工作,提高針對性,富有建設性。常委會的學習,主要以時事政治,中央、省及市里的重大決策政策為主,起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專委會和委員組學習突出實用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主題,不搞大一統。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利用召開專委會議的時機,重點進行土地整理、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環境治理工作、氣象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學習。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利用視察機會,現場講授血吸蟲防治、義務獻血等方面的知識。市政協經聯委順應委員們提出的加強企業經營者培訓力度,提升企業整體素質的要求,先后組織舉辦了三期共60多名委員企業經營者參加的培訓班,就國家產業政策及企業發展戰略,當前外貿發展形勢及對策等主題開展培訓。工商聯委員組針對“兩型社會”建設的機遇,邀請伍新木教授為全市70多名工商界委員及200多名企業經營者講授關于“兩型社會”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引導委員企業經營者適應新形勢、新政策。這些學習內容既豐富了知識,又能很好的指導委員履行職責。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學習,委員們很好的解決了“政協是什么?政協干什么?我要怎么干?”的問題,“有為才有位”、“履職為民”、“服務發展”、“關愛社會”等思想觀念已成政協委員的共識。
二、抓載體建設,創新委員履職方式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的重要原則。在把握這個原則的前提下,我們千方百計為委員履行職能搭建平臺,創新工作方式。
1、著眼于促進發展,以創建“委員之家”為載體,努力提高履職實效。我們在全市36個基層委員組開展創建“政協委員之家”活動。要求“委員之家”的建設做到六有:有固定場所、有活動器材、有工作計劃、有學習資料、有專人管理、有專項經費。以“委員之家”為平臺,組織委員圍繞發展和民生這兩大主題,積極開展“我為發展獻一策”,“我為民生說句話”的“兩為”活動,為政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委員組立足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開展調查研究,主動收集社情民意,在工業平臺建設、特色農業開發、招商引資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肯定。目前,通過“委員之家”收集社情民意和各項建議近200條。今年初,干河街道辦事處政協委員之家提出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建議后,市政協組織開展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專題調查,提出“營造靈活寬松的政策環境”、“提高行政管理質量效率”、“不斷完善行政服務監督機制”等5項建議案。市委在上半年召開的進一步優化經濟環境動員大會上全部予以采納,為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我們引導和支持工商經濟界別70多名委員發展壯大自身企業,帶領員工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旺旺湖北總廠、親親食品仙桃分公司、中星電子公司、猴王焊材等一大批委員企業已成為仙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一批農村委員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帶動群眾致富,成為新農村建設帶頭人。
2、著眼于強化監督,以組織“視察月”活動為載體,不斷改進履職作風。加強民主監督,構建和諧社會是人民政協義不容辭的責任。去年以來,我們組織開展“視察月”活動,重點圍繞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社會穩定的重點提案進行集中視察督辦。今年四月,由市政協領導帶隊,組織部分委員先后對中小學生接送車輛營運情況、食品安全監管狀況、老城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內河水質保護等專題進行視察督辦。在視察“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這個提案的過程中,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常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新聞記者,對酒店的餐飲操作間和早點攤進行突擊視察調研,在集中視察督辦的基礎上,通過常委會對涉及到的六個部門負責人進行了當面協商評議,使重點提案所反映的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針對群眾強烈反映的“老城區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問題”,經過常委會形成建議案后,市委書記周霽同志迅速批示有關部門研究落實,當年就完成了102條背街小巷改造,新建了4座垃圾中轉站,恢復和增設了58條街巷的路燈照明,人民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今年以來,我們先后推薦了180多名委員在市直有關部門擔任行風評議員,對基層站所的工作開展評議活動,委員們始終堅持維護群眾利益這一原則,找刺不挑刺,既“看病”又“開方”,既保障了人民利益,又強化了民主監督,得到了部門的肯定和好評。
3、著眼于關注民生,以實施“關愛工程”為載體,切實體現履職根本。履職為民是政協工作的根本。我們在全市政協各組織和委員中推進以“關注民生、回報社會”為主題的“關愛工程”。去年七月以來,市政協啟動了“獎學濟困”工程,號召并組織廣大政協委員開展為貧困高中生捐資助學的活動,共捐資10.8萬元,資助了108名貧困高中生完成學業。此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一致稱贊。今年此項工程再次啟動,目前已籌集捐款6.8萬元。在推進“關愛工程”的過程中,各委員組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關愛活動。統戰海外委員組募集資金12.5萬元,資助農村應屆女大學生17人,農村孤兒22人,并送電視機、生活用品等到農村福利院。農工黨政協委員組邀請武漢大學醫學院15名教授開展送醫下鄉活動,接診病人216例,無償送藥近5000元。鎮辦委員組廣泛開展了結對幫扶等活動。汶川地震發生后,全市政協各組織和委員迅速行動起來,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里就籌集捐款27.8萬元,工商聯委員組、統戰海外委員組不僅動員本組委員積極捐款,更多次組織所屬的300多家會員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奉獻愛心,初步統計已累計向災區捐款263萬元,物資27.17萬元。
今年,我們還開展了“政協委員咨詢服務”活動,從各界別中選擇了20名專家,在新聞媒體上公布他們的聯系方式、業務范圍和技術專長等內容,接受群眾來訪咨詢,解答群眾難題,必要時上門進行輔導培訓和技術支持。推進“關愛工程”,開展咨詢服務,提升了委員地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三、抓服務保障,創新委員履職環境
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必須強化政協機關服務功能。政協機關始終堅持一切服務于委員的理念,做到心中想著委員,工作支持委員,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創新委員履職環境。
1、建立政協機關服務委員的長效機制。我們堅持圍繞服務委員加強機關自身建設、強化機關服務功能。建立了委員信息報送制度,各委員組每季度向市政協辦公室報送委員生產生活情況,對委員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市政協通過多種渠道給予政策和物質上的支持。市政協領導定期到所聯系的委員組調研,了解委員組工作中的困難,主動爭取市委支持,通過市委文件明確了委員組活動經費、場所及政治待遇等政策,調動基層政協組織的積極性。政協機關進一步提高會務保障、生活接待和委員服務的工作水平,讓委員對政協有家一般的感覺。
2、暢通委員知情知政的信息渠道。市政協創辦了仙桃政協網、《仙桃政協通訊》、《學習參考資料》等“兩刊一網”信息平臺,設立了政策信息、建言獻策、提案辦理、委員風采等十個欄目,定期將省市最新的政策、信息發送給委員,讓委員參政先知政。委員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隨時掌握提案進度和情況,及時將調查的社情民意信息報送市政協,方便委員發表建議,聯系工作,形成了委員、委員組與市政協之間的互動機制。今年,為了方便委員相互溝通交流信息,我們投資近萬元全彩印編制了《委員通訊錄》,得到委員的歡迎。
3、主動為委員生產生活排憂解難。政協組織就是委員娘家。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每年定期看望委員,深入委員單位或家中,進行“親情”走訪,了解委員生產生活狀況,幫助解決急難問題,讓委員真切感受到“娘家”的溫暖。政協每半年組織一次政協委員企業經營者懇談會,主要了解企業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收集的問題,采取主席協商和部門企業對接會等形式予以協商解決。去年以來,市政協主席、常委和委員組長已為18家委員企業解決了涉及經營場地、交通運輸、銀行信貸等方面的20多個問題,委員們十分滿意。有困難找政協,已成為廣大政協委員的心聲。
總結前段工作,我們感覺收獲很大,壓力也很大。新形勢對政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將認真分析新形勢下政協工作的新變化、新特點;積極尋求新形勢下履行職能的新領域、新渠道;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彰顯作用的新形式、新方法;實現人民政協工作水平和質量的新提高、新突破。
同時,借此機會,我們就進一步做好政協工作提三點建議。
第一,要建立信息聯動交流機制。省政協要加強對基層政協的指導,各市州政協之間要加強工作上的橫向聯絡,建立信息網絡機制,促進基層政協事業的創新和發展。
第二,要加強對政協自身工作的研究。如民主監督,在實際工作中與人大的職能有些矛盾,政協如何履約好這項職能,建議省政協能夠提出一個統一的指導意見。
第三,要關心基層政協機關自身建設。政協不是決策機構,職能相對較弱,機關建設、內部建設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建議省政協領導經常關注基層政協機關建設,幫助基層政協解決人員編制、干部交流使用、硬件建設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