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大力發展湖北旅游業的建議

2014-09-15 00:53:48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一、湖北旅游業發展的態勢
    1、旅游產值持續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湖北國際(入境)旅游率先快速發展,1986年以后,國內旅游后來居上。至2006年,湖北接待旅游總人數(國際國內)8565.35萬人次,是1996年的2.68倍,年均增長15.27%;旅游總收入539.74億元,是1996年的3.36倍,年均增長21.45%。2006年湖北旅游總收入全國排名第12位,與GDP全國排名相當。

    2、旅游業的經濟社會貢獻日益突出。湖北旅游為湖北提高知名度、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平衡外匯收支和促進地方文化發展等做出了貢獻。2004年,湖北旅游業直接提供就業崗位35.9萬個,為相關行業間接提供就業崗位179.5萬個,為緩解就業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3、旅游業發展面臨新的良好機遇。“十五”以來,國外資金大舉進入湖北旅游領域,國內大型企業紛紛來鄂投資旅游業,湖北省內民營企業和私營業主積極參與旅游開發,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2006年外資、國內大型企業、民營資本確定投資湖北旅游的上億元的項目達到10多個,上千萬元的項目達到20多個。湖北旅游已形成了以行、宿、食、游、購、娛等要素產業為主體,其它關聯產業為支撐,規模較大和水平較高的產業體系。

    二、湖北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1、旅游景區建設有待加強。至2006年,全國優秀旅游城市271座,湖北有9座,占3.3%;全國歷史文化名城99座,湖北有5座,占5.1%;全國地質公園85個,湖北與重慶合有1個(三峽地質公園),占1.2%;全國有世界遺產32家,湖北有2家,占6.3%。除世界遺產和3A級景區外,其它以上各項和A級景區在全國的比重均小于當年旅游接待總人數占全國的5.7%的比重。湖北旅游景區分布密度相對較小,不利于旅游線路組合,使游客在景區停留時間偏短,在旅游路途時間偏長,因此,湖北旅游景區的深度挖掘和旅游交通的建設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2、旅游接待設施有待改進。1995—2004年,湖北入境游客對賓館飯店的設施較滿意,對餐飲、購物和游覽/參觀點的設施基本滿意,對娛樂和交通設施不太滿意。對景區景點廁所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尚好”和“較差”, “尚好”、“較差”、“差”的評價合計占73.2%,表現為不滿意。從發展趨勢來看,1995-2004年,游客除對游覽/參觀點的設施的滿意度有所上升外,對其他設施的滿意度總體呈下降趨勢。2004年湖北入境旅游者對賓館飯店和游覽/參觀點的設施的滿意度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對餐飲、交通、娛樂和購物設施的滿意度不如全國平均水平;而以上各項旅游接待設施的滿意度均不如湖南。接待設施差,不但會失去客源,還會使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3、旅游發展存在地區和結構上的不平衡。首先是地區發展不平衡。2003-2005年,武漢市入境旅游人數平均占湖北入境旅游總人數的50%,宜昌市占22%,恩施市占14%,3市合計占86%,其它13市加一個林區只占約14%;武漢市入境旅游收入占湖北入境旅游總收入的61%,宜昌市占21%,恩施市占8%,3市合計占90%,其它13市加一個林區只占約10%。2003-2005年,武漢市國內旅游人數平均占湖北國內旅游總人數的38%,宜昌市占11%,兩市合計約占50%,其它13市加一個林區只占約50%;武漢市國內旅游收入平均占湖北國內旅游總人數的48%,宜昌市占11%,兩市合計約占60%,其它13市加一個林區只占約40%。旅游發展的地區不平衡既影響了湖北旅游的整體發展,又降低了湖北旅游的抗風險能力,需要加大旅游產業落后的地區的旅游開發力度。其次是國際旅游和國內旅游發展的不平衡。2005—2006年,湖北國際旅游人數只占旅游總人數的1.15%,國內旅游人數占旅游總人數的比重則高達98.85%;國際旅游收入平均只占旅游總收入的4.75%,國內旅游收入的比重則高達95.25%。顯然,國內旅游占絕對優勢。相比之下,全國國際旅游人數和收入在全國旅游總人數和總收入中的比重要高得多,2005-2006年分別為8.65%、31.72%。湖北國際旅游發展是一條“短腿”,既不利于外匯創收,又不利于旅游業整體發展,因此,湖北旅游要重視海外旅游市場的開拓。

    4、游客停留時間偏短。1995—2006年湖北入境游客平均在鄂停留時間為1.83天/人,整體偏低,令人擔憂的是,1999年以來,入境游客停留的時間還有縮短的趨勢,2006年僅為1.73天/人。2004-2006年,湖南入境游客平均在湘停留時間在3天/人以上,全國入境游客在華停留時間平均維持在2.6天/人左右,均高于湖北。2005年湖北旅行社接待的國內游客人均停留1.33天,全國國內游客人均停留2.14天,湖南國內游客人均停留3.15天。游客停留時間的長短,可以直接影響旅游收入的大小。

    5、旅游消費結構不盡合理。2002—2005年湖北入境旅游者平均消費構成中,交通(含市內交通)費占43%,購物占21%,住宿占8%,餐飲占7%,其他占8%,郵電通訊占4%,娛樂占6%,景區游覽僅占3%。自1995年以來,湖北入境旅游的長途交通費一直在23%以上,2000年更是高達55.3%,2005年長途交通費仍占43.3%。而購物、娛樂等消費比重一直在較低水平徘徊,2005年分別為16.8%、6.5%,其中購物消費比重有所下滑。這樣,來湖北旅游,旅游觀賞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旅游勞頓,旅游消費結構明顯不合理,這也是導致游客在鄂停留時間短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湖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加強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促進旅游景區升級。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對旅游景區(點)和交通、娛樂等接待設施建設的投入,尤其應加大對景區內部交通和廁所的建設投入,徹底解決旅游景區可進入性差以及臟、亂等問題;建立可進入性良好,整潔、文明和優美的景區環境。

    2、大力鼓勵旅游投融資機制創新,努力推動旅游投資主體多元化。除政府要加大對旅游交通、旅游環境設施的投入外,還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廣泛吸引國內外和省內外的各種投資,在鼓勵民營資本投資湖北旅游業的同時,規范民營資本對旅游景區的管理,促進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3、加大欠發展地區的旅游開發力度,壯大湖北的旅游產業規模。尤其要加強武漢城市圈和鄂東山區的旅游開發,以旅游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以縣域經濟壯大省域經濟。要鼓勵旅游企業從相對發達和發展較快的地區向欠發達和發展緩慢的地區拓展,使湖北旅游業的地區結構逐步趨于合理,從而提高湖北旅游業的整體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4、努力創新旅游促銷手段,積極開拓海內外旅游市場。要加強入境客源市場的調研,準確定位客源目標和推介重點;建議在“五一”和“十一”之前設立“湖北旅游宣傳周”,動用各種媒體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的宣傳湖北境內的旅游景區,甚至可以拍攝與旅游景區有關的電影和電視。

    5、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實質性的推動區域合作。首先要整合武漢城市圈的旅游資源,實現區域旅游一體化。其次要推動旅游地區的強強聯合,武漢市、宜昌市、恩施市、鄂州市等旅游發展較快的地區要在旅游市場、旅游信息等方面加強合作,要像挽留尊貴的客人那樣盡可能的讓入境旅游者在湖北境內多停留一些時間,多留一個人就多帶來一個人的消費,多逗留一天就多帶來一天的旅游收入。此外,還要加強與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陜西、重慶等相鄰省市的區域旅游協作,促進省際客源的共享和雙贏。

    6、開發個性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消費結構。在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要解決急功近利、特色不特的問題,要重視個性化、高科技化、娛樂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以滿足游客的個性需求和時尚需求;要擴大游客的娛樂選擇空間,發展度假旅游,合理有度的刺激游客的游、購、娛消費,完善旅游消費結構。

    7、積極發展新興旅游,完善旅游系統結構。求新、求奇、求知是旅游者的主要動機,新的旅游供給能刺激新的旅游需求。因此,要加大力度開發保健旅游、鄉村旅游、校園旅游等新興旅游形式,發揮旅游市場潛力。

    8、重視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提升旅游產品品牌。文化是旅游資源的靈魂,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旅游資源才具有歷久彌新的吸引力,才能讓人流連忘返和故地重游。因此,要重視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充分發掘旅游景區和旅游地的文化內涵,開發區具有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產品,吸引國內外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