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實施武漢“新市民工程”  使農民工真正享受市民待遇

2014-09-15 00:53:52  
字體大小:【


趙永久  委員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獲得國家批準,對于加快武漢及周邊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武漢城市圈建設過程中,要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做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就必須落實中共十七大精神,切實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據介紹,在武漢務工的農民工已成為武漢新市民的主力軍,目前武漢市有常住人口850多萬人,在漢務工經商的農民工有118萬人,主要分布在建筑、裝飾、餐飲、商貿、紡織服裝和機械制造行業,農民工占武漢地區總人口的12.19%。武漢市在關愛農民工方面,已經做了一系列工作,新形勢下,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關愛農民工,給這些新市民以城鎮人口同等待遇。為此,建議實施武漢“新市民工程”,首先應開展這一系統工程的試驗。

    1、建立新市民系統工程協調機制。武漢市委、市政府應制定實施新市民工程實驗方案,組建實施方案的工作班子,由市長直接領導,市發改委、財政、公安、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土地和房產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紀檢監察、總工會、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等部門和團體派人參加,制定實施武漢市新市民管理辦法,切實保障農民工——新市民的合法權益。

    2、對農民工實行武漢市常住戶口常年申報制度。繼續完善武漢市戶口暫住證制度。建議按照武漢市首屆優秀農民工審核評選條件,自2008年起允許農民工每年申報一次武漢市常住戶口制度;繼續實施“投資移民”、“素質移民”和“杰出(優秀)進城務工青年”辦理武漢市常住戶口政策。根據規定,“優秀農民工”的父母、配偶、子女符合條件者,可隨遷落戶。留住農民工中優秀人才和專業技術骨干,發展武漢經濟。

    3、在簽訂勞動合同、辦理社會保險方面,對全體員工一視同仁。按照新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障有關法規要求,企業應與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體員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辦理養老、失業、醫療、生育、工傷保險。據報道,2007年1月至7月,武漢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為45萬人次的農民工免去掛號、注射等“五項費用”近44萬元。今后,全市應繼續為農民工送去溫暖,并使之制度化、經常化,真正讓新市民“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4、搞好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目前,八成以上在漢農民工的子女就讀于武漢的公辦中小學,建議繼續推行農民工子女在打工企業屬地學校就讀,免收借讀費、義務教育學雜費、書本費。不僅要解決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居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均等的問題,還要逐步創造條件,縮小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居民在享有教育資源方面的差距。

    5、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工由所在地區勞動部門組織就業技能免費培訓,參加所在企業組織的上崗前和專業技術培訓,培訓經費由企業支付。采取多種方式,幫助農民工“技能成才”,提升自身素質。加強對農民工的思想教育,激發其熱愛武漢和建設武漢的熱情。據介紹,武漢市2005年僅建筑行業的競賽,就有9萬余農民工參賽,2007年武漢市又組織了建筑、紡織、機械、烹飪等200多個工種的技能競賽,近20萬參賽職工中,45%是農民工。武漢首屆優秀農民工評選對象以一線農民工為重點,涵蓋全市加工制造、餐飲、商貿等行業,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數接近一半。今后,應繼續辦好這方面的競賽活動,促進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

    6、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建議武漢市把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作為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多渠道提供農民工居住場所。建議2010年前在中心城區建設5—10個新市民住宅小區,首期解決5000—10000農民工的住房問題。此外,有條件的用工單位可以采取無償提供、廉價租賃等方式向農民工提供居住場所,或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或給自行解決住房的農民工給予一定住房租金補助。通過多種途徑,切實改善農民工的居住條件。

    7、強化監督檢查機制。各級紀檢監察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社會各單位、企業執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等法規的執行情況,應加強監督和檢查,加大執法力度,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新聞媒體也應加強輿論監督,更多地關注保障農民工權益問題。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武漢華南置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