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英:省政協委員,孝昌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局長
從2018年成為省政協委員,至今已經有5年時間。5年來,借助政協這個平臺,我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協商,聽取群眾的呼聲,讓協商成為化解矛盾、凝聚共識、推動工作的一座“連心橋”。
參加工作14年來,我一直奮斗在縣、鄉基層一線,日常主要關注的是基層群眾“急、難、愁、盼”相關問題,所以平時提的比較多的也是基層的“那些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我圍繞“鄉村振興、文化先行”,以社情民意的形式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議》,提出要鼓勵農民自辦農村文化,讓農民群眾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要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加大各類人才培養力度;要加大財政投入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財政用于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比重。這些社情民意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回應,極大的激發我利用政協平臺為基層發聲的動力。
2019年省兩會,針對農村酒駕問題,我提交了《關于農村酒駕“盲區”治理的建議》,期盼解決公路末梢存在的酒駕問題,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及時答復,并針對農村酒駕問題開展了專項行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基層社區治理提出了嚴峻挑戰和考驗,探索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新模式迫在眉睫,意義重大。經過充分調研,在2021年省兩會期間,我向大會提交了《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新模式》,提出以組織聯建、活動聯辦、服務聯抓,推動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新模式,構建黨和群眾“連心橋”。健全完善“社區大黨委(黨總支)、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推動傳統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黨建、新興領域黨建有效融合,對需要協調解決的“大事”、關系民生福祉的“實事”、社區無力解決的“難事”進行共議共商,不斷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該提案得到了充分認可,也為我們社區治理提供了參考。
2022年,省政協開展“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我作為第19組組長,組織委員到孝感市孝昌縣小河鎮仙雨砦村開展現場調研,針對村里提出的新建污水管網,村灣環境整治工程,維修創新創業園蓄水設施及其配套設施,打造玉皇李基地地理性標志、完成產銷一體化建設等相關訴求清單,動員委員們竭盡所能,充分利用相關資源,為仙雨砦村鄉村振興工作貢獻力量。同時結合該村的實際情況,聽取村民的意見,與村兩委共同謀劃建立“幸福食堂”,保障村里60歲以上老年人就餐需求,對85歲以上的老年人,或農村低保、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實行免費就餐,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名基層委員,我始終懷著一顆為群眾辦實事的心,深入一線,到百姓家中,與他們同坐一條板凳,了解他們的真實訴求,然后把這些呼聲化成一件件社情民意或提案,尋求解決的路徑。幾年的基層履職路,我不斷的在學習,也不斷的在成長,每每看到基層的呼聲變成一件件興辦的實事,更多的是一種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