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市鄖陽區政協組織市區政協委員、區直相關部門負責人,走進丹江口庫區城關鎮馬場關村段,就“愛源護水?共建‘六無鄉鎮’”議題,與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進行協商懇談。委員們一條條接地氣、冒熱氣的建議,為基層干部群眾干事創業助力。
丹江口庫區是國家戰略性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區,打造無垃圾、無化肥、無塑料、無污染、無公害、無柴火的“六無鄉鎮”是當地愛水護水的具體舉措。
“農村垃圾治理的共性問題是,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垃圾收集、運輸成本高,少數村民缺乏分類的習慣。”該區政協委員劉云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垃圾收集、運輸設施,合理規劃轉運路線,降低成本;加強愛源護水宣教引導,探索建立“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納入文明農戶評比+分類回收積分獎勵”機制,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
“‘無化肥鄉鎮’創建難點在于農民擔心使用有機肥影響收成,對有機肥等替代產品認同度有限。”對此,李俊委員建議,借鑒外地“有機肥+配方肥+土壤調理劑”模式,推廣有機無機復混肥,通過農技部門檢測、企業生產個性化產品,讓農民看到使用有機肥的收益,主動參與。
其他委員也紛紛提出好建議。
參加協商的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負責人現場回應,紛紛表示將迅速梳理委員建議,優化“六無鄉鎮”創建推進措施。
懇談會從一線察看到現場協商,歷時3個多小時。城關鎮干部和群眾代表紛紛感慨,這次協商懇談如同“及時雨”,為“六無鄉鎮”創建找到了清晰路徑。
(十堰市鄖陽區政協 陳新才 陳紅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