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是界別群眾的代表、政協工作的主體,影響大、榮譽高、責任重。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建設一支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政協委員隊伍,是人民政協高質量履職的重要保障”,強調政協委員要“強化使命和責任擔當,自覺投身凝心聚力、決策咨詢、協商民主、國家治理第一線的具體實踐”,為新時代人民政協加強政協委員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政協委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是各級政協必須回答好的重要課題。
一、充分認識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的必要性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和實現功能的依托,其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是政協工作的重要基礎。
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政治優勢,是科學、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類政治制度發展史上具有獨特政治價值。”堅持和完善人民政協這種民主形式,既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又體現了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政協委員是社會各界的代表人士,代表其所在的黨派、團體、民族、階層參加政協組織,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在履行職能工作中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可以有效促進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團結合作,更好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是發揮界別特色優勢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協界別是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正由于人民政協界別的特色優勢,政協委員可以從界別群眾代表的角度發現問題、反映情況、提出訴求。通過開展廣泛深入的界別協商、界別提案、界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以及界別視察、界別調研等活動,可以使界別群眾中分散的、零碎的意見建議得到系統的、綜合的表達,可以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充分發揮各界別專業人才的智力優勢,以專家視角分析問題、提出建議,從而增強協商建言的專業性和靶向性,確保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在關鍵處。
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是聯系服務群眾、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的必然要求。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也是人民政協的生命線。特別是在市縣政協,政協委員直接面對群眾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政協委員與各界群眾關系密切的特點和優勢,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能夠更好地把黨的主張變成社會各界的共識,使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變成黨政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民意參考。政協委員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群眾釋疑解惑、排憂解難、多辦實事,才能切實做到履職為民、匯聚力量、促進發展。
二、著力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
近年來,十堰市政協聚焦履職為民目標要求,以“四個一”活動為抓手,積極探索有效形式和路徑,通過建強履職鏈條、做實委員下沉、創新工作機制,促進委員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切實把履職觸角延伸到基層群眾之中,把“委員作業”寫在基層群眾心坎里。實踐啟示,應著力加強委員隊伍建設、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推動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在增強委員履職意識上著力。政協委員是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體現了各界人民群眾的信任,寄托著各界人民群眾的期盼。要把好委員入口關,把那些既有較強代表性、較高知名度又熱心政協工作、熱愛政協事業,既政治可靠又有很強參政議政能力的人士吸收到政協組織中,使廣大委員認識到政協委員是榮譽更是責任,當上委員不容易,當好委員更不易,要強化責任感使命感,更加積極主動地履職為民、發揮作用。
二是在提高委員履職能力上著力。政協委員的履職能力水平,不僅影響著委員作用的發揮,而且關系著政協整體工作質量。為此,要把政協委員的學習培訓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基礎工作來抓,常態化開展委員理論學習和政治培訓,通過集中培訓輔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研討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對政協委員的培訓和教育。特別要加強人民政協理論、政黨理論、統戰理論等方面的培訓和履職能力培訓,引導委員準確把握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牢固樹立“有為才有位、有位須有為”的觀念,進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切實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
三是在優化委員履職環境上著力。發揮專(工)委基礎作用,依托專(工)委的組織優勢和活動平臺,建立常態化履職形式和方式,協調有序地開展活動。重視發揮界別作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界別活動,由界別根據自身特點以及關注的熱點問題,自選主題并圍繞主題開展活動,提升界別工作的組織化程度。拓展政協委員活動渠道,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完善民意懇談會、社情民意聯絡站、委員工作室等載體,增進與群眾的距離,使政協委員成為黨委、政府和基層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提升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質效。
四是在深化委員服務管理上著力。建立硬性指標,不斷完善委員履職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對委員履職情況進行記錄考核,實行動態管理,年度予以通報;完善激勵機制,采取評選優秀提案、優秀調研報告、優秀社情民意信息以及優秀政協委員等形式,表彰先進、樹立榜樣,激發委員發揮主體作用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溝通聯絡,建立政協領導走訪、接待、慰問委員等機制,健全政協主席聯系常委、常委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專委會聯系委員活動小組制度,不斷加強政協組織與政協委員的聯系溝通,凝聚力量,形成整體推動工作的合力。
(作者系十堰市政協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