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出行便利與否是關乎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在有些地方,“出行難”成為困擾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問題。今年11月11日,在湖北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上,省政協主席孫偉強調,要強化政協上下聯動協同,促進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在實踐中,各地政協充分發揮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優勢,圍繞各類交通出行難題,深入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為群眾幸福出行辦成了許多好事實事,彰顯了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
◆公交通達暖民心
距鄂州市城區15公里的碧石渡鎮是鄂州的南大門,始發廟鵝嶺、終達碧石中學的11路公交車是該鎮唯一一條連接城區的公交線,而位于106國道沿線的盧灣村、虹橋村、李家邊村和20余家企業,離11路公交終點站碧石中學還有3公里左右的距離。一直以來,附近的2萬多名群眾期盼早日打通出行的“最后三公里”,這些期盼也得到了鄂城區委和區政協的關注和回應。
經過充分調研,2022年3月22日,鄂州市鄂城區政協在碧石渡鎮開展了“鄂城民意匯”專題協商活動。鄂州市公交公司負責人胡軍、碧石渡鎮副鎮長方征平從如何避免港灣式停靠站的安全隱患、籌集建設和補償資金等角度表明了觀點。區政協委員皮武軍提出:“希望市交通局支持一點、區政府配套一點、鄉鎮籌措一點,在11路公交延長線上增設3個站點。”群眾代表魏夢險當即表示:“我們愿做義務工,協助拆除圍墻和披屋,不要一分錢。”大家一來一往談問題、講訴求、提建議,最終就涉及站點設置、配套設施、道路安全、資金來源、投工投勞等問題達成了共識。
會后,各方又在施工地點現場協商11次,沿路村民和世紀新峰等企業主動讓地讓利、出工出力,終于在2022年7月23日大暑這天開通了新的11路公交線。這天,群眾燃放煙花表示慶賀,并把寫有“協商一線解民憂 公交通達暖民心”的錦旗送到了區政協。錦旗雖小,卻承載著群眾對政協協商為民的認可與肯定。
◆織密線路補短板
在武漢江夏黃家湖南岸與山湖大道沿線,有5個商品房住宅小區和3個還建小區,近2萬名居民和企業職工。此前,附近群眾反映,這里僅有J10路和638路公交可以接駁地鐵7號線和8號線,且運行頻次低、間隔時間長,難以滿足連通市區主干線的出行需求。為此,江夏區政協經開區聯絡委負責人左挺帶著委員們多次到相關部門協商公交通車、線路走向、站點設置等問題。
充分了解情況后,區政協在經開區“委員協商議事之家”召開一線協商會,邀請附近居民代表、企業負責人和區政協委員、區運管所等部門負責人共同商議優化方案。經過深度協商和熱烈討論,各方就優化公交線路,增加運行頻次,增設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區,鼓勵倡導綠色出行達成一致意見。10天后,接駁地鐵5號線、8號線的930路公交車正式開通,J10路公交車進一步延長線路、增加班次,不僅填補了大型社區到地鐵站點的出行空白,更促進了新老城區商圈的協同發展。
“只有充分發揮政協聯系廣泛、貼近基層優勢,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政協協商,引導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實踐者,才能更好彰顯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協商惠民的真諦。”區政協主席魏雄偉如是說。
◆提案轉化便出行
隨著恩施州宣恩縣城區新能源汽車用戶不斷增長,當地出現了充電樁配套不足、設施損壞、“飛線”充電、油車占用充電車位等問題,既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使用,更影響城市形象、存在安全隱患。對此,縣政協委員張好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后,遞交了“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提案,并被縣委、縣政協納入“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重點議題。
在2022年9月16日召開的現場協商會上,熊昌友等居民代表大吐苦水:“充電樁離家遠,一來一回太耗時間。”但上湖塘社區負責人張勝建表達了增設充電樁的顧慮:“在社區內增設充電樁,存在安全隱患和空間選址等問題。”
面對群眾需求與社區顧慮,縣政協委員鄭大好、楊光建議,采取分類規劃方式,在公共場所建快充充電樁,在居民小區建慢充充電樁。各方充分表達意見后,宣恩縣仙山貢水城建公司表示:“我們將完善項目規劃,加大公共停車場、旅游景點和鄉鎮的充電站建設投入,并在小區建設電瓶車充電棚。”縣城管執法局等部門也紛紛承諾全力配合充電樁建設,并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
如今,上湖塘、興隆街等社區新建投運了23個充電站、104個汽車充電樁和558個電瓶車充電樁。提案人張好委員欣慰地說:“看到提案得到了轉化,問題得到了解決,我的委員榮譽感更強了、履職積極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