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政協主席 楊祥義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政協工作的意見》和中共十七大精神,必須緊密結合地方政協工作的實際,做到有特色、有創新、有實效。去年以來,襄樊市政協提出在新的歷史時期,政協工作要有所作為、有所貢獻,必須堅持“服務黨委決策、跟進政府工作”的工作定位。“服務黨委決策、跟進政府工作”,就是政協履行職能的各項工作都要為黨委決策和政府工作服務,政治協商圍繞科學民主決策來進行,民主監督圍繞貫徹實施決策來開展,參政議政圍繞豐富完善決策來著力,發揮政協在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動決策落實中的重要作用,使政協成為貫徹黨委決策、支持政府工作的重要政治力量。
“服務黨委決策、跟進政府工作”,就是要及時了解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設想,看決策需要什么,我們能夠提供什么;了解市委、市政府當前工作重點,看我們如何幫助和推動工作落實。實踐表明,這樣做,政協工作就能貼緊黨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做到有所作為、多做貢獻,呈現出有為有位的局面。去年一季度,市委要出臺一個關于解決當前重要民生問題的文件。市政協搶抓時機,搞了16個民生課題的調研,進行了專題協商,書記、市長都到會聽取了意見,并把許多意見建議吸收到市委的文件當中。今年3月,市政協又搞了一次“政協委員看民生”大型視察活動,看這個文件落實得怎么樣,落實中間有什么困難和問題,還需要研究采取哪些措施,把意見建議提出來,供市委、市政府研究參考,對豐富完善市委決策以及推動決策的貫徹落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湖北省委、省政府把襄樊確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這是對襄樊發展的定位。盡管目前襄樊市綜合經濟實力排在全省前列,具備了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礎和條件,但785億的經濟總量不大,要繼續擴大總量;14%的增長速度不快,要加快發展速度;發展的質量不優,要注重優化質量;產業體系不完善,要健全產業體系。因此,“服務黨委決策、跟進政府工作”,就是要把促進襄樊又好更快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在推動襄樊發展的進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體現應有的價值。去年市政協圍繞縣域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全會期間圍繞做大做強醫藥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業發展等問題提交了37份建言材料,今年還要就創業促進就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等問題進行專題視察、專題調研和專題協商。
關注民生、履職為民,應當成為新時期人民政協的價值取向。為了做到情為民所系、言為民所建、利為民所謀,市政協采取了多種形式。例如,建立民情民意座談會制度,一年開一次,把最基層的群眾請進來吐露心聲;同時建立政協委員“進社區、入住戶、問民意”制度,把市區委員就近編組分入社區,定期到居民中了解民意。這樣把群眾請進來,讓委員走出去,把群眾中分散的意見建議進行整理歸納,系統地反映上去,促進群眾關心的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在電視臺辦有“政協論壇”,每月一期,每期播四次;在廣播電臺辦有“委員視點”,每周一期,現場直播;在襄樊日報辦有“議政建言”專版,每月一期。通過這些節目和專欄,聚焦民生,反映民意。成立政協醫衛、法律、文化、農業專家四個為民服務小組和一個政協委員扶貧幫困協調小組,定期開展為民服務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去年在市政協號召和組織下,廣大政協委員開展為民服務活動60多次,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30多件,捐獻各類助貧幫困資金和物資30多萬元。
“服務黨委決策、跟進政府工作”,就是要使政協的意見建議及時快捷地轉化為黨委決策,還要使成為決策的意見建議得到落實,見到實效。為了做到這一點,省政協打算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方面,在黨委、政府決策之前,也就是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形成之前,政協要提前組織調查研究,為新一年黨委、政府工作部署提供參考依據。比如,來年黨委、政府應該抓哪些工作,重點解決哪些問題,大家提建議、談看法、出點子,然后經過綜合整理,報送黨委、政府去研究,可行的意見建議可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之中,轉化為黨委、政府的具體工作部署。
另一方面,在黨委、政府作出決策后,把當年政協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加強民主監督,推動黨委、政府決策的貫徹落實上。每季度圍繞黨委、政府當年的中心工作,組織委員進行視察、調研,看決策貫徹落實得怎么樣。比如,當年承諾辦到的十件實事、要實現的發展目標,現在時間到了,工作進度到位了沒有,工作完成有困難、有問題的,及時提醒黨委、政府抓緊研究,再調整措施、加大力度,確保目標實現。這樣一改進,政協工作可能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