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大冶市金山店鎮火石村:根植“共同締造”理念 完成“美麗火石”蝶變

2022-12-12 18:01:45  
字體大小:【

火石村位于大冶市金山店鎮西側,村域范圍2.8平方公里,下轄7個自然灣,戶籍人口385戶1410人,先后獲評湖北省省級綠色示范村、衛生示范村、森林鄉村、生態村、美麗宜居示范村、健康促進示范村。今年以來,火石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按照省、市政協關于“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安排部署,深入學習借鑒“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理念,認真抓牢“黨建引領˙活力村莊”改革契機,圍繞“產業振興”目標,積極組織、發動群眾,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昔日的偏遠落后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火石村”。


堅持黨建引領

變“軟弱渙散”為“先進示范”

火石村過去是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村,近年來融合廈門等地共同締造“以黨建為核心”先進理念,搶抓大冶市“黨建引領˙活力村莊”改革試點機遇,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后進”變“先進”。堅持支部引領。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主心骨”作用,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負責人,將有理想、有情懷、有抱負的返鄉能人吸納入村“兩委”,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引領、協調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村莊向心力、凝聚力不斷增強。黨員示范帶動。精心強組織“育新苗”,一批年輕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充實到了理事會、村干部隊伍,先后把優秀退役軍人、返鄉青年、創業能人7人發展為黨員,現有黨員38名,堅持黨組織引導社會組織、黨員幫帶群眾,每名黨員就近就便聯系3-5戶群眾,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上畈灣在開展環境整治時,涉及破舊房屋、旱廁等29棟,起初群眾都持觀望態度,不愿拆除,工作難以推動。理事會成員陳金彪帶頭做通家人思想,第一個拆除自家破舊柴火房、豬圈,其他群眾跟著拆除了大部分,順利推進了人居環境整治。完善治理格局。建立健全以村黨支部為領導、村委會為主體、其它社會組織為補充,駐村工作組和農村居民廣泛參與的農村社區治理格局,嚴格執行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制度,落實“互聯網+”平臺監督,推選村灣群眾代表組成的監督工作組,在重大工程建設、耕地地力補貼發放等群眾關心的問題上發動群眾全過程參與,有關信息全面張榜公布,確保工程建設等工作接受群眾監督、符合群眾需求。


發展村級企業

變“空心村”為“新家園”

堅持以村兩委為主導、群眾為主體,大力發展村級企業,以集體經濟發展帶動村莊軟硬件設施建設,吸引了大批村民返鄉定居、創業,常住人口從332人增至668人,鄉村人氣更旺、更有活力。創新產業模式。針對農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問題,以實現“村企合一”為目標,整合各類涉農政策、項目、資金,成立火石村經濟合作社,流轉全村耕地1142.6畝,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與第三方企業合作成立公司,建立村企聯系會議制度,引進產業發展必須的技術支持和資金保障,保持企業市場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組織群眾外出考察學習,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綜合考慮火石村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群眾意愿等條件,引進麻城、濰坊等地白菊品種,形成了以鮮切花、中藥材種植為主導,稻谷、油菜、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為輔的產業結構,建設80畝連棟大棚和產業加工設施——菊花烘干、分揀、包裝生產線等。走品牌化發展路線,注冊“西埜”商標,涵蓋農產品、農副產品等九個類別,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收益不斷變好。帶動群眾致富。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產業建設,村民可通過每年固定地租、合作社所得利潤分紅、參與合作社生產等形式獲得收益,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推進興村富民、共同富裕。2022年年底完成100畝示范園建設后,預計年接待游客達2萬多人次,實現種植及旅游收入100多萬元。


發動群眾參與

變“旁觀者”為“參與者”

始終把群眾作為締造美麗鄉村的主角,注重發揮群眾智慧,凝聚群眾力量,不斷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短短數年實現“美麗火石”大變樣。搭建協商平臺。以“一線協商”為契機,成立村級政協委員聯絡室,為群眾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在市、鎮兩級政協委員的引導下,今年群眾主動來訪20余人次,提出協商議題8件,共謀共建完成了“火石村自來水入戶工程”“火石村產業灌溉設施建設”等協商成果轉化。上畈灣建立村民理事會,對灣組民生實事,實行黨小組動議、村莊理事會提議、群眾代表會決議的民主協商“三議”機制,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決策共謀熱情。共繪村莊藍圖。秉持“多協商、慢規劃”原則,村里“建什么、怎么建”由村民共同商量決定。村莊規劃設計師團隊從入戶走訪開始,經過多輪意見征求、方案修改,直至村民再無異議,最后確定編制《火石村村莊規劃與策劃》,促進村莊建設由無序無章向“先規劃后建設”轉變。共建美麗家園。按照“群眾出資一點、鄉賢捐贈一點、村級配套一點、駐村單位幫扶一點,政府獎補一點”模式,籌集資金300余萬元,群眾投工投勞完成2個自然灣整體提升建設,改造1個綜合文化廣場、2座危橋、7個灣組廣場、9口門口塘,新建了村衛生室、村級檔案室和村農產品展示大廳等。上畈灣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以群眾為主體新建農村公廁1座,改建農村戶廁64座,先后拆除破舊房屋21處,清除垃圾20余噸,建設房前屋后“小三園”21處,“臟、亂、差”現象得到徹底轉變。


推進移風易俗

變“陳規舊習”為“文明鄉風”

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風尚,不斷增強村民參與共同締造的內生動力。“試”出嶄新風氣。針對群眾反映婚事中的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低俗婚鬧等陳規陋習,主動爭取全省婚俗改革試點,充分發揮紅白事理事會作用,動員村民共同制定《火石村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倡議書》,倡導婚事新辦,規定婚事宴請桌數及酒席標準(宴請不超過10桌,每桌酒席不超過600元,彩禮不超過6萬),逐步改變原先“講排場、講闊氣”的不良風氣,婚事中的人情支出負擔明顯減輕。“評”出文明鄉風。通過村民代表會議等形式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制定群眾認可的村規民約。采用積分制管理、村民互評等方式推進移風易俗,舉辦“美˙在火石”鄉風評議活動,尋找“最美家庭”、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全村范圍公開評議結果,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增強村民榮譽感、滿意感、責任感。“轉”出文化舞臺。嚴格落實“五個一”標準,把灣組祠堂轉化為村莊理事會陣地、群眾協商議事的大舞臺,7個村灣實現文化禮堂全覆蓋。用活用好各類陣地,發動黨員群眾、志愿者等力量,為老年人、小孩提供文娛、托管等服務,在春節、清明節等特定節日,邀請鄉賢給村民傳遞良好道德風尚和家風家訓,火石村鄉風文明不斷變好,逐步實現從景美到人美的華麗“蝶變”。


(大冶市金山店鎮火石村村委會  供稿)